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拔3665 米的涅别斯纳亚山上有一座中哈372 号界标。红海沟边防连的每个人都知道,通往372 号界标的柏油山路上有222 道弯。为何要跨过222 道弯去巡逻?因为界标就在那里,这是边防军人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未到深冬,一场又一场大雪已将海拔3665 米的涅别斯纳亚山覆盖得严严实实。因为一座中哈372 号界标的存在,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红海沟边防连官兵每年都要爬上这座山,在那里留下中国军人的足迹。
红海沟边防连的每个人都知道,通往372 号界标的柏油山路上有222 道弯。为何要跨过222 道弯去巡逻?因为界标就在那里,这是边防军人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红海沟边防连的每名官兵,都梦想走一回222 道弯。然而,372 号界标附近区域常年大雪覆盖,山路陡峭曲折,能通行的时间仅限于每年的5 月底到9 月初,且每年出任务的次数不定,所以下士苗壮直到入伍第3年,才有机会见识一下222 道弯。
执行任务这天,好几名官兵都和苗壮一样,是第一次前往“372”。“坐车经过一道接一道弯的感觉有点儿像坐海盗船。海盗船是在空中晃,过222道弯时两边都是悬崖,和在空中差不多。”对于下士宋梁杰来说,第一次过222 道弯和体验娱乐场的刺激项目一样充满乐趣和新奇,如果他没吐就好了。
一路上还会碰上“拦路石”和“拦路树”,这些上一个冬天雪崩的“杰作”极为考验白雲禄的驾驶水平和全车人的心理素质。白雲禄要在心里精准估量剩下的空间是否可以通行,如果碰上太过“耀武扬威”的那种“拦路石”和“拦路树”,官兵们只能下车把它们挪开。
3 个多小时后,经过多个“关卡”,大家终于到达目的地。宋梁杰说,虽然一路很辛苦,但站在界标前宣誓时,看着脚下的土地就觉得什么都值了。
“大家对222 道弯的向往,和《西游记》阐明的道理相似。”苗壮说,就像唐僧、孙悟空等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得真经一样,边防官兵经过222 道弯到达执勤点位,有苦亦有乐。最重要的是这是边防军人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2013 年之前,在柏油山路修通之前,也就是222 道弯还没出现的时候,每次去“372”,连队的官兵都只能骑马。
2011 年7 月,一级上士陈健第一次去“372”执行巡逻任务就是骑马去的。由于做过军马饲养员,出发当天一大早,陈健就和当时的军马饲养员鞠龙水一起把15 匹马赶到了出发地——一个叫三道海沟的地方。14 名官兵和一名当地护边员每人一匹马,组成巡逻小队,向着“372”进发。
然而,大约行进了两个多小时,冰雹从天而降,让大家措手不及。加之路上有很多锋利的碎石,队员们担心碎石割破马腿,于是下马牵着马徒步前行。在手脚并用爬山的时候,队员王江杰不小心脚下一滑,踩松的碎石冲着身后的李来鹏滚了过去。为了躲避石头,李来鹏打了个趔趄,差点儿摔下去。
当时边境线上有一段路没有边防设施,带队领导白永会担心巡逻队员走得太分散不小心越界,太集中又不好躲避不断下落的碎石。于是,白永会将官兵和护边员分成两组,一组走山脊线,一组走半山腰。到了下午,一行人终于到达了372号界标。
这时,冰雹早已把每个人的衣服都打湿了,大家又冷又潮。但陈健说:“站在界标那儿,可以看到我们的连队,看到附近的基础设施,内心满满的成就感。”陈健时常会想起老班长靳发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边防军人,就应该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
护边员吕刚一家,就住在红海沟边防连营区旁边。
吕刚第一次和连队官兵去372 号界标巡逻时刚满16 岁。跟着官兵巡逻后,吕刚萌发了“去当兵”的想法。一年后,他“溜”去报名参军,结果被母亲揪回了家——父母身体不好,吕刚需要尽快挑起家里的重担。就这样,吕刚遗憾地告别了军旅梦。但其后的数十年,他一直以护边员的身份巡逻戍边。
吕刚记得,有许多个冬天,大雪封山,一个月都出不去。家里没有存粮就去找连队,连队会给村民送来急需的米面油。等到部队的给养送进来,吕刚和其他护林员、护边员就有力出力,帮着一起拉物资。“在山里,我们把彼此当亲人,大家互相帮助的地方太多了”。
已退役的军医吴东亮说,每年夏天,很多牧民转场到附近的山里放牧,他会和卫生员去给牧民巡诊送药,顺便了解一下附近有没有异常情况。
2018 年4 月,连队从牧民那里接到消息,在通往372 号界标的山路上,一名电工在维修高压电时不幸触电,吴东亮立马带人赶了过去。“我们到的时候他的手都烧焦了。”吴东亮为那名电工进行了急救,直到120 救护车赶到将电工接到医院进行治疗,吴东亮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正因为他抢救及时,那名电工才保住了性命。
在“222 道弯”沿途,有30多户牧民居住。白雲禄说,每次开车上山,都会有小孩子向军车敬礼。每逢那个时候,白雲禄都感到特别自豪与温暖,他会用汽笛回应孩子们,这种互动成了他们之间的美好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