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陈希,刘素梅
(1.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保定分校,河北 保定 071000;2保定市农村财务指导站,河北 保定 071000)
运用广大群众常常能接触到又能广泛宣传的形式,采用了报纸、电视台、网络、电台等多种渠道,宣传农村实用人才中工作突出,具有模范性的经验及做法。同时为加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树立典型,表彰近几年来涌现出的农村龙头企业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农村经纪人,每两年开展一次农村青年拔尖人才的评选[1]。
把具备相应行业技术基础知识的家庭农场主、农村合作社组织带头人、种养大户以及有着进行农业生产意愿的农户等作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把农村企业技术岗位人才等作为专门技术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把村级企业动物防疫人员、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机械使用技术人员等作为专门生产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培养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等方面的人才,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了强大的人力基石。
对比农业人口,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占比较小,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的实际需要存在着很大差异;人才类型结构不合理,技术能手所占比重较多,经营能手相对较少,尤其是农业合作经营、家庭农场的经济带头人更少;地区发展不均衡,各个县区发展不统一,差距较大;年轻人比例偏低,剩余人员由于缺少专业的基础知识,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从人员年龄状况分析,高龄人员所占比率高、年轻人员所占比率低,且年龄梯次断档、人员青黄不接的压力也普遍存在,尤其是最基层的农技人员年纪偏大,35岁以下的农业技术人员严重偏少;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使农民技术员的业务素质和岗位能力与现代农业运营主体的要求不相符;有农学专长的技术人才较少,专业科技人员比重也较低[2]。农村劳力不足、人员短缺造成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多数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而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儿童,从事农事的也绝大多数在50岁以上。
对于乡村人才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作用的认识不够,缺少关注度,在发展人才培养上政策支持不够,存在农业专业队伍中的技术人员梯队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分配不均匀、优秀拔尖人才大量流失、农技人员待遇与福利标准普遍偏低的现象。在乡村人才创业发展过程中,缺技术、缺资金、缺政策扶持。还有些乡村地区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政府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也不够。
一是为了改变农村农民的教育条件,可通过采取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举措,制定引导和鼓励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城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尤其是优秀教师,从而提高农民的教育资源配置;二是出台针对乡村学校的资金倾斜政策,对乡村学校加大各种补贴力度,促使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到教育,使教育资源能够普及;三是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如开设农校、素质教育班、农业技能班等,使广大农民、乡镇干部、新乡贤等在工作之余学习系统的、全方位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四是通过地方党校发挥其第二课堂的功能,通过举办一些讲座、沙龙、学习班等,使更多人员接触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助力农村经济振兴。
为了培养农业农村人才,应完善各方面的政策机制,创建良好的环境:一是政府扶持。对于效益好、科学技术含量水平高的科研项目,政府应重点扶持,实行优惠政策,为实施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二是企业扶持。加强企业与高校合作,创新“专业技术+基地”的培养管理模式,发挥学校专家和农民的技能信息资源优点,破解企业在农业产品市场营销流程中的技能难点,做到资源优势相互促进。三是融资鼓励优惠。对于具有巨大潜力、实施农村特色农产品发展策略的重点工程项目,应积极取得国家部门财政支持的融资鼓励,而相关部门也应将农业小额贷款政策向农业乡村人员倾斜,并予以适当融资鼓励[3]。
新型职业农民是中国农业农村经济振兴的主力军,要让其更好地投身到农业生产实践当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每月定时举办学习班,进行教育辅导,引导学员在参与乡村建设的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有关技术培训课程,强化对农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其可以更好地进行与农产品有关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等活动,从而提升农业人才的综合素养;三是立足现实,有针对性地组织农业农村人员与外部企业加强科技交流和协作,开阔视野,启迪思想,并组织各类专家学者开展巡回指导,开展送技术人才下乡等活动;四是积极引导更多在外打工的农户返乡创业,通过吸纳在外发展前景较好、希望返乡创业的农户,充分发挥其熟悉农业、热爱农业的这一优势,并充分发挥其在外积累的经验、技能、资本等优势,真正地从农业发展实际的需要入手,促进农村发展。
健全创新机制,对先进农村科技人员予以必要的科技和资金扶持,对工作绩效优秀的农村科技人员予以荣誉奖励,在职称评定方面予以从优待遇。举办各类评选活动,开展农村优秀人才评选, 并建立专项工作奖励资金, 大力推广农村典型先进事迹、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大对先进农业农村人员的奖励、表彰力度。对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并带动当地产业发展,领头致富的农业农村人才,有关政府部门要予以肯定和奖励,并在具体项目安排、土地使用、资金支持上,给予多方面的倾斜政策。对年轻、技能全面和业务素质较高的农业农村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并加强指导,引导他们领办并建立新型的农村管理主体,使之由个人牵头脱贫致富向带动群体的共同致富转化[3]。
新乡贤并不是只指有经济实力的人员,还包括了所有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他们是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利用新乡贤普及、宣传自己的乡村文化,促进广大农民群众从文化上形成认同感,拉近村民之间的感情。而新乡贤也是农村与城市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其了解农村与城市发展状况和差距,在农村建设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可为乡村振兴发展建言献策、贡献社会力量。此外,各个乡村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社区,在村庄管理过程中也难免发生一些争议,但这些新乡贤会因受到乡民们的尊重,而能够更好地化解此类问题,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村庄秩序、保持社会祥和安定。因此,要大力吸纳新乡贤重返农村,使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给新农村发展和村庄管理带来新的活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