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

2023-03-05 01:30段鹏飞
上海节能 2023年8期
关键词:汽车行业双碳汽车产业

尹 彪 段鹏飞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我国CO2排放量从2005 年的54.07 亿t 增长至2020年的99.0亿t,增长了近一倍,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为了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缓解环境质量恶化现状,我国在2020 年提出了“双碳”目标愿景。“双碳”包括碳达峰、碳中和,其中碳中和引领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同时碳达峰的时间长短和峰值变化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21 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了“碳达峰碳中和”,并且明确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措施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在“双碳”政策的不断完善、大力推行之下,人们节能环保的意识逐渐觉醒,各行业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推进“双碳”政策的顺利落实,其中汽车产业表现尤为显著。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一员,在经济建设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大、行业产能过剩,因此其向低碳和脱碳转型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战略措施之一,更具代表意义和借鉴作用[1]。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消费市场,我国汽车的产销规模连续多年均位列世界前茅。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对汽车软硬件、汽车整车制造及汽车销售行业等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虽然近两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和芯片短缺制约,国内汽车行业增速减缓,呈现出周期波动性,但总体上我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依然较高、行业格局也较为稳定[2]。从我国汽车保有量由2015年的1.72亿辆到2021 年的3.02 亿辆的增长形势来看,未来我国汽车市场仍将呈现稳中有增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环保、能源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较长,覆盖的区域较广,汽车原料获取及生产加工过程,汽车整车制造过程,汽车日常运行及回收再利用过程,均涉及CO2的大量排放,而且随着汽车产销规模的增大,CO2排放占我国碳排放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因此,汽车产业碳总量减排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3]。

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初期发展由政府政策驱动和推进,但随着推广应用补贴平缓退坡及产业技术的革新换代,新能源汽车板块开始逐渐向市场化转型[4]。到目前为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具备较好的发展态势,产销规模多年来均位居世界前列。由于新能源汽车未来增长空间广阔,核心技术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扶持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行列,整个行业呈百花齐放的局面。

1.1 政府扶持力度大,市场创新能力强

汽车产业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扶持政策紧密相关。近年来在政府不懈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像初生婴儿般逐渐学会走路并步入快车道,实现从传统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方向的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的优点,可以缓解能源紧缺、温室气体的难题,是我国促进节能减排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重点扶持,陆续制定并出台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扶持政策,例如免车辆购置税、降低购车利息和不限号等,为新能源汽车的全面推广扫清障碍[5]。

1.2 行业发展机遇良好,新能源化转型步伐加快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与推广,以及科学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向新能源方向转型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并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预计未来将逐步实现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6]。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从保有量来看,其在近5 年间增长了9 倍有余,说明未来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且有待进一步开发。从销售规模来看,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 万辆,同比增长157.6%,连续7 年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位,表明新能源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在“双碳”行动方案推进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向好,未来转型步伐也会进一步加快。

1.3 技术研发进展快,发展潜力大

“双碳”背景下,随着政府补贴政策和企业研发力度的推进,使得新能源汽车行业迸发出巨大生命力,国产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引领者的比亚迪,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的突破尤为突出[7]。资料显示,比亚迪拥有专利数合计高达9 426项,在全球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奠定了基础。例如,比亚迪开发的刀片电池是目前唯一可以通过针刺测试的动力电池,它的出现解决了电池自燃的问题,提高了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长续航。此外,国产比亚迪e平台3.0通过智能车控域、智能动力域、智能驾驶域和智能座舱域四个高度集成的域控制器实时协同控制,解决了电子电气架构算力小、效率低和协同难的“通病”。综上所述,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突破,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 “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带来的挑战

2.1 补贴门槛提高,补贴力度下降

自2009 年推广新能源汽车试点以来,我国便开始推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伴随至今逐步完善。总的来说,“双碳”背景下补贴力度在逐渐下降,补贴门槛也在逐步提高。新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实施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显著影响,它鼓励企业挖掘新能源汽车的“底层逻辑”,即核心技术[8]。政府的补贴更加具有针对性,重点给予高技术水平的新能源汽车各种优惠,同时继续保持对以往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补贴政策。但后期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步进入成熟期后,围绕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也逐步退坡。在2020年政策补贴的退坡趋势尤为明显,汽车购置补贴标准在2021 年基础上又缩减30%[9]。政策补贴门槛的提高和补贴力度的降低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驱动力的转变提供了很大压力,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期望,导致成本大幅上涨,对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是个不小的挑战[10]。

