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怀赧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畜牧站,广西 环江 547100
环江香猪作为广西独特的名、特、优畜禽地方品种,产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特定自然地理区域,其产品以独特的美味,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多年来,地方政府通过保种、创品牌和产业开发扶持,环江香猪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环江香猪产业的开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当地农村农牧业生产的主体产业,是很多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在环江香猪养殖过程中,改进传统养殖技术、推进标准化科学养殖,对促进环江香猪养殖进一步发展有积极作用。
环江香猪体型较小,额平,头适中,有3~5条横纹,嘴筒较短,耳后向前侧平伸,眼明亮,背腰稍弯,颈短粗,后肢稍向前踏,乳头一般10~12个,发育良好。背毛为黑色,少数猪的尾端或四肢末端略有白色,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成年猪18月龄,母猪平均体质量约为60.83 kg,公猪为43.56 kg,年产1.8~2.2胎,窝产仔数最高可达20头。经长期培育发展,环江香猪主产区集中于明伦、龙岩、东兴、驯乐这4个乡镇,饲养量占据全县93.7%,是保种重要辐射区,1999年建成的国家级保种场就是座落在明伦镇,保种场内禁止混养其他品种猪。环江香猪由于知名度高,越来越多的养殖加工企业落户于环江,联农带农发展。2018年全县有规模场22个,肉产品加工企业15家,年香猪加工产能100万头,产品包括烤全猪、香猪肉干、冷冻白条猪、腊全猪等,香猪母猪存栏4万多头,出栏商品香猪60多万头,产值1.8亿元。2019年因受非洲疫情冲击,规模养殖遭受打击,饲养量大幅下降。2020年,全县存栏香猪20 898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 690头,小香猪出栏34 071头,大香猪出栏5 000头,产值达到9 500万元,占据总农业产值1.6%。因受疫病影响,目前还未恢复到疫情前生产水平。环江香猪传统养殖中,管理较为粗放,利用当地构树、野菜、红薯腾等切碎拌米糠、玉米、稻谷和其他农副产品等进行饲喂或晚上补料,体质量达标后即可出栏,肉质鲜美、价值提升,广受消费者青睐。
环江香猪自环江香猪品种资源保护项目实施后,推动了传统养猪技术提升,增强了联农带农能力,开发科技养猪,重点完善兽医卫生防控机制,抵御疫情冲击,解决青料匮乏,改善青料适口性,日粮营养全面,提高肉料比,加快了香猪生长速度和产业发展。
猪场建立规范化,距离居民区、交通要道、学校、城镇超过1 km,远离畜产品加工厂、医院、垃圾处理厂。猪舍处于下风头,坐北朝南,根据地方气温,建立半封闭或封闭猪舍,设有运动场,安装饮水器、冲洗水管,光线充足,设计为双列或单列式,种公猪、妊娠母猪单栏饲养,后备猪与空怀母猪3~5头共栏,断奶仔猪同窝共栏饲养。将猪舍建立在排水良好、地势高燥、易于防疫的位置,猪场周围有防疫沟或围墙,建立绿化隔离带,严格实施行政区、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布局。并根据防疫要求,建立兽医室、消毒室、无害化病死猪处理间、隔离舍等,处于猪舍下风距离500 m位置。非生产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更换防护服方能入场,且内部禁止饲养犬、禽、猫等动物,定期灭鼠、灭蚊,发现病猪及时诊治。
香猪饲养中,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青粗饲料包括米糠、水生野生青料、牧草、红薯藤等,精饲料包括豆粉、玉米、麦麸、稻谷等,精饲料则多是芋头、木茹、芭蕉芋等,整体构成为70%~80%青饲料,10%~15%精饲料及粗饲料[2]。产区多采取熟喂方式,切细青饲料后,拌上精料一锅煮熟,并拌上米糠呈粥状。对于妊娠、哺乳母猪、种公猪、隔奶仔猪可适当添加钙粉、蛋白饲料、骨粉及微量元素,3次/d。还可采取干喂、干湿混合喂养的方法,混配精粗饲料,添加适当钙粉、骨粉、微量元素,以水拌入其中喂食,或是直接投喂,香猪可自由采食。
