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霞,李富彬
(四川轻化工大学 美术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慕课自诞生以来便受到教育领域极大关注,不同教育阶段和学科领域陆续展开慕课教学实践尝试,旨在颠覆传统教学,深化教改,并在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施经验。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也不例外,正陆续转向与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对接。
慕课在本质意义上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式的线上教育形式。自慕课诞生以来,我国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深圳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便相继以此搭建本校的慕课平台,率先探索专业学科领域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中国台湾逢甲大学的磨课师、滁州学院的安徽MOOC等。从分布地方来看,存在失衡现象,即经济发达地区及重点大学的慕课平台建设较为良好,其他地域和大学的建设相对缓慢。
而在美术教育中,慕课平台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高校自身建立的慕课平台,另一种则是社会平台,如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等。从这些平台的课程发布情况来看,高校自主建立的慕课课程质量显然要优于社会平台,其中设有不少省级和国家级的精品课程,社会平台则基本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和公民终身学习。在教学成效上,不少大学后期在单一的线上学习基础上又开始尝试“线上+线下”的结合方式,教师示范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齐头并驱,既弥补了传统美术课堂教育的不足,又创新了教学模式。[1]在互联网资源共享的影响下,预计未来的美术教育将会充分利用不同慕课平台资源,达到优势互补,进一步推进慕课教学模式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具象性是指美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其表现形式的不同,这从绘画本身的归类就可窥一斑,如抽象绘画、具象绘画等,这种由视觉带来的图像信息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譬如,文化类学科往往需要循序渐进的知识累积和文化沉淀,相比之下,美术呈现出的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的表达力更强,人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文化常识,均能从图像中得到或多或少的理解,因此,可以理解为,美术独特的图画形象,其本身就自带认知功能和逻辑性,这对于学习者来说也更易于接受。美术慕课则是在美术本身“图”与“像”的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糅合了“文”,这对美术的具象特性来说是进一步深化,且对原本的美术教育来说,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是一种丰富和创新。比如对于部分课程时间存在冲突或学习空间不便的学生来说,美术慕课则以互联网为载体解决了这一困扰。部分学生想针对性地提高知识或技法上的短板,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要学习的内容。这都是美术慕课具象性深化的一种表现。
直观性则指美术教学更具有实操性和演示性,单一的想象或概而论之是无法让学生有鲜明的感受和形象认知的。互联网媒介将人们带入“读图时代”,人们更倾向于图像形式的信息获取,这也是高校美术慕课教学开展的着落点。美术通过色彩、技法等鲜明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物质材料有真实的感受,与此同时,在感知系统的带动下又能很快进入到具体的环境氛围中。这也意味着,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凭单一的文本信息输出或口头讲解,需要师生共同实操。例如,在讲到一个色彩的调配时,哪些颜色的加入,以及各自的配比,均需要直观演示,且学生也需要亲自尝试。但这种传统式的直观性实操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操作不具有保存性和重复性,无法便于学生反复观摩学习或深度钻研。也正是基于此,美术慕课这一教学模式便成功被采用,满足师生需求。一方面,教师无需再重复讲解某一知识点,且操作过程可录制成教学课件反复使用;另一方面,学生也可通过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查漏补缺巩固知识。
与其他文化学科相比,美术课程更具技术性,许多技能和操作技法都是通过经验的累积,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个人感悟,最后呈现出相对完整的美术作品。美术慕课将原本系统性的教学内容节点化,以视频课件的形式将不同的知识点拆分成短视频,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操演示,且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考核。但根据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所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来看,经验的获得又可分为直接与间接,且经验的程度又分为抽象、观察和做的经验三大类。[2]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慕课获得的经验是一种通过观察而获得的间接式经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美术教学要取得实质性效果,务必需要“做的经验”。因为与数理化学科不同,美术学习没有直观的规律与公式,其高度的开放性与自由性若只依赖慕课模式,也是完全不够的,还需结合教师的口传心授。这就需要在慕课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操作经验,这样才能弥补美术慕课这一线上教育无法形成的“做的经验”。所以,对美术慕课经验性这一特性的指出是为了在美术慕课的改革实践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内容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课程兴趣。深度即指课程知识是否仅停留于表面;广度即指知识的涉及面。高校美术教学即为造型艺术,所考核的更多是学生能否对可视化形体进行塑造,其中涉及学生对材料的使用、技巧的用法、作品的赏析等内容,可以看出其内容广度是较为可观的。但在传统美术的课程内容中,受课时限制,学生无法在理论基础、作品评鉴、造型技法等结构上多层面开展,且随着知识内容的不断叠加和膨胀以及课时的压缩,学生堆砌的知识越来越多,却缺少时间消化,极易导致美术教学欠缺深度,无法面面俱到。如何在既定内容广度及有限课时内实现学习深度,便成为高校美术教学需要解决的一大重点问题。而慕课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双重结合,解决了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问题,同时,又拓展课程内容的容量,满足学生不同水平的需求,对美术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均有所裨益,因此,美术慕课的构建便成为其教育改革尝试的方向之一。
无论教学大纲罗列得如何详细、教学内容如何优质,若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其最终的教学成效也是甚微。而且教学方法的不同选择,也可能对学生起到不同程度的启发效果。首先是教学案例选择不匹配,譬如,在教授理论知识技法操作过程中,常有教师不注重实际操作,而是选取相应的案例进行类比教学,这一方式往往将时间花费在大量的口头讲解,而学生并不能真正心领神会和操作。其次则是教学方法选择单一,导致在教学导向上有所偏失。比如在部分设色课程中,讲到色调的调整,许多教师往往只关注技法的教导而忽略了对思维的启发。任何科目教育活动若缺少思维的启发和引导都是不合格的,美术教学若过于侧重技法,缺少思维的碰撞,学生的创作空间必然会受掣肘。美术慕课既能满足线下理论知识讲解,又可以在线下完成实践操作,在这种线上与线下双向贯通的模式下进一步帮助学生塑造美术思维,是美术教学成效提升的关键所在。
