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南芳
经典选文
典例一:时间顺序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乡。地球的年龄,据地质学家的估计,大约是46亿年。当初它从太阳怀里落下来的时候,是一团火焰,溶化着各种元素。后来慢慢地冷下来了,凝结成了一块橘子形的大石头,直径不及8000英里(1英里=1.609344千米),地心犹是火焰,地面是热腾腾的蒸汽。后来地面起了皱纹,凹凸不平,凹处蒸汽冷了,变成海洋,凸处成为高山。高山的岩石,被风霜冰雹打成碎片散沙,为大雨所冲洗而下,随江河的急流而入于海。这些散沙,在海底浸润了几千万年之久,变成烂泥,等到了环境和气候都适合于生物生存的时候,于是小小的生物,如阿米巴、海藻之类,斯斯文文,不慌不忙地,从烂泥中,一个个跳出来,和太阳行见面礼。这时候的地球是阿米巴和海藻的世界了。
又过了几千万年之后,三叶虫出世,夺了阿米巴的宝座,自称为大海霸王,如今一切的昆虫,都是它后代的儿孙。
再过了几千万年,大鱼小鱼都出世了,还有一跳一跳的癞蛤蟆也跟着后面来了。有一天癞蛤蟆露出头来在水面观光,发现了陆地,大喜,哇的一声,一跃而上,觉得这里倒很清净,从那天起,时时带它的老婆儿女,出没于水陆之间,号称两栖。这时候陆地上也有了一层烂泥了。
由于蛤蟆的领导,大海里的动物,都要爬到陆地上去觅食,但是它们水里游泳已惯,一旦爬上岸,只得匍匐蹒跚而行,后来觉得陆地上有趣,都不肯回到水中,于是就有爬虫类的出现。这些洪荒时代的爬虫,都是奇形怪状,庞大无比的。它们无时不在追捕弱小的动物,以充饥肠。弱小的动物,被它们迫得无处逃生,经过几百万年的奋斗,果然有一天,前身两臂渐渐化成翅膀,奋力一伸,飞上天空,于是天空就有了飞鸟了。
地面上的气候一天比一天冷了。赤身光体的爬虫,抵不住寒风的侵袭,为应付新环境,自然界就产生了哺乳类动物。哺乳类全身都有很厚很长的毛,可以御寒。它们又感到卵生之不便,把孵育的工作收回子宫里面,等到胎儿的雏形完成之后,才离开了母体。胎儿出生之后,又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喂以母乳,教之觅食,直到长成能自主觅食为止。这时候陆地上已有了森林了。
(节选自《细菌世界历险记》)
技法点拨
时间顺序:是以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为序进行介绍的说明顺序。应抓取时间词语理清顺序,一般包括:由古到今、由早到晚等。
选文以地球生物进化为说明对象。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场进化都有其发生的特定时间节点和标志性物种出现,可以提取文段中出现的时间词语来把握生物进化脉络:46亿年前,地球初现,形态变化;几千万年之久,阿米巴、海藻之类小小生物出现;又过了几千万年之后,三叶虫出世;再过了几千万年,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顺次出现;经过几百万年,鸟类出现;随着气候转冷,哺乳类、森林出现。作者以时间顺序作为说明顺序,符合说明对象特征,且能够便于读者轻松理解进化过程。
由选文可见,运用时间顺序写作说明文时,需要说明对象的特征具备时间发展特性,能够运用时间词语,理清脉络。
典例二:空间顺序
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建成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是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建造的。
金刚宝座塔由塔座及塔座上的五座塔构成,塔由砖砌成,外部包着汉白玉石。塔基呈方形,四周雕刻着纹饰。塔基上是金刚宝座的座身,座身共有五层,每层都有石制短檐,檐下刻有佛龛,龛内有佛像,佛龛之间有石柱相隔。
宝座的南北两面建有券门,可进入塔室。南券门上有一块匾额,匾额上写着“敕建金刚宝座、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
宝座上有一大四小共五座方形密檐式石塔,中央的大塔高约8米,共13层,四座小塔分布在宝座的四角,高约7米,共11层。五座塔下建有须弥座,上面刻着佛龛和佛像。塔顶为覆钵体塔刹,由仰轮、华盖、宝珠等部件组成,中间的塔刹为铜制,其余塔刹为石制。
塔座内为回廊式塔室,室内有石阶,可通到塔顶。中塔的正南方有一玻璃罩亭,亭内为石阶的出口,罩亭上写着“蟠龙藻井”。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是我国现存的建筑年代最早的金刚宝座式塔,是中外建筑形式结合的典范。
(节选自杨硕《跨越时空的相遇:中国古塔建筑解读》)
技法点拨
空间顺序,是以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为序进行介绍的说明顺序。应抓取空间方位词语理清顺序,一般包括: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左到右等。
