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锦欢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广东 湛江 52403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业融合已经被列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业态,众多学者均一致认为产业融合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产业融合理论已经成为我国多元产业业态进行结构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来,国家文化自信、健康中国、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相继推出,为满足湛江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高质量发展,湛江市各部门努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发展战略政策精神,基于社会各产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基本矛盾,以铸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为目标引领,以改革、创新作为根本驱动力,努力推进将文化铸魂、体育健身、旅游兴业高度融合的社会产业发展模式。体育+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之间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综合性发展新模式。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发展的作用得以发挥,产业发展得以推进、融合发展得以推进、提质增效得以增进。探索、形成,文化、体育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发展得以不断被促进,让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成果的共享面覆盖整个社会面,让人们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为全国各区域的文体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劲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小康生活质量开启后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不断增长,以文化为灵魂、体育为支撑、旅游为载体的文体旅融合发展模式已成为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趋势。文体旅融合业态成为当前湛江地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公共服务产品。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大趋势,有意识的将文化、体育、旅游业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在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上均收益无限。当前,湛江地区的文化事业、体育事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还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融合面比较窄、方法与措施较单一等问题是制约其自身发展的主要因素。相比较而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众多规模性的大型赛事与发达的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众多的文体旅产业群。但随着湛江城乡经济机制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各区域的文体旅融合发展逐渐被打开,各地方行政部门将体育和文化旅游局重组合一,该举措极有利于文化、体育、旅游三个领域事业之间的有效衔接。
近些年来,国家“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先后启动,我国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呈现出新气象、展现出新活力、绽放出新魅力。湛江作为岭南地区最具雷文化特色的历史名城,在广东省大湾区经济发展捆联体的概念中就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湛江海洋体育旅游品牌享誉国内外,它的旅游经济方向将长期向着“文化内涵、体育体验、旅游载体”融合发展模式推进,预示着湛江大众旅游正步入融合发展新阶段。人们的休闲生活方式正趋向于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惬意闲适的健康生活成为时下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之一。随着广大民众的旅游认知越来越清晰,各种融合式、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根据2022年湛江旅游市场数据 (湛江文化旅游体育局供)显示,92.1%的游客参与了湛江当地的文化体验活动,参观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美术馆的游客分别达31.0%、46.4%和 49.3%,42.7%的游客参与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醒狮、龙舟、人龙舞、傩舞等)。湛江坡头度假区自开放运行以来,以高质量的海洋体育娱乐体验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至,同时以自身庞大的体量驱动区域其他产业经济的协同发展。
国家指导性文件相继颁行,既为新时代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为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现阶段国家经济走向趋于稳中健长,地方经济建设遵从国家经济走向预设总方向,宏观调控是根本、适度超前是促进内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中央到地方的相关部局需提前部署融合工作,促融政策文件接连出台。近年来,湛江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着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编制实施 《湛江市产业与产业园区布局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发展规划》,积极构建“一心一带两极三板块”发展格局。湛江市积极创新旅游发展机制体制,成立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筹建处,将着力把湛江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文化展示、运动娱乐于一体的高端商务休闲区和蓝色海湾旅游集聚区。努力争创广东滨海旅游发展排头兵、中国南方冬休度假基地和国家级滨海旅游示范区。近些年来湛江文体旅融合现状的主要特征及采取的举措如表1:
表1 湛江文体旅融合现状的主要特征及举措表现
粤西、北部湾城市圈近些年的发展稳步提升,湛江与周边的北海、茂名、阳江、海南等旅游城市对比,文体旅项目融合形式相似、模式雷同,无法完全发挥湛江雷琼地方文化特色,形成“四处大炼钢,质量难保证”的局面,整体发展效果低于预期。这一现象在本质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坏处,但是竞相模仿的后果是直接导致产品数量过多、审美疲劳和缺乏多元发展模式。这种同质化的特点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项目的运作手段与形式相似;二是发展的方向趋于同向化。很多文体旅产品都是过于追求形式的彰显,地方性的特色没有充分彰显出来,形成“处处是黄金耀眼,实则无金的效应”的局面,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比如,湖光岩风景区、金沙湾观海长廊、坡头新社区体育公园等文体旅项目,由于季节性不同气候造成的影响,不同季节时期的客流量差异比较大,旅游配套设施不够现代化和完善,甚至有些地方的设施很落后,给顾客的体验感很差,以至于旅客的回头游很少。在本地特色文化的表现力方面,湛江地区传统的文化元素(尤其是雷文化)的本地性彰显力不足,文体旅融合难以烙上湛江印记,没有将文体旅融合赋能的功效充分体现出来,继而达不到塑造“雷琼文化”的湛江品牌。
目前,湛江地区的文体旅融合发展水平不高,经过征询专家和实地考察可发现,湛江的文化、体育和旅游三业的融合还处在初级水平,更多的是在形式上处于融合水平,内部的运行体系和业务的运转还没有统一起来。除了金沙湾、湖光岩、廉江鹤地水库等依据资源优势开发的文体旅项目产品,湛江文体旅完全融合的优秀产品数量不多,融合过程一般是以自发形成为主要力量。湛江文体旅融合产业体系的特征基本都以现成性的硬资源融合为主,产业互补型融合是具有互补性的若干独立产品在同一标准束或集合下得以高度兼容的整合,但湛江地区文体旅三者之间互利共生所需要依托的体制机制软科高级体系并没有彻底形成,以至于在实际的运行操作层面所带来的直接效益非常不理想,产业链纵横向的正效应低,项目产品体现出水平低、同模化、小规模等特点。现阶段来说,湛江文体旅大项目龙头产品的生成匮乏,导致整体效应的带动性疲软,大体上是粗放运行的初级状态,内生性动力不足,市场总体资源释放和主题活力虚弱。另外,湛江文体旅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缺乏数字科技类和创意类新时代科技型产业,核心产业数量稀缺,为进一步增加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的比例,契合年轻大众消费者的需求发展趋势,仍然需要优化文体旅产业结构布局。
