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茂名市第一中学
本文以一位有自杀风险倾向学生的危机预警干预过程为例,从“抑郁情绪的识别”“生活中事件的催化”“与预警学生家庭的有效沟通是化解危机的关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家校干预策略和危机防范措施。
小婷是一名高三学生,成绩一般,但学习认真。然而,有一天晚自习突然泪流满面地跑来向我请假,说心情不好,想在校园走走。我陪同她在校园走走散心。得知:她的家庭并不算富裕,但父母还是让她以实验生的身份来我们学校读书。她学习刻苦,但学习成绩一般,为此,她时常感到对不起父母。此外,她的家庭也不和谐,加之高三学习很紧张,失眠、头疼等问题纷纷出现。
随后我立刻联系了小婷妈妈,建议:小婷最好去做一下心理治疗。服药一周后,小婷病情有所好转,便想回校。根据学校规定,小婷在回校前要约家长、班主任一起去学校心理咨询室做评估。评估后,心理咨询教师建议小婷继续吃药。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药物影响,小婷变得嗜睡,且很容易受惊吓。小婷妈妈决定接小婷回家。
我把这种情况又反映给了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其建议小婷去大城市的医院治疗。医院医生诊断小婷重度抑郁,建议服药辅助心理治疗一年。关于在家备考还是在校备考的问题,家长和小婷之间又产生矛盾。后来经过学校心理教师的评估,建议小婷回校上课,晚上回家。最后,小婷平稳地度过高三,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
案例中的小婷上高三后便出现情绪状态压抑、低落,晚上睡觉失眠,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这些都是抑郁症状的表现。如果个体出现抑郁症状,亲人、教师等要密切关注个体的发展,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小婷学习刻苦但成绩不理想,父母的期待增加了一定的压力。她渴望父母能够给予更多的理解,却只是感到自己不被理解。面对此种情况,心理教师或心理医生除了开展专业的治疗,还要注重家校合作,引导其父母给予小婷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1.学生自身因素。小婷比较信任班主任,及时向班主任求助,并将自己的苦恼及原因详细地告诉了班主任,有助于心理问题的缓解。
2.家庭因素。学生危机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家庭教育不良的一种体现。危机学生的家庭通常关系不和谐、家长教育方式不恰当等。学生的危机状况对家庭而言也是一种冲击,好在后续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干预治疗,最终效果良好。
3.学校因素。学校危机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家校会谈的目的是向家庭提供支持,协同应对困难,这有效促进了家校沟通合作的成效。
要解决小婷心理问题需要借助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要求带小婷去专业机构评估和治疗,明确小婷现在的病情,及时积极吃药治疗。
第二步:转介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主动联系学校心理教师,通过具体的沟通对小婷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等都有详细的材料记录,再反馈给家长后形成“联盟”。同时鼓励小婷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第三步:评估工作界限。对小婷进行心理状况的评估是很有必要的。小婷去专业机构后出具报告和诊断证明,学校心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针对其状况进行再次评估:是仅有抑郁情绪,还是有抑郁症的可能。
同时,心理教师要和班主任达成共识,在心理教师的理论基础上,开展小婷父母的工作。
面对心理危机预警状况,首要原则是预防大于干预。需要给教师群体提供一些专业优质的培训、讲座,使其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通过具有普及性、主题性的宣讲活动,有针对性地面向学生群体、家长群体科普一些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和常识。
健全危机管理制度能在危机预警家校沟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