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霜
坐在教室,静静地品读刘亮程的《一个人回来》。刘亮程的文字,就像黄昏里细细飘飞的沙,以日落时分的最后一点余晖为映衬,细细诉说着村庄、牲畜、人在风中的故事。
《一个人回来》中写他回到故里,却发现村子变了模样,旧时的痕迹只剩下几分,过去的人也放下了锄头,不知往哪儿搬去了,只剩下断壁残垣和厚厚的尘土……人早些时候踩起的尘土,在他回来时,开始慢慢往下落,落在脚下和身上……他还梦见自己深夜里在村子顶上飞,村里的人也都在上面飞着,就连村子里的房子也有自己的梦,在人们酣睡的时候,抛下人飞向人所不知道的远方。有的人醒来惊愕,眼前竟是一片光秃秃的荒野——刘亮程自己一个人再回到这片故土,也像那梦中乍醒的人,见眼前只是一片荒芜。
我并未完全把握,他平淡朴素而又略带伤感的文字里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只是觉得自己好像也跟着他的梦在黑夜里飞。我在他的梦里看见了荒田,看见一抔抔尘土在村子里越积越厚——一种静寂的孤独,虽不能说是甜蜜,却甘愿浸于其中。
“许多年前我握住过这里的缕缕阳光。我知道每天的太阳,从哪几棵白杨树梢间升起,又从哪一棵槐树旁落下去。空氣中黄黄的满是尘土。”而这时,仿佛我不再属于教室,此时混浊的阳光从“我”伸出的手指间穿透而去,仿佛再也不能被抓握住……故事外的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对着我们曾十分陶醉、十分依赖的事物,更或者是一种理想轻易挥手别离,随意转身,把过往遗落在身后。直至终于有一天,蓦然回首,惊觉无可把握的悲哀。
现在,我好像有些明白刘亮程之前说的那个梦。人总是渴望背叛,渴望逃离,却不知过往的印记有一天也会背叛自己。当往昔生命的眷恋、生命的证据匿失,背叛逃离者终将陷入不可把握的生命之程——回来时,眼前只剩漫漫的尘土,而自己不过是其中正落下的一颗,但对过往的追念和怅然却似黄土墩一般沉重。
听着刘亮程的故事,我好像也听见了自己心里落下的尘埃,曾经的某种质朴的追求、某种动心忍性的感动似乎也随风化为尘土,在这一刻齐齐落下……又或者它们早已是委泥沾地的荒芜,只是茫然远行的我,一直不愿做那蓦然回首的人。
刘亮程在静静讲着他村庄里风中的故事,我明白,那平静的文字里流淌的是不平静的悲伤。而听故事的我,已不由自主,泣不成声。
评点:成玥
一篇读后感必须包含所读与所感两个基本元素,但所读始终要以所感为出发点,以所感为中心点。文章没有大段引用文本,而是在精心截取触发自己情思与思考的片段的同时,以阅读品味《一个人回来》这本书的意识流动、情感流动为脉络布局谋篇,从刘亮程文字带给自己的困惑与孤寂起笔,到深思体悟的过程,逐层深入,思绪在阅读的过程中碰撞流动。同时,恰到好处地补充作品中的文本,点明“飞”和“在风中”之所以能够触动作者情思万千的原因,最终体悟到深沉文字背后的“不平静的悲伤”,达成与自我思想碰撞后的和解,形成与作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