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
119.76平方公里的“试验田”,以湖南省万分之六的面积,贡献了湖南省近三成的外贸、外资额。
2020年9月,涵盖长沙、岳阳、郴州3大片区的湖南自贸试验区应运而生,这片土地正在崛起成为改革开放高地。
如何解码湖南自贸试验区“成绩单”?与一揽子制度创新成果密不可分。
三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打造国际投资贸易走廊等7大重点领域,深入实施了119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两批共计84项特色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属全国首创,26项入选2022年和2023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7项被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在全国复制推广和推介。商务部研究院评价显示:湖南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质量步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方阵。
制度创新不是要形成“政策洼地”,而是按照能放、尽放、并管好的原则赋予湖南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发展权,构筑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强力“助推器”。
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湖南省授予自贸试验区更大自主权。2021年首次下放97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根据运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2023年第二次调整了一批省级赋权事项,其中直接下放6项、优化审批服务11项、变更下放情形5项、收回赋权和取消审批12项,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湖南样本。
2023年7月,长沙、株洲、湘潭、邵阳、怀化等12个市州的24个经济功能区授牌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首批设立的协同联动区,将与湖南自贸试验区对接合作、资源共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自贸试验区地理和政策“扩围”,放大制度创新外溢效应,实现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延伸、区域联动、功能互补和产业协同,拓展改革创新探索的深度和广度,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外资外贸是发展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湖南自贸试验区奋力打造稳外贸稳外资新范式。
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方面,湖南自贸试验区出台了《支持长沙片区融入“一带一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实施方案》,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节点,抢抓RCEP市场新机遇,举办“通道进市州、RCEP进园区”等系列活动。2022年,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46.4%、27.6%。
在建设国际投资贸易走廊方面,长沙片区建设了国际金融港、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国际服务平台,吸引全球要素资源集聚;打造芙蓉标准化产业集聚区,加强与马来西亚标准局互认合作,打通进入东盟市场绿色通道。
在關税问题方面,岳阳片区在全国首创了“内河运费不征关税”。2021年9月,岳阳片区正式启动试点,给内河口岸和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
2023年5月,海关总署下发操作指引,在全国海关实施内河运费扣减新举措,所有在内河港口上岸的进口转关货物,都能享受税费减免政策。这标志着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探索首创的“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制度,在全国推广。
另外,自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长沙海关加强制度创新,围绕《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目标要求,扎实推进湖南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实施,指导推动湖南邮政长沙国际邮件监管中心建成兼容“邮、快、跨”三种不同业务类型的分拣流水线,实现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三种业态同场监管,配置智能审图CT机6台,日均处理能力提升6倍,实现24小时全天候通关,压缩通关时间50%,节约综合运输成本30%。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已获批设立的21个自贸试验区中,湖南自贸试验区是唯一定位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改革创新试验田。
湖南自贸试验区运用区块链技术,成立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开立了首笔区块链保函,创新“人民币信用证+保兑+跨境融资”业务模式,并率先在“对非本币结算贸易”模式上开展试点,打通与尼日利亚跨境人民币直接清算渠道,开通6个非洲国家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实现了肯尼亚先令、尼日利亚奈拉等6个非洲小币种对人民币挂牌直接交易。
产业兴则经济兴,区域竞争的关键是产业和产业链的竞争。湖南自贸试验区作为内陆开放的桥头堡,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部崛起、制造业强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方面,聚焦湖南特色及长沙、岳阳、郴州三个片区的特色和重点产业,提出了特色鲜明的差别化试点任务,探索片区联动、协同高效、竞相发展的新模式,着力于“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三大战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打造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
目前,三大片区产业定位和布局清晰,差异化发展你追我赶,来势喜人。
首先是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2022年长沙工程机械实现总产值约2000亿元,长沙片区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海外营收同比分别增长47.19%、72.6%、512.04%、68%;上汽大众、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等基本形成了集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汽车全产业链,整车产能突破100万辆;长沙片区已集聚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1家、省级“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6家;新集聚长沙片区的105家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企业试单不到一年时间,出口货值已达4.95亿元。
在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5G工厂名录》中,长沙有4家企业入围5G工厂。5G工厂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有力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是对非经贸合作先行区加速形成。重点建设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中非客货运集散中心;在非洲农产品准入、标准化合作、新型易货贸易、物流通道建设、农业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马拉维领事馆落户长沙片区;2022年长沙、岳阳、郴州三个片区对非贸易分别同比增长2.1、5.7、1.5倍,伴随着湖南产品大量销往非洲,从非洲进口的咖啡、坚果、橡胶等优质农产品以及矿产品也已经形成了省内10余条新的产业链。
三是一大批新兴产业加速集聚。跨境电商、融资租赁、保税维修再制造、平行进口、市场采购贸易、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现代种业、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大量集聚到三个片区中發展。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
10天签约、100天过渡厂房第一台机组下线、177天新厂房竣工投产……都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
湖南自贸试验区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诉求。针对外国人来湘工作,实现海关疾病检疫、外国专家工作许可、中国居留许可一站式管理服务,审批环节缩减一半,审批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快10个工作日;通过“一码集成”规范涉企检查,实现服务监管无事不扰;定制涉税服务助力新设企业快速安家,新设企业最快可在10分钟内办结,开办涉税业务、出口退税时间比全国平均快3个工作日;探索知识产权数字化前置保护新模式,实现企业研发从概念到商业化全流程存证、全周期溯源……
郴州片区首创“企业服务专员+重点项目服务专员”两员服务机制,让企业项目体验到了自贸速度,为企业营造“亲”上加“清”的政务环境,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向湖南集聚,以更优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在“两员服务机制”获湖南省推介后,郴州还创办政企“早茶会”“自贸夜话”联企品牌,发起“早茶夜话,晴攻雨读”的助企联企新模式。
2023年3月,长沙片区临空区块出台《自贸临空区营商环境4.0版实施方案》,17项任务37条举措优服务暖企业,对市监和工程项目建设行政审批事项持续开展流程优化工作,开启了审批更快、成本更低、服务更优、效率更高、获得感更强的园区营商环境4.0时代。
此外,长沙片区经开区创新推出了“营商环境闭环监测响应新机制”,通过对从业人员、企业发展、创新要素等领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和解决区内产业发展出现的堵点和问题,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经营主体满意度,为动态监测和优化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探索了新路。这一系统是全国首个针对产业园区监测营商环境数据分析监测平台。目前,长沙经开区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第14位,营商环境位居第7位。
制度创新是一场持久战,湖南发展的主场在哪里、难点堵点在哪里,湖南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就要延伸到哪里,自贸试验区向前推进的每一步都与制度创新密不可分,这也是湖南自贸试验区取得超常规发展的关键所在。
未来已来,湖南自贸试验区将发挥出更大的制度优势,让更多制度成果不断“显化”,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中部样板注入湖湘力量!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