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强劲复苏之势 成都消费如何再发力

2023-03-05 12:59:29陈婷婷
先锋 2023年2期
关键词:成都消费

陈婷婷

今年春节假期,成都一家火锅店创下了单日排队4000单的历史纪录;据携程数据,目的地为成都的整体旅游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90%,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116%;春节档成都票房数据位居全国第3……成都零售商协会数据显示,1月21日—1月27日,成都市30家重点商贸零售企业客流量1246.51万人次,同比增长5.66%;实现商品销售额11.74亿元,同比增长5.92%。经济总量跨越2万亿元的成都,消费市场呈现出强劲复苏态势,实现“开门红”。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将围绕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强核心功能。

春和景明,成都站上崭新起点。伴随国内消费复苏脚步加快,城市能级跃升,成都如何围绕扩容提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再发力?本刊专访了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全国消费经济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会理事长,四川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毛中根。

信心

消费规模扩容、结构优化、新消费业态崛起

《先锋》:开年以来,国内消费复苏脚步加快,餐饮、旅游、电影市场人气旺盛。您如何评价当前成都消费市场,呈现出什么特点?

毛中根:2022年,新冠疫情对居民消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17日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消零总额”)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2022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8%,而2021年该贡献率达65.4%。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消费市场会加速复苏。1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0%和13.5%。

成都不仅是国家中心城市,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其经济密度、市场容量和辐射力优势明显。2022年成都经济总量跨越2万亿元,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辐射西部地区人口3.8亿。庞大的人口意味着庞大的消费市场,2022年成都实现社消零总额9096.5亿元,居全国第6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民生指数研发中心编制发布的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民生满意度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成都都市圈消费者信心总指数为107.1,较2021年上升0.9个百分点。随着成都步入消费复苏阶段,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消费能力和消费频次都将得到恢复。成都消费呈现出消费规模扩容、结构优化、新消费业态崛起等诸多特点。

第一,消费市场不断复苏,消费规模持续扩容。2012—2021年,成都社消零总额由3329亿元增长到9252亿元,增长近三倍。在疫情沖击、高温限电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下,消费市场出现暂时性低迷,2022年成都社消零总额同比下降1.7%。而随着成都成为全国第7个GDP总量跨越2万亿元的城市,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消费市场加快复苏、消费规模持续扩容趋势将成为必然。

其次,消费提质升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快速增长,文旅消费活力释放。2022年成都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67%;今年春节期间文旅消费强劲复苏,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恢复率均高于全国水平。

第三,新消费迅速崛起,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不断涌现。2022年成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达1337.4亿元,同比增长14.1%。受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冲击,社消零总额同比下降,餐饮收入同比下降达10.8%,但网上消费逆势增长,成为新增长点。直播带货、社交电商、到家服务、无接触消费、社区团购、无人零售等新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火锅巴士、海岛风餐桌、后备箱橱窗等新消费场景层出不穷,新消费展现出蓬勃生命力。

第四,消费市场创新活跃,特色经济提质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露营经济等特色经济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家具下乡等活动成效显著。首店经济引领消费新风尚,消费影响力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引入首店数量达到801家,仅次于上海、北京,成为品牌最爱的城市之一。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85个商业体总销售额944.09亿元、19个新开商业体销售额23.71亿元,其中,IFS、太古里分别实现100亿元和95亿元的销售额。首店经济快速发展,商业中心影响力不断扩大,成都消费的承载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美团发布的《2022成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成都夜间经济总体表现出消费活力足、耍法多元化、消费群体年轻化等特征。报告显示,成都夜间消费金额平均值在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位列第4;从夜间消费与全天消费占比来看,成都夜间消费占比为54.6%,位列第2。

《先锋》:成都消费数据置于全国范围来看,处于什么位势?

毛中根:通过全国主要中心城市比较,可以看出位势差异。

社消零总额是表现国内消费需求最直接的数据。以国内GDP十强城市的消费数据来比较,2022年社消零总额超过万亿元的有4个,分别为上海、重庆、北京和广州。2022年成都实现社消零总额9096.5亿元,在全国GDP十强城市中排名第6,超过GDP排名在前的苏州,消费规模基础保持较好。

2022年成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989元,比上年增长2.3%,成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9911元,增长2.5%,反映消费结构指标的恩格尔系数(人均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4.2%,比上年上升了0.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恩格尔系数3.7个百分点,与上述排名靠前城市的恩格尔系数还存在较大差距。

恩格尔系数的高低,通常通过一个地区纵向的数据来了解其生活水平的发展趋势;而横向比较这个指标比较高,也反映出成都的消费结构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底蕴

具备良好区位优势、商业氛围和产业基础

《先锋》: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具备什么样的底气?

