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艳,马如兵
(1.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贵州 思南 565100;2.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站,贵州 思南 565100)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作为培育绿色生态稻米的重要手段,通过运用相关的绿色防控技术,保证水稻产品的质量安全。绿色防控技术是将生态防治、生物防控等科技集于一身的现代化防治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病虫害给稻米生产带来的直接影响,从而增加稻米的产量,并确保稻米品质有所提高。
首先,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选取合适的水稻品种,且把干瘪、破损的种子淘汰掉,对水稻种植流程加强管控。比如把种子放在阳光下进行晾晒,不断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还要培育壮秧,针对单季稻和晚稻,可以采用吡虫啉在水稻播种前期对种子进行统一管理,也可以使用拌种法和浸种法进行高效处理,并选择相应的生物制剂进行应用。在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卵的孵化期,使用苏云金杆菌可以抑制虫卵的孵化,同时可以对生物天敌起到保护作用。应用球孢白僵菌对稻纵卷叶螟虫害进行防治[1]。
综合运用田间生态改进技术,对稻田间的自然环境进行充分保护。例如在田埂上栽培禾本科杂草等绿色植被,为生物天敌提供了良好的寄宿环境;在田埂上栽植大豆和小野芝麻等显花植物,进一步提升植物的抗病虫害性能。在种植水稻时难以完全不采用化学药物防治,这是由于化学药物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科学应用化学药物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在水稻栽培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农业防治方法对病虫害加以防控,比如对于二化螟,在春秋二季时,可以将水稻田内的根茬聚集在一起加以焚烧,能够有效降低越冬害虫的为害程度。插秧后一旦发现危害植株,就必须马上将其全部拔除,不但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还能够防止害虫危害植株。其次,在栽培水稻中必须重视水肥管理工作,对氮肥的使用加以适当控制。在田间管理的环节中,可采用间接浇水方法,为水稻的正常发育提供优越的生长条件,并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提升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性能。最后,在稻田中设立浅水层,确保稻田的温度维持在平稳状态[2]。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运用物理防控技术比较常见的就是灯光诱杀技术,即在稻田中放置频振式杀虫灯去捕杀虫害。通常情况下,振频式灭虫灯具有优异的杀虫效能。这种物理防控方式大多在6月-7月使用,并且从夜晚至次日清晨都开灯,使用振频式灭虫灯能够减少害虫的数量。另一种较为普遍的方式则是在水田中安装生物诱捕装置,并定期对害虫的尸体进行处理。运用物理防治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不仅能够降低防治成本,还能够维护水稻田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发育。
2.3.1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
在病虫害防治高峰期来临之前,可在水田内安装一部分竹竿,上面吊上塑料盒子,盒子内安装性引诱剂诱芯,并在盒子底部安装粘板,性引诱剂对雄性害虫产生强烈的诱导,能够清除害虫,防止害虫大规模地生长,降低病虫害产生的危害。部分地方从二化螟越冬代羽化之前(或于成虫扬飞前一周,以监测为准)开始。性引诱剂诱捕器放置高度很重要,一般距地面0.5~1米,根据水稻生长高度调节,生长前期高于水稻10厘米左右,中后期置于植株冠层之下5~10厘米;根据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程度,合理调整性引诱剂诱捕器放置的数量和密度,有效降低稻田中病虫害的危害性,同时提高水稻的种植质量。
2.3.2 投放害虫天敌
稻田间所有的害虫都有对应的天敌,技术人员可针对害虫为害类型的差异,在水稻田中定时投放害虫的天敌,有效清除害虫。因此,当水稻田中出现稻纵卷叶螟等为害现象时,便可在水稻田中放入稻螟或赤眼蜂,并每隔5~8天定时进行,特别是在害虫成虫期间,依据实际状况做出适当调节。但需要重视的是害虫天敌也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食物供应紧缺时期其也会出现大量死亡情况,种植人员需要为害虫天敌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在稻田中种植芝麻、大豆等植物,提高害虫天敌的生存率,增强其控害能力[3]。
2.3.3 稻鸭共育
稻鸭共育模式中鸭在稻田为水稻除草、除虫、施肥,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为鸭提供了放牧场所和食物饵料,二者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此外,通过稻鸭共育的技术,可以达到绿色防控的作用,保证稻米的高产,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
针对水稻田中的主要虫害,可使用化学防控技术加以有效处理。蝼蛄为秧苗阶段的主要虫害,会对水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100克40%的辛硫磷乳油进行二次加工,可在播种时将毒饵施入播种沟(穴)中诱杀蝼蛄。除此以外,对于潜叶蝇这类虫害,在插秧之前,还可先给秧苗喷施调配好的化学药物,可以减少秧苗出现病虫害的概率。应用化学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应综合当地稻田的病虫害发生状况选取相关的化学药物,同时要对化学药物的毒性进行严格管控。
首先,种植者需要选择抗虫性强的水稻品种,合理应用生物天敌防治技术,积极推广生物制剂的施用方法,控制用药时机,严格控制用药频率,防治稻飞虱的最佳时间通常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喷洒药剂时尽量避免伤害生物天敌。应在低龄若虫初期至高峰期使用,最佳时间1~2龄若虫高峰期,对稻丛中下部均匀喷雾。喷施水稻茎基部时,禁止使用药物含量高的农药。
通过加强水稻前期的自我补偿能力,发挥后期生物天敌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对稻纵卷叶螟进行综合防治要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绿色防控措施。针对蛾类害虫,初期以信息素控制,高峰期用赤眼蜂控制,卵孵化前期用生物制剂控制,幼虫高峰期以化学药剂进行控制,还需注意对害虫天敌进行全面保护。
需要根据当地稻田发生疫病的时节,选择恰当的时间做好预防工作,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种子进行栽培,做好晒种和灭菌的工作。科学地应用肥料,在水稻种植后期施加充足的氮、磷、钾肥等,提升水稻对病虫害的预防性能。同时要关注当地天气的变化,把防控工作的要点放在分蘖期上。例如,对于容易出现稻瘟病的稻区的病虫害防治,可以把秧苗迁移到其他区域进行栽培[5]。
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进行栽培,并合理施加化肥,进而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尽量在孕穗末期采取适量用药的方式控制稻曲病,如遇多雨天气,则必须间隔一星期左右,才能进行药剂的第二次使用,能够有效防治这种病害。
综上所述,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同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为水稻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将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