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菡丹
30年前,也就是1993年,中国平安与希望工程结缘,成立了希望工程救助小组,开始落实中国平安希望小学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教育公益实践。30年间,中国平安围绕科技素养、文学素养、体育素养、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以硬件维护、课程支教、远程培训、夏令营、奖学奖教金等,打造平安教育公益“五大工程”,并实现了教育公益行动的迭代升级。
从最初的校舍援建到如今的软硬件融合,从开发心智、鼓励学习的“教书”到培养素质、塑造人格的“育人”,随着希望工程的公益模式与产品不断发展,平安教育公益的路径也不断拓展。2007年,中国平安开展支教行动,根据乡村学校的教育需求,不断升级支教内容,带动员工、客户、社会爱心人士一起做公益,为乡村孩子送去优质教育资源,从助力脱贫攻坚到助力乡村振兴,从未间断。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在全国援建了119所平安希望小学,累计招募超过一万名支教志愿者,支教服务时长总计超37万小时,在1039所智慧学校落地实施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培训乡村教师14110人次,惠及31万余名乡村学生,用实际行动为乡村孩子托起希望。
而早在2003年,中国平安就启动励志计划,以发放奖学金的形式鼓励全国学子开展学术研究、探索新观念与新理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至今,中国平安已累计奖励5900余名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达2000余万元。
“振兴乡村,志愿支教,让我们携起手来,帮助孩子们托起更灿烂的明天。”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2022年发出支教号召,他说,平安坚信孩子们就是希望,与希望同行,就是与希望工程同行,与乡村的孩子同行,也是与乡村振兴一路同行。未来,中国平安将不忘初心,积极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长期、可持续、有价值的教育公益道路上继续耕耘,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公益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36岁的虞碧琳,是浙江宁波人,2012年3月加入中国平安。入职第一年,她便递交了承办平安支教行动的申报材料。她说:“我所在的平安产险宁波分公司是平安产险第一家参与集团乡村支教项目的分公司。入职后,我发现公司内部志愿支教氛围浓厚,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层领导都参与过平安支教,每年有成百上千名孩子因平安支教活动受益。我觉得支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希望通过自己的接力,把平安支教一直做下去。”
第一次支教,虞碧琳和几位同事被派往重庆市璧山县马坊平安希望小学。她介绍,“学校于2007年落成,在平安集团多年来的资助下,教学楼和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善。2012年,学校有56位教师,19个班级。虽然老师几乎满编,但还是满足不了日常教学需要,尤其是音乐、美术、综合、科技、书法等课程,学生们大多数是在自习或写作业中度过。此外,很多学生没有出过县城,缺少对外面世界的认识和了解。我们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以及家访,了解到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也不太好,很多是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自己做饭烧菜,上学需要步行将近一个小时。”
时隔11年,让虞碧琳最难忘的是孩子们的热情和真诚。她回忆,刚到学校的第一天,孩子们就带着好奇、兴奋,时不时地来支教临时办公室观望。到了第二、第三天,孩子们纷纷跑来送自制卡片或者小纸条。还有一个低年级的孩子兴奋地拉着虞碧琳的手,把自己最珍贵的透明胶带送给了她。无论走在哪里,孩子们看到支教老师都大声喊“老师好”!
