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发良,赵明凤,赵兴广,周青山,王明东,刘永善
1.云南省梁河县芒东镇兽医站,云南 梁河 679200 2.云南省芒市勐戛镇兽医站,云南 芒市 678400 3.云南省盈江县盈江县太平镇,云南 盈江 679300 4.云南省盈江县弄璋镇兽医站,云南 盈江 679300 5.云南省盈江县旧城镇畜牧站,云南 盈江 679300 6.云南省瑞丽市畹町开发区兽医站,云南 瑞丽 678500
猪回肠炎,又名猪坏死性肠炎、增生性肠炎和肠腺瘤病等,是猪被胞内劳森菌感染后引发的一种重要的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猪的顽固性或间歇性出血下痢为主要特征。猪痢疾是由密螺旋体引起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主要病变为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由于2种病在临床上都有排出稀便的症状,很容易混淆而误诊,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本文通过探讨一起猪回肠炎误诊为猪痢疾的病例,分析2种病临床症状的差异与鉴别诊断方法,为广大基层工作者提供借鉴。
2020年3月初,云南省梁河县芒东镇杞木寨村的一养猪户所饲养的21猪育肥猪中有7头架子猪出现排带血的红色粪便的症状,据畜主叙患猪病初排出血红色水样腹泻,随着病程的延长又见患猪排出油黑色的稀便,有的稀便形状就像稀的沥青;还有的排出大量未完全消化的饲草饲料,散发出恶臭味;也有的患猪的粪便只是稍稀一些,呈黑红色。临床检查时可见患猪皮肤苍白,出现贫血症状。出现这些症状约15 d后有1头患猪突然病重死亡,呈败血症临床症状。村兽医从一开始根据患猪临床症状,怀疑是患猪痢疾病,并按猪痢疾的治疗方法治疗,即每头猪用0.5痢菌净注射液,按照体质量0.5 mL/kg肌肉注射,2次/d,连用5 d;呋喃唑酮,按照体质量10 mg/kg肌肉注射,分2次口服,连用5 d;连续用药5 d后,患猪病情不但没好转,其中又有1头患猪病情突然加重死亡。由于基层兽医没有这方面的临床经验,即请乡兽医站和县动物疫控中心人员会诊。
据畜主陈述,2020年3月7日,该养猪场饲养的部分4月龄的育肥猪有2头开始出现吃食减少,出现腹泻、贫血等临床症状。
剖检1头病死猪,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末端,当切开腹腔后,可见病死猪小肠末端50 cm和结肠螺旋体的上1/3处的肠壁增厚,呈分枝状皱褶,表面湿润而有大量黏液,肠管变粗;浆膜下和肠系膜水肿。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猪回肠炎。
杀菌消炎。①注射:先用10%氟苯尼考,按体质量0.1 mL/kg,和长效土霉素,体质量0.1 mL/kg,混合肌肉注射,2次/d,连续用药3 d;后改为恩诺沙星,按体质量2.5 mg/kg,并添加30%林可霉素,按体质量0.5 mL/kg,肌肉注射,2次/d,再连续用药3 d。②拌料:先用泰妙菌素,按1:1 000拌料,即每100 kg饲料,拌0.1 kg药物,连喂7 d;后用替米考星,按饲料75 mg/kg,连喂7 d;或可用阿莫西林,按500 g拌750 kg饲料,再连用7 d。③止泻:鞣酸蛋白,按每头猪15 g/d,并搭配医用活性炭,按每头猪12 g/d,3次/d,连喂3 d。④对拉血便的患猪,采用药物止血、补血。止血药用止血敏、复合VB;补血药用牲血素(或富铁力)。⑤补液,调节酸碱平衡,增加抵抗力,预防酸中毒。用糖盐水、电解多维、黄芪多糖进行混合;或小苏打250 g、食盐360 g、氯化钾150 g、白砂糖或红糖2 kg、常水(自来水或井水)。
对患猪按上述方法治疗,对未出现症状的假定健康猪,饲喂药物拌料的饲料预防。对患猪通过连续2个疗程的连续治疗,除先前已死亡的2头猪外,剩下的5头逐渐恢复正常。
