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情境
假如要你向外地的游客(或朋友、同学)介绍本地的一处标志性建筑、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你准备怎样介绍呢?
请围绕这一建筑(古迹或景点)的主要特征,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说明文。
提示:写作中要突出一种说明顺序,也可在局部穿插运用其他说明顺序,以增强说明的丰富性。
写作指导
题目提示的说明对象是标志性建筑、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当说明对象确定以后,我们就要锁定说明对象的特征,比如我们在八年级上册学过的《苏州园林》,作者在确定了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后,锁定苏州园林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接着就要围绕“说明对象特征”去选材,即确定要写该对象的什么内容,哪些需要详细描写,哪些只需要一笔带过即可。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自己观察得到的直接经验和从别处或他人那里获得的第二手的材料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比如以叶圣陶先生在选材中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为切入点,所有选材都是为了突出这个特点而服务,不管是自然景观的描写,还是人文景观的设置,作者的写作角度都是紧紧围绕“图画美”展开。
写作提示中有“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这就是我们接下来重点考虑的问题。
大家晓得,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一般对实体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多以空间为序。所以,根据这道题目可以采用空间顺序,你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也可以重点介绍所选对象的建筑布局、方位和各部分的特征。
让我们以《故宫博物院》为例:
①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这是从整体上介绍说明对象的布局和规模,给读者以整体的印象。
②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
这是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看到的建筑,让大家了解各部分建筑的位置。
③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
这是按照方位顺序重点介绍太和殿。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最重要的建筑物,是皇权的代表,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所以进行了详写。
综合以上解读,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该对象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从突出说明对象的角度,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布局中穿插其他顺序,比如介绍该对象的历史,你可以使用时间顺序。再如你介绍事物也可以采用先概括再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等逻辑顺序。但在使用中,我们一定要分清主次,综合归纳,绝不能为了使用某种说明顺序而“喧宾夺主”。
最后,还要强调一下语言表达。因为说明文以实用为目的,因此它的语言力求简洁、准确。该用确数的地方不用约数,该用约数的地方不能用确数,引用要确切不能模棱两可,推论要合乎事物的规律和人类的认知,比喻要清楚明了,不能晦涩难懂等。
初作呈现
砀山古城
都说砀山古城很美,作为砀山本地人,可以很自豪地承认这一点。我曾去一些很有名的“古城”游览过,总觉得砀山古城并不啻于它们。砀山虽然只是个皖北的小县城,但建城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积淀深厚。如今的砀城保留了完整的护城河,古城天圆地方的布局依稀可见,这是很多古城所不具备的。
随着县城大开发,古城区域被很好地保留下来,经过改建和修缮,如今的砀山古城古韵悠悠,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流连忘返。
既然城河保留完整,我就带着大家参观一下护城河吧。护城河当年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是一桩文坛佳话。诗仙李白曾到砀山,泛舟于古城河,品尝当地美酒后诗兴大发,于是有了今天的宴嬉台古迹。宴嬉台位于城河的南关段,现在这一段的风景很美,有时间你可以逛一逛,体验一把“诗仙”的感觉。
沿河西行,渐向北转,便看到西关的门楼。从这个门楼进去,便是古城最繁华的地段了。
可以看到街道两旁的仿古建筑鳞次栉比、密密麻麻,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走在大街上,常会让人失神,觉得自己穿越到了古代一般。当然,这些仿古建筑大抵是商铺,美食餐馆居多,所以很是吸引人。
老城街并不是一条直线,从东南稍折向西南,长约两公里。街北面是新开发的小区,屋脊也是仿古造型,街南面则是护城河公园,有亭有塔。在大街上玩累了,你可以去护城河公园走一遭……
沿河堤是青砖红边砌成的走道,有几处铺了鹅卵石。这是晨练绝佳的去处,早上到这儿,水面上雾气缭绕,空气清新,沿着河道跑起来,真是轻松愉悦,倘若在夏天,荷花开满池,你不妨沿着木梯游逛,水汽氤氲,荷香扑鼻,令人陶醉。
