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嘉彬
(西藏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 西藏 拉萨 850007)
国家体育总局协调各对口援藏省市,利用相关援藏政策给予西藏竞技体育领域重点支持,选派中长跑、竞走等项目的援藏教练员支持西藏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在各对口援藏省市的无私援助下,西藏的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中长跑项目连续两届获得全国运动会金牌;通过跨界跨项选材,拥青拉姆和次仁占堆两名同为18岁的选手入选国家队,这是西藏籍运动员历史上首次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跨界跨项选材这一新理念、新思路对西藏竞技体育选拔青少年后备体育人才提供了新路径,有利于实现西藏自治区竞技体育弯道超车、西藏籍运动员早日站上奥运领奖台的目标,为西藏和祖国赢得更多荣誉。
跨界跨项选材:talent transfer或 talent recycling,译为天赋运动员的转移或重复利用和跨界。在竞技体育的体系中,选材作为前提条件,对训练和竞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现代竞技体育发展需要,应运而生了跨项、跨界的运动员选材方法体系,以此来填补传统选材方法所造成的人才遗漏。
根据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黎涌明等专家的研究,对跨界跨项选材的定义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其两者的区别在于运动员跨项前是否达到≥省队水平,最终将跨项选材定义为:以培养运动员快速达到世界水平(参赛或夺牌)为目的,从其他运动项目中选拔已经达到一定训练水平(≥省队水平为狭义定义,<省队水平为广义定义)的,且具有新项目所需的先天能力和或后天经验(如技能和心理能力)的运动员进入一个新的运动项目,并为这些运动员提供政策、训练、科研、教育、生活等全方位保障的一个有组织的选拔和培养过程。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以及西藏自治区体育局、西藏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留存的相关档案文献和数据,对跨界跨项选材西藏青少年后备体育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为写作提供基本依据和数据支撑。
(2)实地调研法。
对大心肺计划体能测试等项目进行实地调研,以切实了解跨界跨项选材对西藏青少年后备体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
(3)数理统计法。
本文用Excel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并通过百分比的方式对其做出图表,对图表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数理分析,最后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及相关理论对跨界跨项选材西藏青少年后备体育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分析。
在全国冬季项目筹备2022年冬奥会的动员会议上,国家体委副主任苟仲文做出了一个决议:在选拔运动员时,要突破项目的限制,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出最好的选手,为中国的冬季项目增添“硬实力”。
它是一种跨领域的选拔制度,改变年轻人对体育的认识,将体育的发展和演进,融入到其他新兴的、薄弱的体育活动中去,发掘潜在的体育后备人才,让我们的一些薄弱的运动项目能够更快更好地缩小与国际上的领先水平的差距。运动员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最稀缺的资源。在国际上,我们可以参考国际上有关“跨国界、跨项目选拔”的成功做法,并充分利用“举国体制”和“全国运动会”的“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升选拔人才的成功率,提升训练效果。
跨界跨项选材的意义是为更多的青年选手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例如,在某段时间内,或觉得不合适的选手,可以在同一组内进行相似的试验,以免浪费。通过举办冬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多种冬季运动赛事,调动地方、社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提高我国冬季项目竞技水平。实施跨界跨项选材,以项群特征作为选材依据,扩大冰雪运动的后备人才选拔模式,拓宽同类项群选择后备人员的途径。探索多层次的国家队组成方式,深入推进国家体育教学与管理制度的变革。
2022年中国在北京冬季奥运会的金牌排名中名列第三,创下了冬季奥运会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并且第一次在所有的比赛中获得了金牌。在北京冬季奥运会上,177位参赛选手中,大约1/5是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的。在夏季奥运会项目中,也有众多冠军运动员是转项运动员。例如,刘翔从跳高转项到跨栏;伏明霞、田亮从体操转项至跳水。跨界跨项选材为未来体育人才选拔提供了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入思考、统筹谋划、强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关心支持下,西藏体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自2016以来,里约奥运已经过去了28年,而现在,他已经在赛场上站稳脚跟;从2020年索朗曲珍在冬季青奥会上夺得女子个人越野和短跑项目的亚军,到2022年的次仁占堆,北京冬奥会的青拉姆,冬奥会技术官员3名;从2017年第十三次全国运动会取得1枚金牌和6枚铜牌,到2021年第十四次全国运动会3金1银2铜(见表1),西藏在体育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和突破性进展,在西藏体育领域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纪录,为西藏体育发展增添了新的一页。