近几年来,湛江市政府为了完善全域文体旅旅游基础设施、社会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多次凑集大量专项资金下拨地方财政补给。但是相对长三角湾区、珠三角大湾区而言,湛江地区文体旅融合体系产业设施的硬性配套较落后。虽然文体旅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为融合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业态空间,但存在有开发、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研究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例如,在某些游客繁华的乡镇集旅中心,基础设施特别是文体活动中心场所的建设建筑面积低得可怜,仅仅是珠三角发达区域的1/12,与大型综合性集会的基本要求相去甚远,无法满足当前发展需求,一些网红打卡地的情况更是严峻。虽然湛江拥有不少的名人故居、博物馆、美术馆、文化体育综合体等文体旅载体,如奥体中心、遂溪孔庙、茂德公城等这些建筑载体,但仍然需要加大资金优化建筑体量和服务效能。湛江的文体旅数知网络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仍然短缺,需要进一步借助现代科技提升文体旅的创新发展。
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产业融合不仅将成为产业创新的加速器,而且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颁布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文件,不断提出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号召,聚焦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农村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方向而备受关注,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众多的乡村发展成为让游客“气象一新,百尝不厌”的网红打卡点。当前的发展趋势表明,乡村旅游已经从以前单纯的农家乐方式全面向观光、休闲、度假、康养、健体等多元一体化的复合型转变,为了迎合大众个性化、时代化的消费提升需求,乡村旅游的方向也在向着多元化综合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要想乡村旅游变得更好,就要促进文体旅融合赋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促旅的理念必须要坚持,不断革新文体旅融合的业态模式。要想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就得设计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以落实和贯彻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计划。在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培育乡村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利用非遗工坊、传承体验中心等场所作为基地培育的硬件支撑。为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可将一些具备良好条件的农业文化遗产地作为农耕文化体验所。地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建设需要各地政府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强化“一乡一品”、“一乡一艺”、“一乡一景”特色品牌的塑造,让文化名片的影响力在区域上不断展开,让乡村文化品质建设得到提升,民间文化艺术研学游、体验游等产品和路线需要得到充分的开发方能有效提升旅游商品开发水平和市场价值。
2022年初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持续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通过开发红色文化旅游项目,不仅可以弘扬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而且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大力推行红色文化基地的宣传和开放,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备受旅客青睐的目的地,红色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支撑点有年轻人的一份功劳,红色文化正在被年轻一代慢慢接纳和认可。通过将红色文化转化为旅游资源提供给民众或者青少年学生群体作为教育基地,可以达到对新一代后生进行红色教育和发展旅游经济的双重效益,将红色文化旅游内容形象化、趣味化、沉浸化,以更好的的方式将年轻人的心理特征与红色文化旅游小镇的价值更好融合起来,让“后浪”在参与中水到渠成地感悟到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与红色历史产生共情、共鸣的感情。除此之外,可以以红色文化为主韵适当融合体育运动赛事的旅游产品,让大家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发挥文化+体育+旅游模式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产业集群根植性可以更好地协调集群内部关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集聚效应,促进集群健康发展。建立文化体育旅游一体化的产业园区,可发挥产业聚集成本、技术、市场等多种优势,从而促进文化、体育、旅游均衡性发展。地方提供各种利好政策的举措是全方位促进文化体育旅游各产业高度聚集的积极手段。另外,主动创设具有文化创意的项目和大力构建文化体育旅游产业链以促进其价值提升。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和体育赛事是搭建产品展示交流平台的有力武器,搭建好平台是不断促使地方特色文体旅融合产品的基础条件。在当地适宜的地形地貌条件下适度开发户外特色体育项目,如登山、露营等户外项目适宜在多山的地方开展,水域条件好的可开展龙舟赛、皮划艇等体育活动,滑翔伞、热气球等空中项目可在地域空旷的地方开展。建立文化体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园区,除了能整合人力资源和技术,还可以促使三大产业链的不断升级,更好树立文体旅品牌形象。
人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建设的核心要素,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创新性项目设计以及相关配套服务、基础设施等的建设,都必须依靠专业人才才能实现,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实现技术群转为与融合的前提,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产业技术的转化与交融,这实际上就是要求专业人才之间对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进行产业之间无缝的对接才能完成,所以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实现文体旅深度融合的重要一环。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分析,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可从两个方面发展:一是湛江行政相关部门可联系国家部委、高校、智库资源等,对文体旅融合人才加强培养,常态化开展文体旅高级骨干人才的研修班,以及基层文体旅从业者技能提升培训;二是地方性的高校也可根据当前社会文体旅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该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和专业课程培训,制定专业性人才培养计划,并通过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与企业单位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质效发展。
(1)随着湛江城乡经济机制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文体旅融合发展逐渐被打开,各地方行政部门将体育和文化旅游局重组合一,该举措极有利于文化、体育、旅游三个领域事业之间的有效衔接;
(2)湛江的文体旅融合发展模式与周边地区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和同质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项目的运作手段与形式相似;二是发展的目标方向同向化;
(3)湛江地区的文体旅融合处在初级水平,更多的是在形式上处于融合水平,内部的运行体系和业务的运转还没有真正融合,基本上都是以现成性的硬资源融合为主;
(4)现阶段湛江地区文体旅融合体系产业设施的硬性配套较落后,基础设施特别是文体活动中心场所的建设建筑面积缺乏,无法满足当前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