毛中根: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消费城市,从“列备五都”的兴盛繁荣到“扬一益二”的富甲天下,再到如今的全国零售“第四城”,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商业氛围和产业基础。

第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对内是西部中心城市,对外是国际铁路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成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加上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的双机场优势,成都交通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和凸显。

第二,拥有强劲的消费能力。2022年成都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4,拥有较强的消费客流集聚能力;2022年成都社消零总额超过9000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2。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的2021年《中国零售20城》报告显示,成都零售指数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稳居全国零售“第四城”的位置。该指数涵盖了顶奢、轻奢、高阶服饰、美妆等8大中高端消费品牌,反映出成都强劲的消费能力。IFS、太古里等核心商圈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都首店经济在短短4年时间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为现代商贸产业建圈强链打下坚实基础,成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第三,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成都服务业发展迅速,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2022年成都GDP总量首次跨越2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1382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6.4%。成都夜间经济建设成果尤为突出,比如前面提到的《2022成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数据。当前,成都正持续擦亮“三城三都”品牌。从旅游行业看,成都拥有“天府之国”“休闲之都”的美誉;从文体行业看,成都被誉为“中国文创第三城”“中国动漫游戏第四城”“中国电影第五城”。

第四,消费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依托丰富的商业资源,成都商圈发展不断成熟,以IFS、太古里、in99、环球中心、SKP等为代表的高品质购物中心,已成为成都高端商业的亮丽名片。同时,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亚蓉欧立体大通道体系基本形成,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纵深推进,成都以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国际铁路港为核心的国际门户枢纽体系初步建立,成为我国向西向南发展的开放枢纽。

发力

借鉴先进经验,着力消费主体、客体和环境

《先锋》:大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可以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做法有哪些?

毛中根:不同城市由于发展历史、资源禀赋不同,所采取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先成为本国或本区域的消费中心城市,再逐渐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规划、管理和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推出尤为重要。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可以在以下方面吸取经验。

第一,提升国际品牌集聚度。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城市国际品牌高度集聚,不仅汇集全球最奢侈、最时尚的品牌,更是全球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首发地,引领国际消费潮流和消費理念。成都可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平台,适当降低一些行业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更多地争取国际高端品牌在成都举办全球首发,打造国际高端品牌总部集聚地、零售形象地和物流集散地。

第二,细化国际化配套设施。在巴黎、伦敦、东京等国际著名消费中心城市,免税购物和离境退税体系非常健全,消费者能够在免税店购买到高档奢侈品,且享有便利的退税配套服务。知名商圈和商街通常区位交通便利,如东京主要商圈的地下与地铁、酒店相通,各种交通工具的接驳非常顺畅;街区环境布置时尚讲究,休息室、卫生间等公共空间设施配套完善舒适。成都可在国际化细节方面下功夫。

第三,重视消费者权益保障,完善消费服务体系。良好的消费环境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日本购物中心接待顾客的服务流程可以分解为30多个环节,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规范。成都可在消费者维权、微笑服务、专业导购、安全寄送等消费服务体验方面进行提升,可考虑运用大数据技术协调政府部门监管,提高服务业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先锋》:要推动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成都消费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

毛中根:成都要大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消费全周期系统思考,需要从消费三要素即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三方面着力。

第一,深入贯彻就业优先战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来源,成都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并不高,人均消费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能力,首先应该千方百计实现居民增收。通过把促进就业、扩大就业、保就业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和职工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居民就业增收能力,让居民能消费。

第二,创新营造消费场景,提升消费吸引力。以核心商圈为依托,打造特色国际消费目的地。重视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整合优质消费资源,扩大消费影响力,拓展消费新空间。新消费、新业态是消费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动能,以春熙路、盐市口、骡马市等核心商区为依托,建设富有巴蜀特色的地标商圈,打造特色消费旅游目的地。深挖本地消费文化,培育自主消费品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注重本土品牌的培育和孵化,响应国潮消费新趋势。推动城市文化与消费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的独有性。以特色街区、文化遗址、名胜景点为载体,依托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熊猫文化、三国文化影响力,擦亮国际文旅品牌,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重视大型体育赛事活动、音乐节、美食节、文化会展的举办,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全方位打造自主高端消费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

第三,打通要素流通堵点,营造具有全球美誉度的消费环境。畅通要素供给和流通渠道,建设高效流通的全球要素市场,提升跨境电商的便利度和开放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推动城市街区、公园绿道设施等“微更新”,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

第四,提升消费供给能力,强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撑功能。利用好成都双机场优势,提升国际航班承运能力,拓展国际班列网络,构建完善的交通体系,扩大成都的消费辐射能级。积极利用广交会、进博会等平台,加大中高端商品和品牌的进口和引进,提升“买全球、卖全球”的能力。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博士生曾辰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成都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小康(2021年1期)2021-01-13 04:56:24
成都THE REPUBLIQUE廾界买手店
现代装饰(2019年10期)2019-10-17 02:04:18
穿过成都去看你
青年歌声(2019年2期)2019-02-21 01:17:20
40年消费流变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0
数看成都
先锋(2018年2期)2018-05-14 01:16:16
成都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
消费物价指数
新消费ABC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1
消费数读
消费者报道(2016年3期)2016-02-28 19: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