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平
(宿迁学院法政学院,江苏宿迁 223800)
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对于高校学生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它能不断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思想政治水平。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国家明确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积极创新高校思政理论课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当前多元化价值观影响下,一些学生产生负面消极情绪,导致价值观扭曲、诚信不足、人际关系无法正确处理等现象的出现。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程教学应当建立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它的培养能够不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为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动力。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障,学校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的融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学生“三观”的树立是教育的重点。当前社会形势复杂,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扭曲严重,很多思想都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出现了考试作弊、理想信念淡薄、崇洋媚外等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应当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不仅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以提升,还使学生真正形成爱岗敬业思想。
长效机制的建构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管理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贯穿伦理学、政治学和人类学三个层面之善,体现和谐之美。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管理,内化为管理思想,外化为管理行为,将柔性学术权力管理与刚性行政权力管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使学生自身能力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能够有效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管理都具有系统性,在建构融入机制过程中要注重与高校管理实际相结合,高校应当从实际出发,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内容不断完善、方法不断创新,体现开放性原则。
高校思政课是所有高校课程中的重点,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课程,但当前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堂教学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不断变快,信息传播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科技时代正逐步到来。但是,如今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各种各样信息混合在一起,部分信息甚至充斥着色情、反动、暴利等不良内容,各种垃圾信息不断,多种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部分学生被其中消极思想所影响,深受其害。这些消极思想的传播,会对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受到消极思想影响的学生,不知不觉中就会对思政课堂教学产生抵触情绪,这会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的教育带来挑战。因此,高校思政课堂教学,除了要发挥自身优势,在课堂上进行完整教学以外,还要多渠道拓展。对于互联网,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以利用其积极向善的一面,在各个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传播下去,使学生不仅能够汲取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加强对正确价值观的认识。
在对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对“诚信”“公正”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出现的内容十分关心,这些都是与大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所以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身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内容,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在进行正能量宣传的同时,还要防止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宣传内容相背离事件的发生。例如,考试作弊或是贪污腐败等现象,都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提升产生不好的影响,在将外部环境进行优化和提升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不良现象进行甄别。
在当前环境下,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还是一个多领域多维度的全球社会体系变迁发展过程,这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十分激烈,一些欧美国家利用自身在科技及经济方面的优势,通过文化渗透等方式,不断向其他国家传授他们自身的价值观,以此来达到逐步腐蚀的目的,使这个国家的民众思想得以变化,从而进行文化殖民与侵略。一些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看到这些外来思想,就会受此影响,使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摇,这就难免为思政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基本都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课堂下坐着听讲,基本没有互动和交流,思政课堂教学同样也不例外,知识传授作为重心,感情培养比较薄弱,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带来了不小压力。在信息传播飞速的今天,教师应当找寻多种办法,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要让教材真正为学生所用,从实际出发,及时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增加最新的符合要求的内容,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不仅是单纯地通过教材使学生理解,或者通过考试手段使学生掌握课堂所教授知识这么简单,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情感及世界观进行关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自身生活和学习中来。
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办法,进一步找出合理有效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办法。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别人所处的生活,这样能够让他们懂得换位思考,体验到别人的感受,感受到所处的困难以及处境,真正体验到他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懂得人的价值以及所要追求的美好事物,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培养健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能够符合社会对于他们的要求从而不断进步。高校也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根据意见要求,积极完善规章制度,根据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做出适当调整,强化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引导学生在多样思想包容下形成思想共识,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
在当前课程教学体系中,“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已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面阐释,也对法治和民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进行价值观等富有哲理性问题的探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而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等教学,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各门课程都要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以此来完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应当将“超学科”视野与“共同体”思维相结合,运用好思政思维工具,在立德树人上彰显思政建设的中国文化内涵与路径,构建“气象一新”的评价制度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步、相得益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政课教师应以师者风范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用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现大美近人、润物无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以新使命、新知识、新方法构建中国特色的思政。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轻情感培养,重知识教学”的模式,不仅要在知识传授上进行重视,还应当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进行重视,要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真正记在心中,真正使其成为学生心灵的寄托,丰富他们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方式,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创设互动情境,以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交流活动,不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实践中也能产生互动。因此,要对学生在各方面进行培养,贵在坚持,保持知行合一,鼓励学生在身边事上下功夫,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应当建立长效研究机制,通过更好更广泛的理论融合研究,为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学界探讨重点,并且围绕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学界已经生成了多角度内在逻辑关系及渊源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产生了多种维度与层面的探索与研究。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长效机制研究中,应当尊重学生意愿,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在现代化发展中提供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