近年来,猪回肠炎病例逐年增多,对养猪业危害日趋严重,受该病危害过的养猪场“四低一高”,即:猪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屠宰率和经济效益低,死亡淘汰率高。据资料报道,2014年中国农业大学对国内14个猪场各阶段共1 060头猪只进行了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率为77%[1]。对7个规模猪场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育肥猪阳性率27%,经产母猪达12%以上。
3.1.1 致病原
致病原是细胞内劳森菌,为细胞内寄生菌,属革兰氏阴性菌,菌体通常呈弯形、S形、逗点形或直的杆菌,直径0.2~0.5 μm,菌体两端钝圆或者细尖形,大多数不具有菌毛、鞭毛和芽孢,无法自行运动;该菌具有抗酸能力,微需氧,严格胞内生长,主要在肠黏膜细胞中生长,在无细胞培养基中无法培育[2]。
3.1.2 流行病学
据资料报道,细胞内劳森菌能够在5~15 ℃的环境中生存10 d左右,但主要在患猪的肠上皮细胞内存在,也能在潮湿的猪粪便中存活30 d。主要传染源是患猪和带菌猪排出的粪便,通过口腔感染。猪回肠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春季和秋末发病率较高;在新老疫区均呈地方零星散发;当气温突变、长距离运输,或转群、混群、密度过大、昼夜温差大、猪舍阴暗潮湿、频繁接种疫(菌)苗、突然更换饲料等应激因素刺激下,可诱发该病;此外,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添加剂,或生猪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或长期饲喂含有过量霉菌毒素的霉变饲料,以及感染诱发猪肠炎的其他病原体,如沙门氏杆菌、猪密螺旋体等都可诱发该病。
该病在自然感染情况下,潜伏期4~20 d,但多为8~10 d;据统计分析,德宏州的老疫区,发病率为2%~5%,病死率在7%左右,个别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猪场死亡率可达20~30%。
3.1.3 临床诊断
按病程和症状分为急性、慢性和亚临床3个类型。
急性型:较少见,多发生在4~6月龄的猪,病初出现血色水样下痢,食欲减退,体温不高。随病程进展,排黑色油样稀便,皮肤苍白,体温下降,体虚至死亡,也有少数在出现皮肤苍白突然死亡但不见排黑油样稀便。慢性型:较常见,多见于6~12周龄的猪,精神差,食欲不振,排油泥样便,然后变成水样,色暗淡,混有血丝或坏死组织碎片;消瘦、体弱、弓腰驼背、四肢无力,生长发育缓慢,少数皮肤苍白,如没有继发感染,有些患猪可在4~6周逐渐康复。亚临床型:多发生在成猪,开始会出现粪便变软或呈水泥样的稀糊状,皮肤的颜色没有较大变化,无其他临床症状,但会导致患猪生长明显迟缓,体重参差不齐。
3.1.4 病理剖解变化
特征变化为回肠及相邻肠段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增生的黏膜呈增生性纹理或分枝状,严重的呈脑回状;肠系膜和浆膜下区常发生水肿,形如胶管;增生坏死性肠段出现黏性分泌物和积水,肠壁较薄;有的在坏死性肠炎病灶可见凝固性坏死。
3.1.5 临床判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剖解变化可以初诊,若要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发,常发生于2~3月龄,即保育猪阶段,发病率高,但一般死亡率低,仔猪和成年猪较少发病;无季节性,传播缓慢,流行期长,易复发,各种应激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发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粪便中充满血液和黏液,呈棕色、红色或黑色;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展成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3]。
3.3.1 致病原不同
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猪痢疾则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发。
3.3.2 流行规律不同
