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有所乐,以劳润心

2023-03-03 13:40沈嘉懿
家长·中 2023年12期
关键词:泥塑五育劳动

沈嘉懿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小学教育教学除了关注对学生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外,还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五育”融合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其中劳动教育作为综合课程,是促进“五育”融合的有效路径。教师需要深入探讨劳动教育的开展方法,落实“五育”融合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快乐,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劳动活动,如种植、清洁、手工创造等,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在劳动过程中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发展,提高学生的体力和耐力,避免青少年的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同时,劳动教育需要学生付出努力完成劳动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其勇敢面对劳动中的困难,耐心、毅力和精神等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并通过自主解决劳动问题享受劳动的乐趣,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认识到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实际价值,使学生了解劳动是一种光荣行为,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劳动对个人发展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勤劳的习惯,使学生获得自我肯定,同时养成勤劳、自律的良好习惯。学生需要在参与劳动活动时按时完成劳动任务,耐心地对待劳动过程,重视各劳动环节,从而高效完成劳动任务。

(三)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小学劳动教育除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例如,通过社区服务、环境整治等劳动活动,让学生以劳动的方式对社会做出贡献,了解自己身为社会中的一员,应通过劳动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同时,小学劳动教育强调学生的集体劳动,使学生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协作的方式完成劳动任务,感受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对自身和团队负责,通过积极参与劳动活动,发挥自身在团队中的作用。

二、小学劳动教育现状

小学劳动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基于“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利用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不足,劳动教育方式较为单一,通常以体力劳动为基础,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通过劳动教育获得全面发展。

其次,部分教师对趣味性劳动教育的理解不足,未充分基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多样化的劳动课程,导致学生对劳动课程产生枯燥体验,无法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

最后,部分教师所开展的劳动活动基本由教师主导,多由自己对学生的劳动内容进行安排和指导,学生则是被动地参与劳动活动,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致使劳动教育无法发挥理想作用。

以上是目前小学劳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五育”融合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采取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策略,不断优化小学劳动教育。

三、“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策略

(一)开展手工劳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手工是劳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学生喜爱的劳动类型,教师需要在“五育”融合背景下,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劳动,让学生通过对劳动材料和工具的灵活应用发动脑筋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与其他劳动形式不同,手工劳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使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不再单一,学生可以基于自身兴趣爱好,根据自身创意选择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合理应用,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活动任务。同时,在参与手工劳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材料不足、缺乏创作灵感等,需要使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制收纳盒”手工劳动活动。首先,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若干物品,让学生思考物品的收纳方式,使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引出“自制收纳盒”手工制作任务,激发学生参与手工劳动的热情。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劳动材料,如纸板、彩纸、胶水、剪刀等,为手工劳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教育效率,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通过播放视频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制作收纳盒的基本技巧。最后,当学生掌握了制作收纳盒的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自身想法,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纸制作不同类型的收纳盒,并对学生提供適时指导,从而通过手工劳动活动,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日常生活,提升学生自理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劳动教育质量,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发现与自身日常生活相关的劳动内容,鼓励学生对自我负责,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劳动相关的活动,如整理书包、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劳动活动,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实际价值,从而掌握应用劳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劳动,并以劳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使学生的生活更加美好,养成按时完成劳动任务的习惯,保障学生健康生活。