表1 近四届全运会西藏代表队奖牌榜
同时我们从表1看出,赛制是竞技体育的“指挥棒”,全运会是省市竞技体育的“总杠杆”,赛制改革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全运会”。第14届全运会进行了多项改革:在项目的安排上,要综合考量奥运会和奥运会的各项比赛。第14届全运会涵盖了整个东京奥运会的所有比赛,同时也为跳水、体操等传统的强项设立了青年组别,以便尽早发掘和培养优秀的运动员。所以,西藏要进一步打造青少年体育赛事、形成业余训练网络体系等措施,丰富竞赛形式、优化多样性竞赛选拔机制。
西藏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主要体现在中长跑等项目上。西藏自治区冰雪项目起步晚、基础弱,在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才于2016年起步,第一批学员从西藏登山学校选材,开展滑雪登山项目。西藏因低氧、低温、强紫外线辐射等极端环境,西藏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有氧能力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到较大影响。西藏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同年龄男性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高于女性,同年龄同性别藏族儿童青少年高于汉族。所以高海拔可能对西藏儿童青少年有氧能力具有先天优势。而跨国别选手在冰上比赛中所获得的成绩和进步,也为西藏冬季运动后备人员的培养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从而为我国的冬季运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西藏籍冰雪项目运动员中,不乏跨界跨项运动员。例如,拥青拉姆出生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曾是足球运动员,在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跨界选拔的政策下,2018年8月入选单板滑雪国家集训队,曾获得阿根廷全国青少年比赛障碍追逐亚军、季军,障碍追逐法国FIS积分赛障碍追逐第七名等成绩。
我国通常将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员的级别划分,一般分为二线和三线。二流运动员的培养,包括体育学校、体校等,也包括各种私立和国家举办的各种青年业余体育社团。在这些项目中,一般业余体校、体育中学、重点业余体校,都是以初级材料为主,基本的培养(表2所示)。
表2 西藏自治区各地市重点业余体校输送人数
全国体育系统援藏在推动西藏青少年后备体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12月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五届支持西藏”运动工作会议,按照中央有关部门有关挑选、培育西藏体育后备人才的批示和西藏政府有关负责人提出的 “全面利用好体育援藏资源,衔接推进“苗圃计划”“协调对口援藏省市帮助培养重点竞技体育人才”等指示要求,西藏各地市与各对口援藏省市经过积极沟通协调,就共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达成了初步共识,制定了《关于对口援助西藏共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合作协议》。2021年4月28日,第六次全国体育系统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年来全国体育系统对口支援西藏体育建设工作,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体育援藏工作,印发了《全国体育系统2021-2022年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西藏青少年与内地的体育交流,深入实施苗圃计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促进西藏青少年全面发展。”截至2022年5月,七地(市)共向对口援藏省(市)输送“苗圃计划”学生594人(含150名“大心肺计划”海选学员),其中171人已签订长期培养协议(含 47名“大心肺计划”学员)(表3)。
表3 重点业余体校“苗圃计划”长期在校学生数量
“大心肺计划”是国家体育总局瞄准2024年巴黎奥运会、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和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结合西藏、青海、新疆等西部高原地区运动员耐力优势而制定的人才选拔计划,通过选拔具有有氧运动天赋、优良意志品质的青少年进行耐力项目进行训练,提升其竞技水平,为我国参加奥运会、冬奥会等国际大赛培养和储备人才。“大心肺计划”西藏专项海选由西藏自治区体育局牵头,在西藏林芝国家高原训练基地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训练。于2021年11月至12月,分两组前往西藏自治区各地市对4000余名适龄青少年开展了3000m耐力、肺活量等专项体能监测,择优选拔了150名学员。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25日,在西藏林芝国家高原训练基地集中训练,通过体检筛选后共有116名学员参训。第一期训练营,共有150名学员参加了训练,并于2022年3月15日开展了第二期训练营,从第一期中选拔了47名学员继续进行训练(表4)。