①引发猪回肠炎的胞内劳森菌主要感染4~12周龄阶段的猪,潜伏期8~10 d,发病率在5%~40%,死亡率不高,为1%~10%。国外品种猪较易感,如长白、杜洛克、约克、斯格猪等,国内的感染率比国外低,如德宏小耳猪、大耳猪等。②猪痢疾,潜伏期1~2周,多为3~8 d,以8~17周龄的猪易感,哺乳仔猪和成年猪发病率较低,发病率约75%,死亡率10%~25%。
3.3.3 临床症状不同
①回肠炎,患猪弓背弯腰、皮肤苍白被毛无光泽,排出黑色、血红色或暗红色沥青样,或糊状或不成型,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的稀便。②猪痢疾,早期为不规则腹泻,肛门下的会阴部皮肤迅速凹陷;患猪弓背,脱水,行走摇摆,腹部减缩,腹痛症状明显,用后肢踢腹,体温连续3 d升高到40 ℃以上。粪中带有较多黏液,成黄白色破碎的鸡蛋样,有异味。病情严重时,粪便呈暗红色糊状,内有大量黏液、血块及脓性分泌物;有的排出灰色、褐色,甚至是绿色糊状稀便;有的带有很多小气泡,并混有黏液及纤维素性坏死伪膜;后勤大便失禁,肛门周围及尾根被污染。
3.3.4 病理变化不同
①猪回肠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回肠、盲肠和邻近的结肠,在这些部位上可看到急性出血性到增生性及坏死性等病变,最典型的特征是小肠和大肠黏膜增厚。②猪痢疾,特征性病变在大肠和盲肠,特别是回盲口结合部,小肠则未发生病变。可见大肠壁和肠系膜充血、水肿,结肠内有红色、暗红色和紫红色黏液和血液、纤维蛋白、坏死组织碎片。亚急性病例,肠壁水肿症状减轻,黏膜表层坏死,形成外观似麸皮或豆腐渣样的黏液纤维蛋白假膜,剥离假膜则可见浅表糜烂面。
①实行自繁自养,对新引进种猪应要加强检疫,严把引种进猪关。在每次进猪之前,应将猪舍清扫干净,严格消毒,有条件的养殖场户最好用火焰消毒;购进猪应先在观察舍饲养15~21 d后,并可按替米考星正常治疗的用药量连续使用3 d来防制本病后才能并群入舍饲养。在饲养过程中,应保持猪舍干净、干燥、保温。②加强饲养管理,做到日龄营养均衡,减少各种应激反应,提高猪群的免疫力。③改善饲养条件,按照卫生猪舍要求修建新式猪舍。④在该病流行区,应做好药物预防,平时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例如添加用泰妙菌素与金霉素拌料,还可日粮中按比例添加阿莫西林等药物。
在治疗时采用前面所述的治疗方法,也还可选择以下的治疗方法。
4.2.1 抗生素药物拌料
可选用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大观霉素等其中一种按1‰比例拌料,连喂7 d,或饲喂治疗量的抗菌素直至症状消失,然后降至预防量。若能添加入阿莫西林效果更好,这样既能治疗猪回肠炎,又能治疗继发细菌感染或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4.2.2 注射用药
①环丙沙星注射液或恩诺沙星注射液,按体质量2.5 mg/kg,后海穴注射,2次/d,连续注射4~5 d。②恩诺沙星注射液,按体质量2.5 mg/kg,肌肉注射,加止泻药,1次/d,连用5 d。③氟苯尼考注射液,按体质量20 mg/kg,隔日1次,连用3次;还可选用盐酸头孢噻呋、金霉素、红霉素、维吉尼霉素、四环素、卡巴氧、氟氯喹酮等药物治疗。
4.2.3 口服补液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口服补液盐,能调节酸碱平衡,增强抵抗力。常用的配方有:①氯化钠3.5 g、小苏打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粉20 g、电解多维4.5 g、黄芪多糖粉5.0 g,水(井水,或自来水)1 000 mL。②氯化钠3.5 g、小苏打2.5 g、氯化钾1.5 g、白砂糖20 g、电解多维4.5 g、黄芪多糖粉5.0 g,水(井水,或自来水)1 000 mL[4]。
猪回肠炎病属于应激性疾病,加强饲养管理有助于防止该病的发生。多年来,猪肠道性疾病频发,因此猪肠道健康管理应成为养殖户日常关注的重点。在日常生产中应加强饲料品质管控,保证日粮营养平衡,减少猪群应激因素,强调环境卫生控制,防止疾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