2.2 芯片研发缓慢,高端技术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销量、续航、安全和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飞跃发展,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之间的发展差距,例如特斯拉的电控系统集成化、车机系统MCU芯片和HW3.0自动驾驶芯片等技术都优于国内新能源汽车[11]。可见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依然伴随许多潜在风险,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芯片研发与工艺制造都存在瓶颈。相较于国外,我国新能源汽车芯片发展相对落后,国产芯片自给率仅维持在10%上下。考虑到国际贸易摩擦导致的技术封锁等因素,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芯片依然会供不应求,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缺乏高端人才[12]。研究数据表明,自2000年以来,中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累计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数量近20万,数量上几乎全覆盖新能源汽车领域。但人才总量增加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结构缺陷。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人,中高级人才缺口近30万人,可见具备核心技术的高级人才凤毛麟角。

2.3 充电桩供应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

“双碳”背景下,为了全面落实政府低碳环保的节能理念,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迅速扩大,但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却不完善,呈现出局部“臃肿”、全局不平衡的特点。2018年发布的《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在新能源汽车由导入期到成熟期的推进过程中,充电桩供应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用户迫切需要便捷的充电服务,而能否满足其需求,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问题能否被很好地解决:一是充电桩的布局是否合理;二是充电桩的位置是否易于查找;三是充电桩的使用是否便捷。问题一在于政府早期城市规划是否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涵盖区域、规模大小、数量多少、成本高低以及安全与否等,这也并非靠一己之力,一朝一夕可成,而需要规划局、财政局等多部门协同发力。问题二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和精准的定位系统,用户和公司维修部都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附近的充电桩信息,形成车桩、桩桩互联互通机制,但就目前各企的信息交互程度而言,达成期望尚需时日[13]。问题三考验充电桩的技术和质量,包括充电速度、充电稳定性和充电支付等,但目前我国的充电技术和配套设施还达不到要求。

3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对策

3.1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打造成本优势

从市场角度出发,新能源汽车补贴未来必将结束,使得那些依靠政府补贴才能生存的企业将面临淘汰,解决之道即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加附加值,打造独具特色的差异化产品,这样才能在弱肉强食的市场洪流中站稳脚跟,由原来的“以量取胜”过渡到“以质取胜”。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补贴门槛来倒逼企业研发创新,形成规模经济,进而降低成本。一方面需要建立技术共享库,在保护专利权的同时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交流合作,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还应鼓励企业从供产销各环节挖掘成本优势,最大程度降低用户购买弹性[14]。

3.2 补齐高端人才短板,提高研发投入力度

1)对内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全局上,企业要落实“选、育、留、用、汰”原则,不拘一格降人才,并结合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来选拔,引进不同时期的高级人才。具体而言,公司内部设立“大学”,聘请有胜任能力的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同时在本公司进行实践操练,使理论加实践助力专门技能的培养。对于国内无法掌握的顶尖技术,可外派员工国外学习,并与其签订留职协议,约定学成回企。以上可以为公司培养紧需对口的人才,较快融入本企业文化,降低磨合成本。

2)对外建立“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

企业通过与有能力的高校合作,委托其为企业培养特定专业人才,学生定期到企业实习考核,毕业达到入职条件可免于面试,直接录用,签订入职合同。“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可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人才获取渠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拔人才。但要求管理层需具备一定的前瞻能力,否则可能出现人才能力不匹配的滞后问题。

3)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建立高度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发能力,与之建立密切合作,确保科技成果顺利落地,也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共同开发新能源产业“三电”核心技术。例如,用户比较看重的快充电池技术,网络调查表明,希望汽车能在一小时内完成充电的用户占比高达90%。

3.3 完善固废回收机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成熟的前提。

1)建设固废回收机制

当前,新能源汽车企业重点大都放在了扩大市场份额上,整个行业正处于成长期,但要考虑新能源汽车后期的回收机制,这不仅是资源利用率的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报废车辆回收系统和设施场所。

2)丰富充电桩的使用场景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加油站”,增加充电桩的数量、丰富充电桩的使用场景是当前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任务。政府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鼓励社区自建或外包给专业充电桩公司,或者研究开发满足家庭使用的微型充电桩,以便于人们在地下车库就可以完成充电。总之,没有足够多充电桩作支撑,就无法完全打消用户的购买顾虑。只有新能源汽车带给人们的便捷性超过燃油车,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15]。同时,还要保障充电桩及时更新换代,与新能源汽车同步升级,并定期排查、清理“僵尸桩”以确保充电桩稳定工作。

4 结论

我国于2020年9月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 年前碳中和目标,这表明新能源汽车的全面推广只是时间问题,而推广速度的快慢则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新技术的研发效率和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持续推进、国家大力扶持新产业发展的时代,企业要加快研发力度,与政府共建基础设施,共担研发风险,共享收益,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头羊,引领我国汽车产业今后发展的新方向,让世界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实力。

猜你喜欢
汽车行业双碳汽车产业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时代不等人,汽车行业在完成“双碳”这件事上,责无旁贷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汽车行业最热最IN资讯,这里看个够!
汽车行业 最热最IN资讯,这里看个够!
2015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