文/赵丽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二幼儿园
近年来,社会中青少年犯罪案例屡见报端,且大部分案例中的当事人年龄都比较小,所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开始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如果能够在这一阶段对幼儿的心理进行正向引导,将有利于孩子形成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1]。
当孩子的心理状态出现问题时,大部分家长往往不愿意承认孩子存在心理问题,他们觉得孩子只是性格内向。学校可以借助多种渠道,如杂志、电视、学校网站等向家长宣传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让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家长也应更关注孩子的一些异常举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曾说过:“爸爸不为儿子烦心,为谁烦心?爸爸不帮助孩子,谁帮助孩子?儿子有苦恼不向爸爸求救,向谁求救?”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家庭的温暖,给孩子走出心理困境提供一个支点。
环境影响心理健康,一个生活在温馨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其安全感往往更强,心理也会较为健康。幼儿具备很强的模仿和学习能力,若其生活在充满温暖的家庭氛围中,父母关系和谐,孩子也会渐渐知道如何爱护、体贴他人,表现出来的性格也是饱满且正面的,这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在家庭生活过程中,家长必须对孩子开展爱的教育,培养他们爱别人和被爱的能力。
除此之外,家长也应创造更多的时间、空间给子女,让其和小伙伴交往。比如,在上学路上,可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结伴而行;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让孩子邀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鼓励孩子主动和小伙伴交流,或者到邻居家串门。通过这些将他们的交往范围扩大,慢慢学会与他人交往,消除独处的寂寞感。
幼儿的心理尚在发育,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世界观,再加上年龄太小,未充分认识世界,害怕外界的诸多事物,所以也就具有脆弱的心理[2]。鉴于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就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得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比如说一些刻薄的话或是直接对其进行体罚、打骂,这些都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甚至会让孩子的精神陷入低迷状态,影响其性格养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尽可能保持心态平和,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性格为目标,让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心态。
幼儿进入幼儿园,也就代表着他们从家庭走向了集体。刚进入幼儿园,幼儿会受环境改变的影响,而出现焦虑、哭闹、害怕等情绪,甚至非常抵触去幼儿园,若无法将这些问题解决好,则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障碍。所以,家长应第一时间同幼儿教师沟通,一起找到有效解决之法,帮助孩子慢慢熟悉并接受环境。如此方可帮助家长、教师尽可能早地将幼儿的心理问题发现,并商量解决对策,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结语:家庭教育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家长一定要把家庭的功能发挥出来,扮演好孩子首位老师以及首位社会教育执行者的角色,使孩子不仅生理上获得健康发展,心理同样获得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