当支教活动临近结束,为了不让学生们难过,几位志愿者计划在学生们上课的时候悄悄离开。然而,当天中午,有几个学生不见了,老师们赶紧四处寻找。当找到他们的时候,原来他们几个已经知道支教老师要离开,正躲在学校的角落哭得伤心,中午饭也没吃。后来,更多学生知道了这个消息,大家都哭了。于是,几位志愿者商议正式跟学生们告别,并合影留念。
“我们几位志愿者也是一步三回头,哭着离开,走远了还能听到孩子们在学校二楼走廊带着哭腔喊‘老师,再见’!”虞碧琳一边回忆一边红了眼眶。
2014年9月,虞碧琳和同事们带着慈善机构、爱心市民捐赠的毛衣、图书、体育器材等爱心物资,前往山西榆次张庆乡永康村平安希望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这所希望小学由平安集团于2010年援建,有教师20名、学生277人。学校良好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令虞碧琳欣喜。
但是,经过一周的相处,虞碧琳发现完善的教学设施依然无法弥补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她说:“当时,平安与公益机构合作推出了儿童安全教育课及减灾教育盒子。支教老师除了给学生们带去特色课程外,还给学校四五年级的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急救包和安全笔记本。在安全课上,孩子们亲手绘制了一张学校的安全逃生图,标识学校的安全、危险地带,用积木搭出最坚固的抗震房子,经受模拟地震的考验,学会了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方式。巧合的是,我们授课当天正好赶上学校的安全逃生演习,学生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课上内容,跑到空旷场地,双手抱头下蹲,井然有序。”学校的老师还特意来听课,并感慨道:“孩子们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生动的安全课,不但听得认真,也便于活学活用,我本人也获益匪浅。”
如今,虞碧琳已是一名妈妈,并且由一名支教志愿者转变为平安教育公益活动的组织者,她坦言,正是因为自己有了孩子,所以更能感受到支教的意义。“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鼓励。我们志愿者不仅是去给孩子们上几节课,对于很多希望小学的学生来说,我们更像是一道光,让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大爱,帮助他们照亮前行的路,充满力量勇敢前行。”
谈及近年来平安教育公益的发展,虞碧琳直言,随着乡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乡村教育受助需求也在变化,从改善物质条件到补充学校师资力量,再到拓展素质教育课程,帮助孩子建立成长的自信,学校、家庭、企业、社会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平安教育公益的路径也在不断拓展。
2016年,平安产险推出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寸草安心”公益项目,打造“1+N”素质教育新模式,即以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以音乐、绘画等系列素质教育课程为支撑,助力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现在,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乡村孩子足不出户就能通过平安的“空中课堂”学习到农业科学、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知识,享受到大城市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进一步实现城乡教育“零距离”。
虞碧琳说:“在我们中间有宁波工程学院大学教师、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督察员等教育前辈,为我们的支教项目增强了专业性;有外科医生为孩子们讲授急救课程,填补了当地自护自救安全课程的空白;有志愿者号召动员帮助学校改善基础设施,比如为云南省鲁甸火地村平安希望小学募集了近20万元,为学校援建操场、铺设自来水管路、提供爱心早餐;还有不少志愿者和希望小学的孩子结成帮扶对子,资助其学费和生活费,帮助他们走得更远。”
虞碧琳说:“生命影响生命,我们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快乐的同时,也让我们自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感悟。今年是中国平安成立35周年,也是平安教育公益30周年,我们志愿者一定会持之以恒,用实际行动更好地诠释支教口号——与希望同行。”
方兴志是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的一名保险代理人,今年70岁了,2013年加入平安支教公益活动,十年如一日,不仅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公益活动,还积极投身社会方面的志愿活动。在采访中,她说:“我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觉得教师既神圣又伟大,并许愿长大后也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1997年底,我加入中国平安。从业满一年后,我成为了一名外勤导师,负责给新来的业务员传授产品知识和职业操守。虽然这与我小时候的梦想有些出入,但我依然十分珍惜。2013年,得知公司正在组建去希望小学的支教队伍,我第一个报名,我等了30多年的机会终于到来。”
在重庆市开州区雪宝山镇平安希望中心小学,方兴志开启了第一次支教行动。雪宝山镇位于重庆市开州区东北部,是距离城区最远的乡镇。这里群山起伏、峭壁险峻,半数居民都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过去当地人想进城一趟,即使是驾驶技术过硬的老司机在崎岖的山路上弯弯绕绕,也要花上三个多小时才能抵达。而雪宝山镇平安希望中心小学是距离开州城区最远的一所小学,这里有700多位学生,一大半是留守儿童。1997年,中国平安出资为学校修建了教学楼,自此平安与这所学校结下深厚情谊,多年来向学校捐赠教学物资并开展支教行动,给大山里的孩子送去知识和温暖。