公猪的选择须保证其发育良好,体躯匀整,背直,眼睛有神,无阴睾、单睾,2个睾丸大小匀整,无疝气,公猪采购以2~4月龄最佳。1头公猪1年可配种母猪50~60头,3~4月龄为适配期,使用期3~4年,时间过长将降低受胎率[3]。为保证种猪营养均衡,满足生理需求,保持中上等膘情,需要合理饲喂,保证饲料能量、VA、VE、蛋白质、钙、磷等营养,例如10%玉米、10%小麦麸、40%青料及40%稻谷,并做好栏舍卫生,舍内干燥,幼龄公猪配种每3 d 1次,2岁以上公猪1次/d。
香猪母猪饲养中,整体繁育周期分为配种前、妊娠期及哺乳期这3个阶段,结合不同生理期及营养需求特点,实施相应饲养方法。
2.4.1 配种前饲养
母猪配种前可分为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空怀期情况,饲料均以青粗饲料为主,结合配种母猪膘情,确定营养水平,过肥、过瘦将影响繁育,保持膘情70%~80%即可[4]。此阶段,母猪3餐/d,每头母猪喂养1 kg混合料,根据个体肥瘦程度进行饲料加减,还要配合气候变化。例如冬季气温较低,可适当增加喂料,混合料饲喂后,给足多汁青饲料及饮水。
2.4.2 妊娠期饲养
香猪为早熟品种,生理上断奶留种的母猪3月龄后方能发情,发情期是16~21 d,持续3~4 d,该阶段不宜配种。母猪5~6月龄个体成熟后,方能发情配种。初配母猪发情72 h内配种,经产母猪发情后48 h进行配种,妊娠期是109~117 d,前30 d是妊娠前期,后34 d是妊娠后期[5]。前期保证营养供给以超出10%~20%维持需求最佳,注意微量元素与维生素供给;后期母猪营养水平要求更高,饲料中增添蛋白质与精料比例,增加日饲喂次数。参考配方如下:20%玉米、10%小麦麸、20%稻谷及50%青料,产前1周则减少10%~20%精料,避免产后泌乳过多,蛋白过高,引发仔猪拉痢与母猪乳房炎。
2.4.3 哺乳期饲养
哺乳母猪妊娠后期、分娩过程中由于消耗自身营养,哺乳量也较多,必须满足母猪日粮供给,逐渐增加每日混合料供给。哺乳盛期母猪饲喂1.5 kg/头混合料,给足磷、钙等微量元素,确保营养充足,以免母猪出现软骨病。参考配方如下:15%玉米、15%小麦麸、40%青料、20%稻谷、8%花生饼及2%昆虫粉。
哺乳仔猪的养育应做好接产、吸初乳、保温、防压和开食等多项工作。伴随仔猪体质量增加,营养需求也日益增多,产后20 d母猪泌乳量降低,不仅要保证母猪日粮营养供给,还要训练仔猪开食。为此,仔猪产后3日龄补铁,3周龄后补料,给足细嫩青饲料及饮水,使其自由采食。仔猪断奶时间时,春冬季节为6周龄,夏秋季节为5周龄,饲喂4次/d,保证仔猪55~60日龄体质量可达到7~8 kg,即可作为商品仔猪出售。参考配方如下:30%玉米、20%小麦麸、20%稻谷、25%青料、3%花生饼、2%昆虫粉。
猪场实施防疫消毒、疫病终末期消毒、疫病阶段消毒制度,要求猪场及生产基地根据消毒物品的种类,选择恰当消毒药品及方法,交替使用同类型消毒药。选择消毒剂应保证安全性、无残留毒性、不会破坏设备、效果良好,每半个月对猪舍、排粪坑、污水池、下水道口清扫消毒。猪场门口、生产区门口的消毒盆、消毒池每周更换消毒剂,出入人员车辆必须彻底消毒。每当香猪销售或转群后,栏舍彻底清理消毒,空置超过7 d方能进猪。每周对保温箱、猪舍、饲料车、补料槽等消毒1次。
在香猪养殖业发展中,树立种源意识是养殖的基础,以优良种猪为切入点,做大做强香猪良种工程,构成以保种为核心、种猪扩繁为重点的工程格局,进而建立“保种场种猪标准制定—扩繁场优良种猪供应—养殖示范基地养殖香猪”体系,将优良种猪繁育贯穿全养殖过程,促进香猪养殖标准化与良种化。在此过程中,为做好香猪保种工作,可建立香猪品种保护区,鼓励企业挖掘种质资源特性,培育新品种,实现健康养殖,加强遗传育种改良,提高香猪种猪质量及选育水平,增强母猪年产力。同时,做好对比试验,探索香猪适宜饲喂方法及日粮配方,为当地饲料资源替代、地方猪培育、选择饲养方法提供依据。并开发利用环江香猪,发挥环江香猪品种资源及区域优势,立足于先进科技,创新保种选育与持续利用技术,推行规模化饲养,健全利益连接机制,打造保种、选育、养殖、加工与营销一体化体系,力争将环江香猪打造为全国知名品牌及优良地方种猪开发的典范与样板,以产业发展促进保护,推动香猪产业持续发展。