在护城河畔遥望古城街,只见重檐叠脊,亭台楼阁,蔚为壮观。
走完这道街,隔着一条马路向东,便是高楼林立的砀山新城,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砀山古城的夜景更美。每当夜幕降临,万盏灯火沿着古城河两岸绵延数里,把整座古城映衬得美轮美奂。
升格建议
这篇文章介绍了砀山古城“天圓地方”的布局特点,并以护城河为参观路线,重点介绍了古城老街,能给读者留下一些零碎的印象,但没有突出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没有运用合理的顺序,而且描写的内容太多,不尽符合写作要求,建议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
其一,第一段可以与其他“古城”对比,但要突出对比的目的,即从某个角度突出砀山古城非同一般的特点,以吸引读者,也总领全文。当然,你也可以开篇介绍砀山古城悠久历史以及按照时间顺序的变迁史,从而引出今天修缮一新的砀山古城,并简洁地概括其特点,如“集文化体验、地域民俗、休闲游憩、时尚娱乐、风情购物、人文宜居于一体的文化小镇”,然后展开说明。
其二,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说明的对象既是一处景点(古迹),我们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也可以就其中某一建筑采用空间顺序进行推介。在介绍中一定要详略得当,游览过程中,一般性的所见可一带而过,能体现“文化体验、地域民俗、时尚娱乐、风情购物”等内容可以详细展开,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三,原作描写性的文字太多,而且富有抒情意味,完全以“我”为中心,让读者看来,文章重点写的是“我”的游览感受,脱离了写作要求中“介绍本地的一处标志性建筑、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的总体要求,显得不伦不类。建议作者在弄清说明对象及特征的前提下,把有关砀山古城的资料梳理,确定合理的顺序去客观介绍,当然流露情感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感受而模糊需要客观介绍的事物。
升格展示
砀山古城
砀山古称下邑,自秦设置下邑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建城史。据史料记载:砀山古城天圆地方,城是方的,护城河是圆的,极具特色。整体古城大体呈不太规则的长方形,外围是护城湖,外圆内方,颇具天人合一的意境。
据砀山县志载:抗战时期,古城墙毁于战火。解放后,古城墙的遗址还在,后治理黄河故道水患时把护城河进行拓宽,古城墙遗址彻底不见了。如今的砀山古城修缮一新,构筑了集文化体验、地域民俗、休闲游憩、时尚娱乐、风情购物、人文宜居于一体的文化小镇,有了全新的古韵风姿。
古城护城河保留完整。因为南关城河中有李白当年饮酒赋诗的宴嬉台,这一段城河开发最早,经过疏浚,河面加宽,河流清澈,河堤垂柳如烟。附近没有高楼,居民稀少,适合人徐行怡情。一路向西折而向北,便看到一处水汽汪汪类似湖泊的水域,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西湖”(因为在西关,当地人戏称为“西湖”,后逐渐叫开了)。
“西湖”水域东西跨约五百米,南北约二百米,左侧是一座巍峨的门楼,材质浑为青石,挑檐翘角,正面还有麒麟的浮雕,一对石狮分列左右,居中高处有繁体“西关”二字。顺而向北是几处仿古的亭台,有两处铺就的木板路延伸到水中央。南侧堆有假山,山上有泉,山下是一个小型的广场,常有市民跳广场舞。其余水岸则是绿柳拂堤,与沿岸白墙黛瓦的民居相称,颇有风韵。
过了“西湖”门楼,向北走去,便到了古城的核心地段,即古城老街区。放眼望去,徽派建筑与四周的美景交相辉映,堆山叠石,理水构亭,处处风景如画。徜徉在古街中,有一种恍然隔世之感。
老街南半部除了主干道,还有两条侧道向东、向西延伸,整个街区宛如喇叭口。这部分街区突出一个“吃”,沿街商铺既有传统饭庄,也有快餐小吃,像臭豆腐、鸡蛋灌饼之类。
中间部则有两个岔道通向城河堤畔的小门楼,一条道蜿蜒曲折,直通“西湖”的木梯,人们可以沿着木梯返回到起点的宴嬉亭,这一路水面荷花满池,水汽氤氲,令人陶醉。另一条道引人进入一个“小街”,街面虽然狭窄,但人气很旺。这条街的仿古建筑比较矮小,沿街店铺出售的小玩意儿、字画、美食、衣服等都跟砀城文化遗产有关,逛一趟就等于读了一遍砀山历史。
老街北半部分现代气息渐浓郁,左侧是一个个安置小区,右侧是新建的商圈。所有建筑都采用仿古挑脊,缀有琉璃瓦饰,每当夜幕降临,万盏灯火沿着古城河两岸绵延数里,把整座古城映衬得美轮美奂。
升格总评
升格后的习作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砀山古城悠久的历史,依据史料介绍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并概述了其建筑布局风格,然后自然引出“新古城全新的古韵风姿”,即本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总领下文。
主体部分承接上文以古城保留较为完整的“护城河”为线索,按照游览顺序,先简要介绍了南关段的宴嬉亭河段,插入一些描写,营造出一种轻松美好的氛围,先给读者一种美好的印象。然后“折而向西”介绍古城的核心地段“西关古城街”。这一部分作者按照空间顺序介紹了“西湖”、门楼、三段街道,突出其“人文宜居”“古韵风姿”。
最后,以看到“古城街”北半部分的现代建筑自然收尾,跟前面的画面关联起来引发无尽联想,既会让人自然生发一些思古之情,也会为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到自豪。
行文中的说明性语言准确严谨,描写性语言生动流畅,二者相得益彰,既让读者了解这一景点,又给读者莫大的艺术享受,可见作者驾驭之妙,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古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