方兴志是重庆人,从小在繁华的解放碑八一路长大。曾经,对于乡村,她只觉得空气好、风景美,是个休闲的好去处。然而,当她和同事们到了雪宝山镇,都被眼前的景象颠覆了想象。“第一天下午,我便和团队一起上山,开始学生家访。在山上,我看到了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的木板房子,墙上都是洞,四面透风,破旧不堪。更让我惊讶的是,这里的孩子上学来回一趟至少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住得更偏远一些的孩子,下午放学回到家已经是深夜。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想象一个大山里的家庭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上学的机会。结束家访,我回到驻地彻夜难眠。当第二天走进课堂,看到端坐在课桌前的这群孩子们,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需要我。”
回到重庆,方兴志写了厚厚一沓报告,把家访的所见所闻反馈给公司;第二年,她和团队带着100套被子、帽子、围巾、书包回到学校,然后又有了第三年、第四年……与此同时,她还是重庆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理事会成员、重庆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队长、重庆市血液中心志愿服务总队理事会理事兼培训部部长,是重庆市多个志愿者团队领队。每个月,她都组织志愿者到福利院、养老院、献血站、智障儿童康复中心做志愿服务,风雨不误。
支教以来,方兴志和团队以“一对一”帮扶的方式资助了16名贫困学生。今年2月开学,她还特意去看望帮扶的一对兄妹,鼓励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兄妹俩每次考试后也给方兴志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他们都很努力学习,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方兴志不由发出感慨:“这些年,乡村教育的变化很大,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学等设施更加完善,甚至不比城里的学校差,但是这些孩子们最欠缺的是情感的关注,还有眼界的开阔。为此,公司每年都为乡村孩子献爱心,不仅捐助教学设备,还有图书,每个教室都有图书角,教学楼的走廊上也有图书架,只为更好地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见识。”
成為支教老师后,方兴志坦言自己时常把“教学相长”挂在嘴边,因为在她看来,自己从孩子们的身上获得的更多,“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精神力量,我给孩子们带去希望,同时,我也被孩子们鼓舞着。”
来自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的优+保险代理人杨信祝今年34岁,是辽宁大连人,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加入平安。2018年,他在公司的公众号上了解到平安支教活动,立刻报名参加。他说:“我在大学期间就做过家教,我很喜欢陪伴孩子们学习,看到他们成长进步,非常有成就感,也很满足。”
当杨信祝和同事们一行人辗转来到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新店镇平安希望小学,看到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他的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激动。“经过平安10多年的持续资助,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齐备,但是学校地处乡村,周边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学校只有不到10位老师,两三百名学生,一位老师要教几个年级,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说。
这次支教为期半个月,每天清晨,杨信祝都喜欢在乡间的小路上走走,他第一次看见芝麻长什么样儿,路上散落的麦子、湛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这一切让他感觉是那么的美好。然后,他会早早地到学校跟孩子们一起参加英语角。白天,他带孩子们上体育课,一起玩老鹰捉小鸡、打篮球、跳手势舞,每天都过得充实、开心。周末,志愿者们还会跟学校的老师一起包饺子、话家常,以便更好地沟通交流。
“下了课,孩子们就会围在我们身边,和我们聊天,分享他们生活中的小故事。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渴望被关注,期待我们的回应。”杨信祝说。
最近三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开始使用线上教学模式,因此平安给学校配备了电脑房、多媒体教室等,便捷线上教学的同时,也能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2021年,杨信祝再次来到新店镇平安希望小学,他在课余时间教孩子们玩魔方。参加支教5年来,杨信祝始终和希望小学的老师、孩子们保持着密切联系,看到孩子们如今一个个都长大了,有的还考上了重点高中,向着自己的梦想进发,他表示很有成就感,也很欣慰,更为孩子们感到高兴。他感慨道:“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我真心希望孩子们纵使生长的环境不那么理想,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不要放弃,要努力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会继续坚持做支教公益事业,满怀希望,与孩子们共同奔赴美好。”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