首先,早晨,让学生负责班级卫生清洁。教师应基于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组织学生分工合作,要求学生分别负责扫地、拖地、擦桌子、扔垃圾等劳动任务。通过分工协作的劳动活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清洁工具,保持班级清洁,让学生认识自身劳动价值。其次,课上,教师基于学生的课堂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多功能课表、折笔帽、包书皮、整理书包、系鞋带、叠衣服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学习如何对自我负责,从而保障劳动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组织泥塑劳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劳动形式的多样化,结合劳动课程教材,使学生基于多样化的劳动形式体会劳动魅力。其中,泥塑是劳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相对自由的劳动活动,便于学生根据自身想象力,将泥塑捏成各种形状,在劳动过程中激发创造思维,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动手操作,通过揉捏、塑形等过程掌握泥塑艺术的基本方式。同时,泥塑作品可以通过塑形、雕刻等方法进行艺术表达,艺术特点较强,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因此,教师应了解“五育”融合背景下组织泥塑劳动的重要性,通过泥塑劳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泥水果”“泥碗”“泥笔筒”等泥塑活动。首先,为学生准备参与泥塑活動所需材料,如易塑性的黏土材料、模具、纸板、水等,以保障泥塑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水果、碗和笔筒,让学生了解其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泥塑的制作方法,并让学生自主选择任意一项内容制作泥塑。如,在制作“泥水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取适量黏土,揉搓成球状,然后用手掌轻轻压扁,使其成为水果的基础形状,并使用模具压出多余黏土,处理表面纹理和水果轮廓。最后,当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作品,使学生进行自我点评和互评,了解他人的泥塑制作思路,并在今后活动中灵活借鉴。

(四)开发创意劳动,提高学生艺术水平

劳动活动对学生有较强吸引力,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能够以劳动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发特色的创意劳动课程,通过创意劳动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增强学生对美的感悟。创意劳动活动融合了手工和美术等多种艺术要素,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在快乐的氛围下参与劳动活动,并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使学生认识劳动方式的多样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基于创意劳动的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制作卡车模型”创意劳动活动。首先,为了提高学生对模型的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卡车模型实物或图片,并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卡车模型的基本制作方法。其次,为学生准备制作卡车模型所需材料,如剪刀、胶水、纸板、彩纸、颜料等,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思考卡车模型的多种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身设计思路,利用剪刀将纸板剪成卡车的主体形状,并在彩纸上剪出卡车的车厢和轮胎等部分,用胶水将卡车主体和其他部分粘贴,随后用颜料将卡车模型涂抹上自己喜爱的颜色,以提高卡车模型的视觉效果,从而通过创意劳动活动的有效开展落实“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艺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组织种植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能力

种植是生活中常见的劳动形式,种植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让学生了解日常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的来源,使学生珍惜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基于“五育”融合的种植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掌握基本的劳动能力,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条件,促进学生生活阅历的增加。在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悉心照料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在长期劳动的坚持下,耐心等待植物的开花结果,享受收获的喜悦,激发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同时,种植活动通常需要学生团队合作,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在互帮互助中提升劳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种瓜、种豆”为主题的种植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种植技巧。首先,在组织种植活动前征求学生的意见,为学生提供黄瓜、南瓜、冬瓜、大豆等种子,使学生基于自身喜好进行选择。其次,为了确保种植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在校园内开辟种植园区,并为学生准备参与种植活动所需材料,为学生讲解种植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还应根据班级人数及学生选择的植物类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使学生在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分别完成播种、浇水、施肥等工作。最后,当种植完成后,要求学生定期照料植物并进行记录,保障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培养学生的耐心,使学生经历种植活动的全过程。

(六)加强家校共育,常态化劳动教育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除在学校内开展劳动教育外,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获得家长支持,通过家校共育常态化劳动教育,保障劳动教育的持续性。

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并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衔接。家长可以根据学校的教育要求,在家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校劳动教育任务。同时,家校融合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劳动资源,使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与学校开展的劳动课程实现优势互补,在参与家庭劳动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各种劳动技能的理解,从而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促进小学劳动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教师应建立家校沟通机制,与家长分享劳动教育相关内容,并了解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期望,相互分享劳动教育资源,以迸发更多灵感,采取更加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方法,提高劳动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定家务劳动计划并通过网络发送给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共育体系,让学生可以在家中积极参与劳动活动。此外,教师可以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劳动教育方面的进步,使家长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活动,实现常态化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五育”融合为小学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劳动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应了解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意义,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积极利用劳动教材开发各项劳动活动,如手工劳动、日常劳动、泥塑劳动、创意劳动、种植劳动等,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校共育实现对学生的长程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泥塑五育劳动
泥塑玩具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