表4 “大心肺计划”第一期训练营
西藏林芝国家高原训练基地海拔2900m,是西藏目前唯一的国家高原训练基地。在耐力对抗项目、中长跑项目训练上更有优势。但现阶段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模式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在低空进行的压力负载互补的培训,从原来的平地到高地,到平地,到了从一阶到一阶,到一阶一阶的渐变。在高原运动训练中心,可实现间断低氧、低压仓、高压改变等多种训练方式的实时仿真。在这个训练中,选手的体力和对高压环境的适应性都会大幅度提升。比如,云南省依托其独特的地形和海拔条件,建立了一个集科研、训练、恢复为一体的训练基地,将高原、低海拔、亚高原、高原、高原等地区的综合训练。截至目前,我国已建设有比较重要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10余个,囊括了各类体育项目。但是,这些基地的海拔高度除多巴训练基地、林芝训练基地以外海拔都在2000m以下,最低的只有1500m。西藏正在谋划建设林芝波密县实训基地(易贡高海拔训练基地)。显然,一个海拔高度在2200m左右,并能够跟现有高原训练基地形成阶梯式训练的基地将成为必需。
跨界运动项目的选材,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年轻球员能够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果运动员到了青春期,觉得不适合,可以考虑换一种类型的运动,这样就可以减少天才的流失。西藏籍运动员索朗曲珍和次仁占堆已经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目前,西藏自治区青少年体育人才前景广阔,在科学性的培养和系统性的训练支持下,需要尽快帮助青少年运动员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青少年运动员遇到瓶颈期时可通过跨界跨项路径选择新的运动项目。
(1)教练员年龄结构合理、科研人员紧缺。
教练员队员的年龄构成相对合理,教练经验较多,但教练队伍的教育水平偏低,在岗位设置上的比例较为合理,能适应新时期的西藏竞技体育发展。但是,科技医疗保障团队人员不足,缺乏对体育科研的系统结构架构。
(2)经验选材为主,方式相对单一。
在选材上,以经验为主,结合各项目特点进行的指数考核为辅;更注重短期的成果和收益,不同的体育发展不平衡,在招生、训练和比赛等方面相比于发达省市略显不足。
(3)缺乏综合型保障团队。
体育人才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基,体育系统人很多,但人才还不够,要加大对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力度,多岗位锻炼培养综合人才队伍,多渠道培养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多交任务、多压担子培养年轻人才队伍,不断夯实人才基础。
(1)建立联合选拔培养机制。
一是打造在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通道,厚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教育、体育相关部门要共同推进国民教育体系和举国体制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构建体育后备人才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培养体系。大力实施青少年体育拔尖人才建设工程,经过层层选拔,稳步提升后备人才输送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建立规模、布局、结构合理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广泛吸纳社会资源,构建了贯穿“中小学、中学、高校、专业”的“综合型”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输送系统;将运动和俱乐部相融合,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具有多种投资价值的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培训系统。
(2)借鉴优势项目训练的先进理念。
在体能类运动方面,西藏发展的势头很好,为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后备力量。比如,一个是传统短跑的强项西洛卓玛,另一个是短距离的多布杰。另外还可以通过每年举行高原耐力项目“奔跑吧少年”、“青训中心”等机会进行项目训练方法的普及以及进一步选材。发挥高原体育特色优势,精准对接国家体育总局关于竞技体育耐力性项目发展战略部署,提升耐力性项目综合实力,进行科学统筹,通过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创新管理、训练、备战方法,实现耐力型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力争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实现新突破。
(3)为选材建立冠军模型。
科学地、有效率、有针对性地开展选材工作,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团队的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身体成分、心电图、有氧测试、无氧测试、超声心动图、速度跑、速度跳、腹部力量、背部力量、杠铃负重深蹲、平衡测试、下肢力量、柔韧性以及专项体能测试。根据不同运动项目,来构筑具有西藏自治区耐力型体育项目的 “冠军模型”。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测试成绩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合理采用跨界跨项方式选拔体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