选文以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为说明对象,主要介绍了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组成构造。人们观察建筑有其相对固定的认知习惯,即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顺序,依次进行观察,这样有助于全面掌握建筑物的特征,并在脑海当中形成形象。因此,作者在说明真觉寺金刚宝座的构造布局时,选择空间顺序进行介绍,阅读时应将两类词语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一类是表达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组成部分的名词,如“塔座”“塔基”“座身”“短檐”“佛龛”“宝座”“券门”“塔室”等;一类是表达每部分结构所处位置的方位词语,如“外部”“四周”“上”“下”“内”“之间”等。只有将这两部分关键词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才能理解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的形态。
由选文可见,运用空间顺序写作说明文时,需要说明对象的特征具备空间方位特性,能够运用空间词语,理清脉络。
任务情境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古建筑,它们拥有独具魅力的布局结构,也历经损毁修复的自身变迁。请你选择一处感兴趣的著名古建筑,从布局结构和变迁过程两个方面搜集资料,根据你感兴趣的一个角度,两者兼顾亦可,写成一段说明性小短文,介绍相关知识。
写作要求:(1)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2)合理选择说明顺序;(3)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4)不少于300字。
初作呈现1
故宫自1406年开始建设,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六百多年间历史沧桑变化,风吹雨淋日晒,再加上战火兵变,故宫几度遭到破坏,期间进行过数次维修,其中规模比较大的维修,比如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再如顺治皇帝迁都北京的大规模修缮。新中国成立后,又在建国初期、1974年、2002年進行三次重修。因为故宫为木结构房屋,维修必不可少,也正是因为多次大规模的修缮保护,才使故宫保存至今。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最近一次维修,建筑学家运用高超的科学技术,使故宫更加坚固;工人匠师们运用娴熟的技艺,使故宫更加精美。可以说,经过最近一次的维修,故宫在现代科技的保驾护航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升格建议
初稿以故宫重修过程为说明对象,介绍了几次大规模修复,内容话题一致,说明角度集中,能够帮助读者对对象特征形成一定的了解认识,而以时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符合说明内容的特征,条理清晰。但是,从实际说明效果来看,并不是非常理想,读来有含混、杂乱的感觉,原因在于:小作者对于历史上,即明清时期的修缮工作并没有收集整理足够的有效信息,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了知识不够全面准确的现象,并由此衍生出语言表达含混不清和应该完整列举、却只出现个别例子的现象,这些问题对于以介绍知识为主要任务的说明文体来说,是严重缺陷,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建议在升格过程中,能够像介绍建国之后的修复过程一样,整理出历史过程中规模较大的几次修复,逐一列举,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时间为说明顺序,介绍给读者。
升格展示
九重宫苑帝王家,六百年雨雪风霜。故宫,中国木结构古建巅峰之作,自1406年开始建设,各级各类重修无法计数,其中有几次修复规模最为宏大、重要:嘉庆、万历年间第一、二次重修,皆为修复火灾损毁;清顺治帝迁都北京后第三次重修,耗时十四年,基本修复中轴线上主要宫殿;康熙帝时期第四次重修,其余损毁部分大致修复;乾隆皇帝即位之后第五次重建,大规模扩建改造养心殿区域。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政府制定了五年治理与抢险计划,完成大量清淤疏通工作,还故宫一片洁净之地;1974年起,又调集能工巧匠,用了七年的时间,进行技术性维修;而最大规模的修复,当属2002年至2022年的“百年大修”,庞大的修复团队,科学性地制订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性计划,以保护文物为前提,以现代科技、古代工艺为手段,用旧材料,最大限度初步恢复康乾盛世原貌,古老的故宫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升格总评
