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冠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2023-03-04 00:01盖守坤
畜禽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原虫宿主鸡舍

盖守坤

辽宁省凌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凌源 122500

0 引言

鸡白冠病又称为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由鸡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血液中而引起感染鸡鸡冠发白[1]。库蠓是该病传播的主要中间媒介,库蠓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都较高,而夏秋两季的温度和湿度为库蠓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夏秋两季成为该病的高发季节。鸡群一旦感染此病,就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广泛性出血、种鸡受精率和产蛋率都下降、雏鸡弱仔率和死亡率上升等情况,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故在生产中,养殖场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该病的重视,并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有效降低该病的流行和传播。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学

住白细胞原虫主要有沙氏和卡氏住白细胞原虫2种,特别是前者更为常见。该病原虫的生长周期可分为3个阶段,包括裂殖发育期、配子成熟期以及孢子发育期,其中孢子生殖发育期必须在特定的宿主体内才可完成,例如沙氏住白细胞原虫的孢子生殖必须在特定宿主蚋体内才可完成,而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的孢子生殖所需特定宿主则为库蠓;配子生殖阶段则是在宿主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单核细胞中进行;裂殖生殖则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第一宿主体内(即库蠓和蚋)至形成具有侵袭力的孢子仅需要3 d,形成孢子后,存在于唾液中,当这类昆虫叮咬鸡只时,孢子经唾液进入鸡体内,在鸡体内进行裂殖生殖,从而导致鸡发病[2]。

1.2 易感动物

各年龄阶段的鸡均会感染该病,但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年鸡。相关研究说明,3~6周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当鸡进入育成阶段后,死亡率下降。

1.3 流行特点

鸡白冠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其当其病原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寄生于中间宿主库蠓和蚋等昆虫时才可发展为具有侵袭力的孢子。因此,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温湿度较高的夏季和秋季发病率较高,南方地区常见于4—10月,而北方地区则更常见于7—9月。此外,若养殖场饲养管理不当,养殖环境潮湿,温度过高,也会使库蠓等昆虫大量繁殖,从而导致该病发病率迅速升高,同时,若养殖场杂草较多、饲养密度过大、靠近垃圾堆、污染严重时,其发病率也会显著升高。雏鸡感染此病后,潜伏期较短,一般为3~5 d,而育成鸡较长,一般为7 d甚至更久,该病以慢性病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急性病例,从发病到死亡不足3 d[3]。因此,鸡群感染此病后,不仅会造成生产效率下降,还极易引起场内鸡群产生连锁反应而导致更多的经济损失。

2 临床症状

鸡白冠病典型症状为鸡冠、肉垂的颜色变浅,从原来的深红、鲜红逐渐变为淡红色直至完全苍白。鸡群感染此病后,出现精神萎靡、羽毛松散、杂乱无光、饮水量下降、食欲不振或废绝等症状,同时还伴有运动失调、卧地不起,严重时发生死亡。大部分病鸡死前会出现痉挛和抽搐,极少数死亡前后伴有口鼻出血或有黏液从口中流出。成年鸡感染此病后病程较长,且死亡率较低,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体重下降、体型消瘦、发育迟缓、生产性能明显降低、且伴有严重贫血症状,鸡冠、肉垂及眼结膜逐渐变为苍白且鸡冠上出现红色颗粒,同时还可见流涎和呼吸困难,患鸡排出黄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雏鸡染病后病程较急,死亡率高,患病鸡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神经症状明显、频繁拍打翅膀、抽搐、痉挛、运动失调、两肢轻瘫,有大量鲜血从口腔涌出,排白绿色稀便后突然倒地死亡,同时还有大量黏液从口鼻流出,且伴有酸味[4]。蛋鸡染病后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产蛋率明显下降,且易出现畸形蛋、软壳蛋、薄壳蛋。

