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梅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 222344)
“游戏化教学“即在教学理念引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创造具有教学意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师生相互交流,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获得快乐,从而掌握知识的内容和技巧.游戏化教学是一种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育活动,能促进学生主体性、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游戏化教学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学会科学的实验和探索能力.“游戏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将游戏应用于生物教学活动,可让学生投身实践,启迪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通过游戏完成知识建构,增强技能,培养情感,快乐学习.
“寓教于乐”的思想是游戏教学的基础,强调“体验式、沉浸式”学习.本文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理论、认知负载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积极的学习与情景中的学习,使学生在游戏式的教学环境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相关的技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智力的开发与应用,团体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多元、差异性的学习群体获得团体的经验和知识,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兴趣需要,并激发他们的各种智力.约翰·斯威勒的“认知负载”理论认为,在学生成长发育中存在三种不同的认知负载,其中内在的认知负载是教学中的难点和学生的固有知识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外部认知负载与相关的认知负载都与教学设计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相关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活动,改变教材的表现形式和探索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减轻外界的认知负担,扩大相关的认知负担,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新课标要求围绕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此在游戏过程应围绕所有的学生,公平看待后进生,不要排斥与剥夺学生的自主权,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使其成为游戏主体,自主参与游戏活动,基于教师指导规范开展游戏.整个游戏过程应稳定有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其中.
主体性是创造性的主要表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锻炼学生形成较高的创造力是提升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手段.无论是哪一个学生,其创造才能都不同.教育的关键是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此游戏的应用需最大限度地创造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全面创造、深入设想.应创造性地组织游戏活动,巧妙处理教材和游戏的内部关系,将静态书本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的游戏活动.
课堂游戏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无论应用何种游戏,都是为完成对应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旨在通过游戏编排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其中游戏选择一定要和教材密切相关,全面考量教学效果.游戏的编排应符合教学实际,全面考量教学重难点,不允许一味追求形式.
教师与学生应科学挑选教材中可用内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学生应自主挑选学习内容.同时,游戏形式和方法应具有多样性,以此满足个体发展.在教材内容挑选方面,应具有选择性,禁止盲目乱用,只有这样方可保证课堂教学稳步开展.游戏内容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游戏内容应具备娱乐性.在课堂上若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应确保游戏内容具备娱乐性.所选择的游戏内容应生动有趣,引导学生自行加入,激发学生自主性,激发其求知欲望,吸引其注意力.
其二,游戏内容应彰显生物学科特点,应有利于提升生物科学素养,可强化知识的理解吸收,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
其三,游戏内容应难度适宜.游戏内容的难度不仅能通过自身努力加以攻克,而且也不是随便能得到的,应具有挑战性,可深入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只有经由动脑与深入思考,方能完成.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注重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体验中,深刻地认识和发展自己的能力.通过运用真实的生活材料、情景进行教学,巩固应用知识,促进学生科学思考,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游戏化教学”应以生物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以课程目标为宗旨,“游戏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育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另外,游戏效果评估是多维度的,要注重学生个人发展,注重学生多样化的需要,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
生物学是一门以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各个方面.教师要以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学会辨别“伪科学、迷信”入手,积极参加“绿色生命”的教育,普及药物的危害和防治传染病的方法,以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游戏教学中主要是以合作的形式呈现,合作探究型的游戏具有“群内异、群内同质”的特点,多元的学习模式能够使小组成员的独特智力得到全面开发,通过协作来提高创新意识,通过竞争来提高创新能力.因此,游戏教学的特点、设计原则和组织方式对初中学生的人格发展都是有益的.
首先,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研究,选择适合于游戏的教学内容.“游戏化教学”与“教学游戏”不同,其使用既有一定的适用性,又有其局限性,教学游戏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进行针对性的搭配,目的是利用游戏的方式来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降低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其次,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教学目的的游戏性活动;教学有明确的目标,游戏教学要为教学服务,以教学为导向,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情绪、价值观来设计.最后,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以理性的逻辑思考为基础,合理地制定游戏活动的规则,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薄弱点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对其实施方式进行优化,方便对其进行准备、指导、实施和评价.在运用游戏化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和思维导向的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搭配相应的游戏规则、学习单、评分表格,建立游戏探究的框架,重视和运用学生的游戏学习过程,组织教学效果的展示和评估,指出不足之处进行指正点拔.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要结合讲授、实验、观察和讨论等其它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把握知识重点与难点教学,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中的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可以创设情景,提供材料,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达到难点突破的效果.比如“消化和吸收”中的“小肠特性”,教科书的活动就是对教材案例中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推测养分吸收的主要地方.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小肠的结构特征和对应的功能进行分析和解释,但新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单纯的讲解较为晦涩难懂.此时,可以通过制作模拟游戏,使学生对小肠的构造特征有更直观的认识,理解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阅读书籍,分析数据→两人合作制作小肠模型(提供硬卡纸、双面胶、纸巾、棉花)→演示模型,演示小肠的结构特征和吸收功能.通过小组游戏式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并对探究式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动手操作,逻辑推理和表达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困难,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
知识巩固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积累知识的必要条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在记忆之后,一开始会很快忘记,但很快就会变慢.根据这一规律,为了防止忘记,增强记忆力,及时巩固新知识.为了避免快速遗忘,教师可以在复习课上设计“游戏教学”,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强化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依旧以“消化和吸收”这一节课为例,其中所讲的“人体消化系统的构成”知识点——消化系统由多个器官构成,各器官各有不同的作用.为了将这一笼统的概念与本单元整体内容相结合,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内容:学生自行绘制消化系统图“小林的消化道中的西瓜子冒险”.引导学生根据书籍中的图解进行分析,总结出消化道的构成;通过对“馒头在嘴里的改变”的探索实验,引导学生找到具有类似于唾液腺的分泌功能的器官,并从中总结出它们的构成;采用小组协作的方法,以“地鼠游戏”“击鼓传花”,以是非题型的方式来强化消化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零碎繁杂的知识点.比赛规则可以设计成如下:班级分为 AB两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选手当记分员;教师当场抽签,确定第一名的参赛队伍.第一关是“地鼠游戏”,主题是“内脏、功能、功能、器官”,当考官站起来说出自己的器官和功能时,第二组学生必须在20秒之内回答出来,答对的人就可以得到1分,如果答对了,就可以获得出题的权利.第二轮“击鼓传花”的任务是“消化腺”,接龙的方式是“内脏、消化液、消化酶、流向哪个位置”,学生分成两组, A组抽取器官后,请 B组的一位同学接取消化液,如果 A组的人接错了,将会被扣1分,接答权转移到另一组.
游戏化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打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应确立核心素质和课程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充分挖掘其特殊的教育价值.教师要使游戏化的教学与教学内容等相互适应,必要时还是要将其与传统的授课方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