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赢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校园贷顾名思义就是校园贷款,主要指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公司、个体等为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生活,或者实习工作等所提供的信用贷款服务。这是一种可以追溯到2005年,针对当代大学生借款贷款并流行于网络的借贷形式,但由于大学生还没有稳定的收入和经济来源,很多人会出现逾期还款、无法还款的现象,这对大学生产生了严重又无法消除的社会信用影响。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金融市场发展也愈加迅速,校园贷开始通过各种营销宣传手段走进大学校园,为大学生提供各种贷款服务,满足大学生创业、购物等需求。但好景不长,随着部分大学生越来越扭曲的消费观、攀比心理导致了更大的资金需求,由于校园网贷的各种乱象被媒体先后曝光,“裸贷”等事件上了热搜榜后,校园贷走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并在2016年迎来了严格监管时代,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对校园贷的监管,对规范金融市场,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校园贷的监管政策的推进,校园贷市场步入了平缓期,校园贷平台呈现出大面积的“消失”趋势,许多贷款平台纷纷宣布将暂停校园贷业务,试图找寻其他的突破口。2016年银监会对校园网贷整治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更大力度地整顿校园贷的不良现象。2017年9月6日教育部通过新闻发布会明确指出,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给校园贷现象戴上了更加沉重的枷锁。随着有关校园贷政策的一步步落实,对于借贷平台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对违法乱纪的借贷平台的处罚也愈加严厉。
全面整治校园贷乱象之前,国内针对大学生贷款的网络平台多达百余家,大学生可选择的贷款平台主要有三种:一是学生分期购物平台,如某乐、某分期等,部分平台还可以将额度提现用以满足大学生膨胀的购物需求;二是各类的网络贷款平台,可用于大学生助学以及创业,如某校贷、某投贷等,可直接贷出数额较大的现金;三是某宝、某东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1]
大学生卷入校园贷的“漩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显性,即网贷平台明目张胆大肆宣传,利用大学生的特点推荐借款平台;二是隐性,即通过欺骗等方式让大学生毫无防备地走进这个陷阱,而这两种方式都具有极强的危害性。金融平台通过抓住大学生的心理,到各个高校跑马圈地,然而“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背后美丽的“零利息”,又隐藏着数不尽数的猫腻。
相比较于各大金融机构的繁杂的借贷手续,校园贷仅需要网络实操动动手指,填写表格,备好身份证、学生证、学信网信息就可以轻轻松松申请到所需的贷款金额。
非法校园贷通常会通过“月息低于1%”的标语去吸引大学生的注意,虽然表面上看似并不高,但是平台在合约约定的利息之外,还会加以服务费、罚息等条款来收取各类费用,实际利率往往突破国家所规定的年利率不超过36%的要求,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常常会被这种营销手段所蒙蔽,进而不自觉地落入高利贷的陷阱。
非法校园贷通常以最快的速度下款,5分钟内审核,下一个工作日开始放款,有些甚至以10分钟放贷为噱头用以来诱导资金紧缺的大学生。
校园贷还款通常包含两种,一种是全款支付,另一种则是分期还款,周期通常在6个月、12个月、24个月不等,周期越长利息越低,而大学生正因为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跌入看似低额的分期付款的陷阱中。
移动支付的发展使大学生养成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消费的习惯,移动支付使交易越加便利,大学生对于购物的热情与日俱增,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校园贷操作简单,门槛较低,不需要任何抵押,通过手机号码注册,提供身份信息证明,即可完成认证。因此很多大学生喜欢通过校园贷的方式进行融资消费。
多数电商平台为了刺激大学生自主消费,更是提供了分期支付的选项,进而能收取一定的利息,如花呗、借呗、白条等,通过这样的分期机制,看似偿还压力较低,但往往会使大学生更容易陷入“校园贷”的陷阱。
随着当今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当代大学生多数为“90后”“00后”,父母都是尽全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学生的生活费越来越高,多数学生的生活费超过日常基本需求,而超过的部分多数用来攀比消费,而校园贷款的购物消费主要是大学生攀比心理造成的。同时,部分不良媒体广泛宣传消费主义,导致大学生群体消费标准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标准导致大学生对商品品牌的追求往往超过了其商品的实用价值。当消费从满足学生的需求变成炫耀的资本,商品就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而失去了其原本实用的属性,人就会被所谓的消费品支配。[2]而大学生往往还存在从众心理,模仿周围人的行为,使得他们盲目追逐品牌与高消费,造成了对资金的大量需求。
大学生虽然已经是独立的个体,但仍缺乏金融知识、法律观念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防范校园贷的警示工作对于高校来说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调查统计和制止,而应当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学校应结合真实案例定期开展讲座,普及安全可靠的贷款方式,以解决学生的合理支出。
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弊,校园贷也不例外。但总的来说则是弊大于利,校园贷的确为大学生提供了方便迅速的借款平台,缓解了某些高校生因家庭贫困无法按时缴纳学费和在校学生有自主创业的头脑却没有充足的启动资金等问题,但是,这种消费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危险和不确定性。校园网贷更是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安全隐患。第一,校园贷平台鱼龙混杂,由于相关监管力度不足。校园贷的准入门槛规范不足,造成了很多不合法、不合规的贪图营利的机构走进了校园这个大市场里。第二,由于网络平台都会先搜集学生的个人信息而后进行放贷,这也造成了个人信息的泄露。第三,校园贷款相关平台收费方式和对于违约造成的处理各不相同,从征信黑点到暴力收款,甚至存在人身安全的威胁,对当代学生的身心都造成了不良影响。第四,校园贷变相滋生学生的恶习,高校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若学生产生了攀比、报复性消费等心理,就很容易掉入“高利贷”的陷阱,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刑事案件。第五,校园借贷平台为了达到盈利的目标不择手段,通过大肆夸张、虚假宣传的行为,诱导大学生进行提前消费,使大学生误入歧途,难以自拔。