3 剖检病变

鸡白冠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对病死鸡进行解剖可发现全身皮下出血明显,腿肌、胸肌均可见散在出血点,心冠脂肪、心肌、胰脏均有点状出血,肝脏及肾脏有血块,肠道广泛性出血则为急性型;如果胸骨处出现皮下囊肿,内含黄色浆液,心脏和脾脏表面出现灰白色结节则为慢性型。另外,感染鸡白冠病后,鸡的肝、胃、脾、肠等部位也会发生明显变化。在病死鸡解剖后,若发现肝脏肿大明显,表面分布不同数量的出血斑或出血点,称“出血肝”,严重时肝脏破裂,腹腔积液明显,肝脏切开后呈苍白色,与弧菌性肝炎相似,可鉴别诊断;病死鸡胃内壁有局部溃疡,胃黏膜有水肿,表面附有黏液,呈红色,似烫伤,称“烫伤胃”;脾脏呈紫红色或紫褐色,肿胀严重,切开后可见其内部附有粟粒大小的白色结节,状如麻雀蛋,故称“雀蛋脾”;病死鸡肠道也有明显病灶,从外部观察可见,小肠弯折处有多处淤血,内壁则可见多处溃疡面,十二指肠呈紫红色,如同煮熟一样,故又称“煮熟肠”。

4 诊断

鸡白冠病可通过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但进一步的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常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寄生虫学检查是采集患病部位的血液进行涂片,干燥后甲醛作用2~3 min,之后用吉姆萨染液染色15~30 min,随后分别用PBS和蒸馏水冲洗干净,最后进行镜检,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红细胞内存在有红点状的配子体则可确诊为鸡白冠病。血清学检查则通过免疫电泳、琼脂扩散、间接荧光抗体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法检测病鸡血清中的可溶性抗体即可确诊;细菌学检查则是在无菌环境下,从患病死亡的鸡体内取肝脏、脾脏、肾脏等部位的少量病理组织,放到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在37 ℃环境下培养48 h,然后观察,可以发现培养基上并未长出细菌。另外,鸡白冠病还应该注意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法氏囊病进行鉴别,如果气管内壁有溃疡面或出血情况,则为鸡白冠病,没有则多为传染性喉气管炎;如果病鸡腿肌、胸肌有条纹出血情况则为鸡法氏囊病,若为点状、散状出血则为鸡白冠病。

5 治疗措施

5.1 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是鸡白冠病治疗的首选,其特点是见效较快,对该类疾病针对性明显。磺胺类药物对鸡白冠病的治疗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其用法和用量,不仅要考虑用药疗程,还要兼顾药物代谢问题。

方案1:使用磺胺二甲氧嘧啶,可与鸡饲料混合,用量为饲料质量的0.02%~0.05%,用药3~5 d即可见效;还可将药物直接倒入水中,与水配置成0.05%水溶液让鸡群饮用,2 d后将药物剂量减半,继续用药2 d。

方案2:氯喹也是治疗鸡白冠病的一种有效药物,用量按体质量50~80 mg/kg,前3 d口服用药2次/d,然后停用2 d,之后继续用药3 d,1次/d。

方案3:也可在饲料中添加5 mg/kg的马度米星胺、5 g/kg的小苏打、5 mg的VK3、3 mg的VB12、1 g的电解多维,混匀后方可饲喂治疗,同时在鸡饮水中可搭配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1.2 g/kg),连续配合饲喂4 d后,如果病鸡无死亡现象,可从第5天开始,将饮水中的可溶性药粉降到0.6 g/kg,饲料中的药物剂量均不发生改变,连续饲喂3 d可有效控制病情。

此外,克球粉、氯苯胍等药物对鸡白冠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按说明书将其添加干饲料或饮水中,用药后通常在7 d内会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在使用西药治疗时,还应格外注意鸡群饮水,必要时可在水中加入一定剂量的肾肿解毒药或小苏打,以减轻药物导致的肾脏代谢负担加重问题。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常有养殖户私自加大药物剂量,导致寄生虫产生耐药性,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宣传指导,使养殖户树立正确的用药意识,保证鸡白冠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

