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红玲 江百灵
(合肥市望湖小学 安徽合肥 230601)
《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尤其要以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阵地,采取多途径、涵盖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综合性活动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之心、激发爱国之志,对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有很多。笔者结合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借力语文综合性活动,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时,教师必须以教材为根本,从源头上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渗透。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时,可以更为深入地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阶段,通过教材培育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学习《黄继光》时,教师通过对黄继光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充分分析人物形象,剖析人物的精神品质。教材有意识地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人物,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英雄事迹,培养他们对英雄的敬畏之心。在全面推进课程建设过程中,课堂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实践证明: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还能够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2021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结合起来,这是对“爱国主义”作出的时代新阐释。作为语文教师,应具有高度的教育敏锐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有效结合,积极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开发、探索课程教育资源,以多学科、多角度、多形式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让学生通过学习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以教材为抓手,进一步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性,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第12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重点强调了红色资源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更要学会善用资源,积极发挥红色资源的重要作用。2021年,恰逢建党一百周年,笔者所带班级在学校的“乘着红船望百年”大主题下,以小主题为切入口,选择相匹配的红色书籍——《红岩》。
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仍然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新的时代,要继续发扬红岩精神。《红岩》中的华子良虽然是小人物,却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小人物,15年里,他穿梭于白公馆中买菜送饭。有人说他太傻,也有人说这样做太不值得,但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面前,他的坚韧与坚守诠释了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豪,他们中有大家所熟知的陈延年、陈乔年、刘胡兰等历史名人,更多的是默默无闻、隐姓埋名的奉献者和牺牲者,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爱国志士。教师要以红色素材为蓝本,带领学生从中汲取这些先辈的力量,感悟其爱国主义精神,彰显语文课程之内涵。
为让爱国主义情怀入脑入心,教师要从榜样人物和典型事迹中汲取营养,将爱国主义精神注入学生细胞之中。除研读红色书籍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校图书馆影院开展红色电影进课堂活动,《铁道游击队》《地雷战》《小兵张嘎》……一部部经典红色电影向我们诉说着经典人物不屈的生命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等传统红歌唱响党的革命岁月,新时代的少年正用他们的歌声传递红色火炬,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
我们与书“对话”,感悟爱国者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我们走进影视资源,看到了无数爱国形象,感受他们身上特有的精神魅力;我们传唱红歌,赞扬人民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看红色书籍,观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宣扬爱国主义精神,让语文课更具人文特色和生命的厚重感。
作为语文教师,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系列性活动,培育时代新人是当前的重要课题。通过课堂、教材、活动渗透教育理念,切实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每个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爱国种子”。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学校从开学初就启动了“乘着红船望百年”的党史教育主题研习活动。这场规模宏大的主题研习活动使得全体师生爱党爱国热情高涨,开学初班级就紧锣密鼓地召开了形式多样的研习活动。班级紧紧围绕研习主题,从“问中学、读中学、做中学、省中学”四个方面来展示主题研习的成果,班级环境布置根据主题融入多样元素,人人参与,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在深入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回顾“建党百年瞬间”;在舞台上唱响“红色旋律”……运用多元化主题教育方式,积极整合优质主题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将爱国“种子”深深植根于心中,并外化为爱党爱国的自觉行动。
在历时4个多月的党史教学主题研习活动中,基于“问中学”“读中学”“做中学”“省中学”四个板块,学生们用唱、跳、读等多种方式学习百年党史,并结合班级文化自制“百年记忆”展品,培植“爱国土壤”。将历史中的爱国文化融入现代文艺作品中,以可视化的展品呈现内涵深刻的百年记忆,在班本文化中感悟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学生们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不断地汲取红色力量,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文化阵地,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和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积极打造班级文化品牌,发挥班本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就目前班级管理工作来看,大多数班级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忽视个体的现象,不利于班级的整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进行组合,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借助小组协作共建班级文化,通过综合性实践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依托班级文化阵地进行输出,最终形成班本文化的品牌,不仅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能够提升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
当前,教室是实施教育的主要阵地,习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课堂学习,对于涵盖内容较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来说,局限于校内课堂无法收到全面而深入的效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不忘历史,弘扬新时代红色精神,2021年4月,我们组织全班学生前往渡江战役纪念馆、三瓜公社开展主题为“追随先辈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的研学活动。渡江战役纪念馆按照展览的内容分为“风雨苍黄”“天翻地覆”“人间正道”“胜利之师”四大板块,大家通过馆内的艺术群雕、纪录片、珍贵革命文物等深切感受那段战火硝烟、炮声滚滚的历史,体悟这段历史所包含的家国情怀,牢记民族团结、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后,全体学生前往三瓜公社开展传承革命精神的实践活动。少年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模拟红军运送粮草、缝补衣服、编草鞋等,深切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并深刻体会到红军的艰辛。学习党史,缅怀先烈,追寻他们的足迹,学生在一项项实践活动中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厘清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责任,汇聚各方力量,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多年来,我们借助红色智库中党员家长的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如党员爸妈讲故事、做主题报告等;组织学生开展“大手牵小手”、寻访红色基地等实践活动;指导家庭开展传承红色精神的家风活动……
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学党史,把爱国爱党的种子播撒进每个家庭成员心中,使其在交流和分享中切实感悟爱国主义精神,进而生发出爱国主义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新时代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应立足立德树人这片沃土,将红色基因植入每个学生的细胞,将“爱国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田,使之成为推动每个学生人生拔节展穗的生长剂。爱国主义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新时代有新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应积极探索新型教育形式,借力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由课上延伸到课下,由校园走向社会,统筹推动协同育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