环江香猪具有生态养殖的优良特性,香猪食性杂,喜吃青绿饲料,喜好运动。推进生态养殖,开展环境友好型健康养殖技术,以耕地消纳量、环境承载量为基础,对布局合理规划,实施种养结合,进而实现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为此,可推广“猪—沼—粮”“猪—沼—林/果”循环养殖方式,对香猪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增加香猪青绿饲料量及运动量,杜绝环境污染,达到猪壮、果大、粮丰的良性循环目标,打造环江香猪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及有机食品。现有香猪养殖场,提倡清洁生产,鼓励资源可持续利用、节能减排等,采取生物工程技术,治理粪污,对于扩建、新建、改建等养殖项目,执行“三同时”环保制度,对养殖排泄物合理利用、全面整治。同时,建设环江香猪生态基地,制定生态养殖标准,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以养殖小区、养殖场为主,发展“公司+加工+协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构建香猪生态基地,引领产业健康发展,进而做到互利共赢。
建设环江香猪加工产业园,鼓励加工企业以市场为纽带,重组整合,打造养殖规模匹配、实力雄厚、带动力高的现代加工龙头企业。为支持加工企业设备引进与技术改造,实现香猪产品多样化加工,需要增强产品科技含量,遵循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市场优先、创新引进的原则,立足于先进生产时间与科技成果基础上,吸纳国际标准,保证香猪产品加工质量标准逐步跟上社会发展要求。加工标准建设中,须包括香猪品种、质量等级、生产技术规程,保证科研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产品加工标准执行力,保护香猪产品生产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销售半径,进而满足多层次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饲料作为香猪养殖基础物资,是实现香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为推进香猪养殖现代化转型,当前的饲料供给尽管满足发展需求,却未能形成完善体系,难以保障供给的充足性与稳定性。因此,应加强建设饲料生产体系,扩大安全饲料的供给,全面提高环江香猪产业竞争力,进而带动养殖业发展与饲料种植,调整养殖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项目为载体、保证饲料质量安全为重点,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农户种植青料和市场供应精料相结合的饲料供应体系。环江香猪日粮构成中青绿饲料较多,应大力推广种植青绿饲料及优良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实现青绿饲料自给供应。建设专业化香猪精饲料加工厂,遵循“改造、内联、调整、外引”原则,培育大型饲草加工企业,引导骨干企业强化科学管理,改造技术装备,鼓励饲料企业兼并重组,扩大生产规模。以此为专业生产不同阶段香猪的配合精料,专供标准化香猪养殖场、养殖户,满足香猪生长繁殖的营养需求,达到产品品质、品味的统一。通过此种方法,着力建立发展新格局,形成特色显著、布局合理、高效运作的饲料产业集群,提高饲料产出集中度。
环江香猪作为地方优势特色畜牧产业,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为进一步加快环江香猪产业化发展进程,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印发《环江香猪产业发展规划》《环江香猪产业化发展奖励办法》《环江香猪产业发展“615”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此,环江香猪养殖中,应当落实产业发展任务和目标,改进传统养殖技术,实现产业创新发展,从而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