升格稿鲜明体现出知识积累对于说明文写作的重要意义,这是写作说明文的根基。从说明内容来看,完整体现故宫大规模修复过程,其中包括两个时间阶段:历史上(明清时期)和建国后。其中,历史上(明清时期)共有五次,建国后共有三次,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条理明晰地设置说明内容。整体来看,升格稿内容充实、思路条理、语言准确,是一篇佳作。
初作呈现2
站在故宫浓墨重彩的红墙黄瓦前,我看到了中华文明的庄严辉煌。午门森严,我沿金水桥向前直行,穿过太和门,就到了金碧辉煌的太和殿,这里是举行重要仪式大典的地方,因此雕梁画栋,非常隆重,尤其大殿内都是纯金打造,难怪又称“金銮殿”。我被这里的富丽堂皇深深打动,不禁感慨当年皇权的至高无上。再往后是中和殿、保和殿,想一想皇帝就是在这里批阅奏折、宴请大臣,不禁非常感叹。为了保护这些生活于宫中的权贵者,故宫东西南北四道门戒备森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三宫”,两侧分别排列东、西六宫,后面是御花园,还有很多小的宫殿环绕四周,整个故宫气势恢宏。
升格建议
这段说明性文字抓住了故宫设计布局上的基本特征,能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加以介绍,让人大致对故宫有个整体认知。但是由于缺乏条理的说明顺序,说明内容比较混乱。例如在介绍三大殿之后,插入对故宫四道大门的说明,跳出了原有的中轴线说明,破坏空间说明顺序,不易让人理解,如果能够合理运用空间顺序,沿着故宫中轴线一脉贯串依次介绍,由外到内、由南向北、由中间到两边进行介绍,会更加清晰明了。
升格展示
故宫是最重要的皇家宫殿,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一条中轴线贯串南北,对称布局更符合皇家的端正威严。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分处南北东西宫墙正中,守护着皇城。从午门,经金水桥,过太和门,就来到太和殿。这里是故宫中心,也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的地方。殿外,汉白玉栏杆四边围绕,更显肃穆;殿内,屋顶、圆柱、座椅,从上到下,都是纯金打造,体现皇权尊贵。沿中轴线继续向前,依次为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与左右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等,构成“外朝”部分。继续向前,便进入“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三宫”,依序贯串轴线正中,这里是皇帝皇后居住的地方。其中,紧邻保和殿的乾清宫,上有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下有金砖满铺地面,一派金碧辉煌。经过交泰殿,前行至坤宁宫,金黄窗帘,朱红地毯,尊贵华丽中带着祥和。三宫两侧分别排列东、西六宫,后宫嫔妃们在这里居住休息。三宫后面是御花园,里面到处是奇花异草,供皇家游玩赏乐。
升格总评
修改后的文段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先介绍外围四道宫门,再由外而内,沿南北中轴线,依次分别介绍“外朝”和“内廷”。“外朝”包括三大殿,依次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内廷”包括三宫六院,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到两侧的东西六宫和后面的御花园,空间转换清晰明了,说明井然有序。小作者的成功升格,体现出对说明目的的准确设定、对说明对象的充分了解和对空间顺序的合理运用,升格文当属佳作。
写作训练
美丽的校园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在教室里学习知识,在操场上强健身体。
請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向我们介绍你的校园。
写作要求:(1)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2)运用空间顺序;(3)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4)不少于400字。
(自己附纸作答)(参考答案见第4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