优质美术慕课的打造需要对美术的课程特性进行详细梳理。对于大学美术教育来说,优质的美术慕课首先要具有价值性。这主要是指美术教育这一课程的教育价值,能否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其课程内容对整个艺术教育领域是否有一定贡献。例如,华南理工大学慕课《大学美育》就曾在首届“最美慕课——中国大学慕课精彩100评选展播活动”中荣获“中国大学最美慕课”一等奖。该课程先后在“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多个平台上线,获得了学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展示了自身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其次,其课程内容体系是否系统化、有特色。大学美术教育更具专业要求,理论、技法、鉴赏、思维等各个维度的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这样才能保证最终所培养出的人才符合艺术需求,能在社会多层面去展示自身才能。这也就要求大学美术慕课内容要不断丰富和创新,且需要与时俱进地跟随时代发展变化去调整,以此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保守与自由、经典与流行等一系列矛盾内容。最后,则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有侧重性,即教师能对不同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如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那么,就可以尽量地用视频课件去讲解。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的“自上而下”的灌输,以“平等对话”最大程度平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必须对传统美术教育提出改革创新。慕课与翻转课堂皆属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产物,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这种背景下,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联动结合必然能为传统美术教学带来巨大改变,为师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二者在联动过程中需要把握三项要点,第一是学生的主体性。相比之下,慕课的学习过程有显著的生成性,学生往往会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性地去查漏补缺,或相互之间自发探讨。在这一基础上联动翻转课堂则既可以保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又增加了教师这一主导性角色,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第二是开放性。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均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教学空间,许多学习资源都具有共享性,不局限于教师的视频课件,师生为满足自身教学和学习需求,都可以自主性地收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第三是灵活性。在教学前已做好较为全面的教学准备,但受学生能力水平差异、知识属性的不同等因素影响,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灵活多变的过程,因此,在正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灵活设计教学方案,对不确定因素做好必要应对。[3]
大学美术教育具有较强的实操性,简而言之就是主张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自我思考、自我实践去获得艺术创作的经验。基于这一点,在构建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师模式时,可以从两个环节去落实。
1.课前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需要对教师和学生各自布置不同的任务。一方面,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达成一致的学习目标,同时,将各个课程知识点以小点拆分的形式录制成视频进行上传;另一方面,要准确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美术慕课的视频结尾处通常会配有相应的测试,教师通过收集学生的测试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汇总问题,从而调整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翻转课堂教学。而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则是利用在线资源做好相应的预习。
2.课上技能获得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课上习得技能,需要利用慕课视频对照自己在预习环节中遇到的疑问,尝试自己找答案、与同学共同探讨,或向老师请教,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技能,使知识内化。大学美术在实践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时通常分为四种形式。
第一,生讲生评。这一模式本质是对翻转课堂的一种扩展,其实践要点在于,学生在课前利用慕课视频提前学习;制作PPT或word文稿;将疑问罗列出来。课上,教师让学生随机组队,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问题讲给其他同学听,在课上解答问题,一来通过相互探讨完成知识强化,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二来也让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掌握。
第二,以练代讲。这一新兴翻转课堂模式较为适用部分实操性内容,如油画、水彩等。同样地,课前通过慕课提前预习。在课中则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练习内容,以练习的方式替代传统的口头讲述模式,让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知识内化。
第三,案例点评。这一翻转课堂模式对大学美术理论与实践教育均为适用,具有较强的探究性。以美术理论课程为例,在学习抽象概念时,单纯的理论讲解可能只是浮光掠影,但结合课下案例实践,则能起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再由教师点评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有进一步了解。油画等实践型课程也同样如此,学生在课下完成作业练习,再由教师作为案例在课上分析讲解。可以看出,这一翻转课堂模式并不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
第四,边做边评。这一翻转课堂模式较为适用美术实践性课程。例如,在油画的色彩处理过程中,不同明暗度的处理,教师可以对学生不同步骤的操作进行点评指导,对其进行引导和纠正,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保持对美好学习的持久兴趣。[4]
这四类翻转课堂类型基本符合大学美术学科需求,四种模式各有侧重点,能较为全面地满足美术教学需求,本次仅为尝试性构建,具体还需要配合各校美术教育实情进行选择。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全国高校基本开启了线上教学,这对教育来说是改革的契机。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得到广泛尝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务必谨记两点:一是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创新应用不能脱离传统课堂教学;二是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思考的时间。慕课教学模式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研究意义非常重要,其后续研究和推广道阻且长,我们会深入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形式,这也是未来创新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