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互联网时代

2023-03-05 02:48王昕轶
新民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曲艺艺术用户

王昕轶

盛小云演出苏州弹词。

在今天,艺术传播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势必对曲艺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产生很多新的变化,作为一个媒体人,对此有着不少感受。

感受之一,是“互联网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对于曲艺艺术欣赏的需求”。曲艺艺术发展的历史上,和媒介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播的出现,对于曲艺的发展有一个强力的推动,更多的曲艺演员走入了电台直播室,通过电波,将他们所表演的节目传播到了千家万户。而上世纪80年代,电视的普及,使曲艺艺术再次焕发生机,相声、评书等通过电视的广泛传播,在观众心目中,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姜昆、刘兰芳、王汝刚等一大批艺术家,也正是通过了电视的传播,获得极好的观众基础。而90年代以后,专业的戏曲频道出现,让曲艺观众有了自己的“家”,在那里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曲艺内容。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电视、广播媒体中,曲艺内容逐渐减低了价值。还记得小时候最爱听单田芳先生的《白眉大侠》,大概整个听完要一年多,而现在打开喜马拉雅,400回在线,想怎么听就怎么听。所以,“互聯网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对于曲艺艺术欣赏的需求”。但同步出现的问题就是“版权”,目前网络上大部分音频和视频,都是盗版或者侵权的,在传播的同时,曲艺从业者的知识产权也受到了很大的侵蚀,这一方面该如何保护,值得研究,既要为曲艺工作者争取应有的权益,但也不要遏制广泛传播。

感受之二,“互联网让更多曲艺作品有了破圈传播的可能”。互联网时代,更要讲“破圈”,也就是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曲艺艺术。以前更多的是靠报纸、电视的宣传,或者是巡回演出来争取非曲艺的观众。但互联网的传播变得更容易了。我想上过抖音的人,都会听过苏州评弹侯莉君的《莺莺拜月》,这一段唱已经变成了“休闲生活”的代名词了。而我则是从抖音上,知道乐亭大鼓赵凤兰老师的,“赵奶奶”在年轻人圈子里也是火得不行。我举这两个例子,至少证明,互联网传播,让更多人知道了苏州评弹、乐亭大鼓这两门曲艺艺术。因为互联网的社交属性,所以让曲艺的传播变成了无限可能,任何一次用户的再创作,或者是转发,都是对于曲艺的一次传播。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统计,互联网让曲艺的传播者,从几万,变成了几百万,甚至于几千万,这个数量级,是曲艺圈自己做不到的。这也是互联网给与曲艺艺术的一个最好的机会。当然,当新听众、新观众真正进入到曲艺剧场中,还是要拿出足够好吸引人的艺术,才能使他们变成曲艺观众,而不是一个“路过的人”。

第三点,其实是互联网给曲艺艺术带来的问题,那就是“鱼龙混杂的互联网,让人好坏难辨”。因为互联网有更多的“自媒体从业者”,有非常多的曲艺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曲艺艺术的传播,数量一多,就必然会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在抖音上,很多劣质的表演,却有可能成为大V,很多无聊的演出,却因为榜一大哥的打赏,赚得盆满钵满,这是一种“亵渎”。也很容易让年轻的曲艺从业者迷失方向,到底是苦练基本功,还是去网络上玩“流量”赚钱?在互联网乱象丛生的环境下,我们该如何面对?我想互联网的发展和传播是不可逆的。但面对乱象,“国家队”应该去占据互联网的主要阵地,用更好的艺术、更好的演员,让用户看到什么才是好的艺术。同时,也要树立艺术的标杆,要让好的艺术家,在互联网上被大家看见,这样艺术才会发展。

近日,“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在浦东美术馆展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馆之一,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拥有着全世界范围内最完整的古罗马雕塑与庞贝古城壁画收藏。此次展览不仅是两千年前古罗马文明的展示,其中很多国宝级珍贵展品更是首次离开意大利。

猜你喜欢
曲艺艺术用户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纸的艺术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关注用户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