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潘
在我国,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且年龄越大,因跌倒而致伤亡的风险越高。跌倒后,老人可能出现软组织损伤、脱臼、髋关节骨折,导致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还会增加家庭负担。
导致老人跌倒的原因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下两因素:
环境因素 老年人身体虚弱且多疾病缠身,识别和避免环境危害的能力降低,如照明不良或扶手不合适,会使老人不能及时察觉跌倒危险。
生理因素 老人步态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主要原因;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易引起眩晕,让平衡能力下降;突发脑梗塞、冠心病、胸痛、早搏等也是常见原因;视力模糊、听力受损会直接影响老人对障碍物的判断。
此外,不当使用药物,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也会增加老人跌倒的风险。
那么,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如何才能预防跌倒?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常设夜灯。老年人视力渐渐退化,对光线的调节能力不如以前,所以在其活动范围内保持明亮的光线,是预防跌倒的第一步。常起夜的老年人床边应放置容易伸手摸到的台灯,最好还有紧急呼叫设施;卧室及浴室安装夜灯。同时需注意,长时间卧床后不要猛起,否则易造成血压迅速下降,从而导致摔倒。老年人起床时应先在床边坐半分钟,再站起来。
2.改造居室格局。如做好地面防滑、改造适宜老年人的走道;家具包边或桌子椅子选择圆角的,防止跌倒时二次损伤。浴室里安装扶手,放置防滑垫等。不建议老年人更换居住环境,因为对环境的不熟悉,也往往容易引起摔倒。
3.合身的衣着。太长或太宽的衣裤、磨损严重的鞋子,都可能增加老人跌倒的风险。老年人的鞋要具有防滑功能且鞋跟不宜太高,鞋面材质应柔软,有较好的保暖性和透气性,鞋子大小要合适,尽量别穿需要系带的鞋。
4.安全用药。许多药物都可能引发跌倒,因此,服用影响意识的药物需要定期审查用药指征和副作用,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在仔细权衡风险和益处之后再决定能否服用。
5.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是导致经常摔倒的原因之一,老年人及其家人要格外警惕,建议定期检查骨密度,及时诊断治疗。老年人平时可以注意补充一些钙,多晒太阳、多运动,预防骨质疏松。
跌倒不能完全避免,但也要跌得“有技巧”,尽量减少跌倒后带来的伤害。
跌倒时:拉或扶住身边的固定物;跌倒瞬间用手撑地。臀部着地会造成髋部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后期可能需长期卧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用手撑地往往损伤的是腕关节,顶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伤害以及治疗护理的难度要小得多,基本不会发生致命并发症。
跌倒后:不要贸然起身,先评估受伤情况,具体做法是缓慢移动身体,感受是否疼痛,活动是否受限。在沒受伤的情况下,感到自己有足够力量时,才应考虑站起来。 受伤后要冷静求助,试着找出身体受伤部位,并使用紧急医疗警报设备,或给120以及家人打电话求助。
需提醒的是,当跌倒者出现以下3类情况时,不应该立即扶起,需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帮助——
1.跌倒者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情况,可能是脑出血、脑梗塞。
2.若跌倒老人有颈腰背部疼痛、颈腰手脚活动异常,或出现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等情形,多表明伤者有颈腰椎损伤。
3.跌倒者肢体有疼痛、畸形、关节异常、位置改变等情形,提示有肢体骨折发生,盲目扶起或搬动会引发骨折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