5.2 中药治疗

西药治疗该疾病虽见效较快,疗效明显,但在后续药物代谢过程中,副作用也较为明显,同时,若药物使用过程中未控制好药量,则极易造成耐药性病原体的产生。而中药治疗几乎无任何毒副作用,因此,在该类疾病的日常治疗中,中药治疗或中西药结合治疗是目前较为推荐的治疗方法。

从生产实践来看,目前治疗鸡白冠病的中药方剂有很多种,例如“原虫清散”,它是由数十种中药组成的复合方剂,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白芍、木香、墨旱莲等数十种中草药,每包药剂为240 g,制成粉末后可拌于100 kg饲料中,搅拌均匀后饲喂,连用7 d,对鸡白冠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或由黄岑10 g、甘草10 g、地榆8 g、玄参5 g、金银花5 g组成的中药组方,水煎制成汤剂后拌于饲料,连用5~7 d,也可见效。此外,对于染病后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成年鸡还由陈皮10 g、山楂10 g、菜藤子6 g、桂皮4 g组成的方剂,制粉添加于日粮,具有增强食欲,助消化的作用。

6 鸡白冠病的防控措施

6.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预防该类寄生虫性疾病,最有效及常见的措施为扑灭其传播途径,而对于鸡白冠病而言,其有效传播途径则为中间宿主蚋及库蠓,因此,预防该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为扑灭该类中间宿主,防止其与家禽的接触。日常要加强养殖场及周边环境的卫生管理工作,将鸡舍周围的杂草、垃圾等及时处理干净,若周围有积水也要及时处理,以防库蠓等传播媒介的滋生与繁殖。此外,鸡舍内部环境也要保持干燥、卫生,要及时处理粪污,定期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定期对鸡舍及鸡舍周围环境进行灭虫,相关工作人员可使用敌百虫和灭虫菊酯进行灭虫。同时,若夏秋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可在鸡舍门窗安装防蚊门帘等物理设施,防止吸血昆虫进入,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6.2 合理饲喂,提高免疫力

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养殖人员应根据鸡群日常营养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为鸡群提供充足且营养均衡的日粮,保证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鸡群群体免疫力。同时,也可在日常饲粮及饮水中加入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物质,例如VC或适当提高日粮中蛋白水平,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率。此外,相关养殖人员要注意鸡舍内温湿度的变化,保持鸡舍通风状况良好,防止因鸡群应激而导致的抵抗力下降,染病率上升。由于患病鸡全身出血症状明显,因此,可在饲粮中适当添加促凝血类物质,如止血敏、VK3以及VB12等物质,以缓解出血症状,降低患病鸡死亡率。

6.3 建立健全免疫预防措施

在实际生产中,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预防疾病有效措施,养殖场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鸡白冠病的发病规律以及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由于鸡白冠病病原虫的生活史为21~28 d,因此在该病高发期来临前1个月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常见药物有复方泰灭净、可爱丹和乙胺嘧啶,分别按照50 mg/kg、120 mg/kg和5 mg/kg的剂量与饲料混合均匀进行饲喂,1次/周,连续4~5次;在鸡白冠病的高发季节,也要定期使用药物预防。另外,应定期对鸡群进行血清检测,及时淘汰病鸡,对染病鸡进行妥善处理,防止疾病大规模暴发。

7 结束语

鸡白冠病不仅使鸡群发育迟缓、生产性能下降,还可使种鸡的受精率和产蛋率显著下降,严重时可出现死亡,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巨大威胁,也严重损害了养殖场的经济利益。养殖人员应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在对该病流行病学、病原学、易感动物、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认真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并根据实际病情选择中药治疗或西药治疗。同时,养殖场工作人员要提高疾病防控意识,通过完善日常饲养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疫病防控措施,有效降低鸡白冠病的发生和传播。

猜你喜欢
原虫宿主鸡舍
几种动物来源的蜱携带的细菌和原虫的检测
肉牛常见原虫病的症状及防治分析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
水禽常见原虫病的防治
表现为扁平苔藓样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