1.技术问题。校园借贷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较为硬性的相关软件和系统,因此对于网络操作系统的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而相关技术方面的检测和安全方面的维护也极其重要。这种问题出现的大部分原因是技术本身就存在缺陷,诸如技术落后,技术安全性不高等。
2.法规问题。主要体现为校园借贷行为法律规制方面的缺乏。我国与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制对象主要是传统金融领域,由于无法涵盖校园借贷的众多方面,导致众多平台有机可乘。
3.信用问题。指借入贷款的大学生无法按期归还贷款导致的信用缺失现象。之所以造成信用问题这与校园贷体系的缺陷和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都有密切的关系。
校园贷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一般接触借贷的学生不愿告诉他人,因此我们更应该去严控并完善学生借贷现象监管机制。
1.解决技术问题。大学生应该了解校园借贷的运作流程和机制,同时,相关企业也要注重网络系统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完善,规避不必要的技术风险,及时更新技术,选择安全性较强的软件分析系统,增强企业内部运作机制的协调性,减少相关风险,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技术援助,监督和督促关联主体的技术革新。[3]
2.加强法规建设。大学生作为一名合法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相关借贷平台也要明确自己的法律义务,合理合法向大学生传达信贷方面的相关注意事项,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尽力完善相应的条文规定,减少规章漏洞,加强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明确信息披露政策,进行广泛的法律普及和宣传讲座。[4]
3.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高校教育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形成一种全员诚信的社会风气,同时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做到不盲从,不攀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消费。
政府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借贷现象,明确分工,加强信息共享,加大监管力度。及时监督涉及借贷平台的企业和商家,要求违规经营的商家暂停一切业务,进行及时整改并由相关部门审核,同时鼓励正规商业银行积极探索校园借贷真正的可持续经营的模式,通过正确的渠道把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有求必应”。[5]金融机构和银监局应该做好引导工作,积极鼓励正规合法的机构为有合理需求的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必要时提供法律援助,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汲取相关案件的经验和教训。
建立有效“防火墙”,防止非法贷款机构进入校园。此外,学校应该加大宣传校园贷危害的力度,开展一系列预防校园贷的活动,还应定期对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调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避免超前消费和盲目消费,培养积极健康的消费理财观念,培养自主独立、勤俭节约的能力。对于已经陷入借贷陷阱的学生,高校应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辅导,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据观察,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出现问题的学生,多数和消费习惯有关,高校应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适当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
大学生应该警惕消费陷阱,学会全面评估自身能力,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正确认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能力,对金融消费理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天上不会掉馅饼,大学生应具备区分各个贷款平台宣称的“低利息,高额度,无担保”信贷产品的能力,并对可能产生的后果有清醒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消费理财习惯,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1.心理设防。想要购物消费,必须有存款。增加存款无非开源节流两条路,[6]目前高校对于学生兼职、勤工俭学有较为成熟的平台,只要踏实肯干,总能积累下来资本。大学生若想要赚钱又不费力,首先应该衡量一下,这个工作的投资回报比,遇到薪酬远远高于努力的工作要敬而远之,本着“宁可不花,也不落入骗子陷阱”的原则。有很多同学之所以陷入校园贷陷阱,就是以“兼职刷单”等形式被骗了进去。许多其他的诈骗方式也是据此衍生,换句话说骗子行骗主要是“攻心计”。而心理设防显然可以避免大多数上当受骗、无端落入陷阱的情况。
2.理性消费。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借贷都是用于冲动消费,[7]但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是建立在对未来收入有合理且积极的预期的基础上。如果真的需要分期或者借贷消费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平台和借贷方,各大电商平台都有推出相应的产品,这些产品相对于普通网贷平台而言可靠性更高。总而言之,量入为出,保持理性方能持久。
3.学会理财。通常来讲一个人的收入应该由三部分组成:日常吃穿,必要性购物或者聚餐的花费以及部分储备金。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可以调整三者的比例。大学生要养成存钱的习惯,并通过记账来使自己的花销趋于合理化,长此以往,可以保留更多的资金来应对自己合理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