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铁飞
睹物 思人
端午节包粽子要用粽子叶,捆粽子要用马莲草,这些都需要到集市上去买。在我们家,除了粽子叶要买外,马莲草则是现成的。
马莲草长在西小园的南墙根处,属于默默无闻的那种。谁也不知道它是何时长出来的,很茂盛,也很茁壮,蓬蓬勃勃的。不多,就一丛,小时候不知道,总以为它是韭菜,揪下一片叶咬进嘴里,硬硬的,根本咬不动。母亲便微笑着告诉我,它叫马莲草,叶子晒干了之后可以用来捆粽子,既结实又耐用。家里其他的人对马莲草倒不是特别在意,任其自然生长,只有母亲,会不定时地给它浇浇水。马莲草疯了似的生长,叶片肥肥大大的,像一柄柄弯曲的宝剑。更神奇的是,在蓬勃的叶子中间,竟然开出了蓝紫色的小花。那一丛淡雅的紫花,委婉、高洁、不屈,加有淡淡清香飘出,如仙子,如隐士。花不大而富丽,香不远而含情,比之温室里的奇花异卉不知要高明多少。母亲更加用心地伺候,比伺候那些娇贵的蔬菜还要过之。
马莲草还是毫无顾忌地疯长,下面的叶片已经弯到了地面。母亲用韭菜刀子从根部割下,捆成粗粗的一捆。母亲说,它还可以长出来的,就像韭菜,割一茬再长一茬。韭菜没少见过,一茬过后会更加茁壮,马莲会是这样吗?我不知道。看来只有人是最脆弱的,死过之后绝不会再生。
到了第二年五月节,蛰伏了一冬的马莲草就有了用武之地了。使用前需要用水浸泡,泡软了之后就可以用了。别人家既要买粽子叶又要买马莲草,我们家只要买粽子叶就行了。包粽子是个技术活,又是个体力活,一般人还真包不了。在我们家,七八口人的粽子几乎全由母亲完成,其他人就等吃现成的了。
马莲草一如既往地生长,母亲却在一天天地老去。她枯树皮一样的双手,在岁月和我们残酷的剥削下,早已走完了本该光滑的前途。母亲命苦,自从嫁到我们家后,受尽了婆婆的气,父亲也站在祖母一边,不替她说话,甚至生病了也得忍着。无数次看见她在背后偷偷地掉泪,为了我们,她一直坚韧地生存着,就像那愈割愈茂盛的马莲草,愈锤炼愈鲜艳的马莲花。
善良的人都活不长久,这句话与其说是谶语,不如说是控诉。母亲恰是这样,在我即将毕业的那年,那天正是五月节。母亲在包粽子的过程中突然离去,连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她的手里握着粽子叶,握着她一直伺候的马莲草。不同于马莲草的柔韧,母亲的生命链条在旺盛之年突然折断,留下的是悲怆,是悔恨,是我一生都无法弥补的空白。十多年过去了,每每在梦中遽然惊醒,泪水湿透了枕头,长夜漫漫,便再也难以睡去。
马莲草没有了母亲的浇灌,也渐渐枯萎。当年的秋天,父亲便把马莲草连根除去,点了一把火烧掉了。火光很盛,烟雾倒是不浓。火光中,我看到了父亲眼里酝酿的泪水,是悔恨,是不舍,无从知晓。
从那时起,我再也没见过蓬勃的马莲草,也不愿去见,起码在自己有限的一生。
(摘自《散文选刊》2023.07)
由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自然引出叙述对象——马莲,而“我家不需要买”则设置了悬念,引出了下文。
“默默无闻”却“很茂盛,很茁壮,蓬蓬勃勃”,显然是令人可敬的一种植物。
特意交代母亲在意“它”,为下文做铺垫。
被母亲侍弄后的马莲草“疯长”且“开花”,被作者喻为“仙子”“隐士”,而且盛赞其远远超越“温室里的奇花异卉”。作者以“委婉、高洁、不屈”来形容它,其实也是在赞美和这种花一样不择处境、默默绽放自己的人。这也是母亲喜欢马莲、善待马莲的原因。
“毫无顾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莲草积蓄力量发荣滋长的情态,拿出最好的叶片服务于侍弄它的人。它割了可以再长,如同韭菜一样,一茬过后更加茁壮,足见其生命力顽强。
“蛰伏”一词赋予晒干的马莲草以生命,它在生命最茁壮、最鲜艳的时候被割下来,在太阳底下被晒干,失去水分和生命的颜色,但它并没有失去价值,而是坚守初心、耐心等待,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一段在上面铺垫的基础上自然地把马莲草和母亲联系在一起,凸显本文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借马莲草来赞扬母亲的隐忍、坚强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最后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马莲草”,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母亲顽强不屈的高贵形象。
母亲猝然离世时手握马莲草的镜头定格在读者的脑海中,联系前文母亲的一生,令人唏嘘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悲怆之情。
父亲砍掉马莲草并点了一把火烧了,是他害怕睹物思人,母亲喜爱马莲草,善待马莲草,父亲看到马莲草自然会想起母亲。另外,父亲对母亲心存愧疚,他没有善待过母亲,直到母親猝然离去,他才体会到失去之痛,但又没法弥补。马莲草和母亲一样,虽然“命苦”却坚韧顽强、默默奉献。现在母亲去世了,父亲想要马莲草去另一个世界陪伴她……这些都不得而知,或许都存在。但文章留给读者的却是对人生、家庭、爱情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总评
本文把院子里长出来的一丛马莲草和母亲的命运联合在一起写。母亲命苦,马莲草长在墙角里,无人问津。但他们都没有抱怨环境,而是默默地生长,坚韧顽强,活出了自我,同时也不遗余力地为周围的人服务和奉献。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物与人两条线索自然交融在一起,同时穿插着“我”对机遇、人生、成长、家庭等方面的认识。整篇文章有触动人心的细节,有感人至深的形象,更有真挚感人的情感,马莲草和母亲相映生辉,让我们在感动中认识美好,感受美好,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善待美好、创造美好。
本文语言前半部分舒畅昂扬,流露出作者对马莲草不择环境、回报母亲侍弄得生机勃勃的赞扬,后半部分深沉含蓄,表达出对母亲离世的悲伤和无法回报母爱的遗憾,同时通过父亲砍烧马莲草的行为引发关于亲情、爱情和家庭等问题的思考。这篇文章,捕捉的是家庭生活琐事,反映的却是社会、人生大主题,读后给人以莫大的启示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