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人生,匠心传承

2023-03-03 13:31:41石见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5期
关键词:注射针古籍气囊

石见

他在故纸堆里缝补千年

古籍修复是一项技术活儿,“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是古籍中书写和流传下来的对于修复师的标签和要求。古籍修复师就像是古籍的“全科医生”,妙手回春,为古籍续命,让沉睡的古籍“起死回生”。

邱晓刚,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导师、江苏省非遗传承人。过去四十年里,经邱晓刚之手“起死回生”的古籍有成百上千本。

在旁观者看来,古籍修复师顶着“大国工匠”的光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淡泊,修复旧时光,让历史重生。但事实上,这是一个没什么“钱景”的行业,待遇不高,一生清苦无闻;有时候,一部古籍的修复需耗费数月甚至数年光景;古书拆装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陈年霉菌、微生物虫卵等,赤手接触多了,鼻炎、过敏都成了职业病……这份高风险、低回报的工作,若非真心熱爱,少有人能坚持下来。而邱晓刚是个执着的人,他笃信着“干一行专一行”“择一事爱一生”,从清晨枯坐至黄昏,只沉浸于古籍的世界里,数十年如一日。

素材延伸

2001年,邱晓刚与其他两名发起人在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设立了古籍修复专业,使古籍修复技艺从传统的师徒传承走上规模培养之路。2007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我国古籍修复与保护事业迎来了发展壮大的历史机遇。2008年以来,保护中心已经举办了多届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提高班、研修班,培训修复人员近千人次。古籍修复师的队伍中,年轻人已成为主力,人数激增了10倍。

运用示例:我们通常可以用“厚度”来形容什么?它是一种尺寸和丈量单位,一本书,一沓纸,一款手机,一次降雪;也是丰富性的意指,一个人物角色,一个故事背景,一份历史记录,是时间来过、投入、留下的证明。

从曾经的学徒成长为如今的师者,像邱晓刚一样的古籍修复师还有很多,也正是这些大国工匠的坚守传承和锐意创新,让文脉流传,也让中国的古籍修复被国际认可、学习和效仿。

他在敦煌洞窟里修复时光

敦煌的文物,因时间的沉淀而弥足珍贵,却也因岁月的洗礼而留下伤痕。自20世纪40年代起,一群壁画修复师来到这片承载着厚重文明的土地,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守护敦煌的事业。

在壁画修复师中,乔兆广算是承上启下的中生代,他对敦煌的深情厚谊,已经持续了22年。敦煌研究院的前辈常告诉他们:“要想把壁画修好,就要了解它的价值、它的历史、它的艺术水平、它的珍贵。只有彻底了解以后再去修,才不会把它只当成一面墙体,有情感在里面,修出来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乔兆广非常认这个理。

对于壁画这样脆弱的古代遗迹来说,修复的影响尤其需要慎重考虑,若不能常怀“厚道”之心,只把它视为一种程式化的工作,那么修复很可能就成了破坏。对于乔兆广来说,修复壁画早已不单单是一份工作。那些倾注的心血,那些流经指掌的时间,还有他那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都同他所修复的壁画一样,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素材延伸

对于壁画起甲病害,国际惯用的修复工具是普通的注射针筒,但注射针筒很难控制注射量,一不小心注多了,粘合剂就会往下流,污染壁画。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誉为“壁画医生”的李云鹤老师看到小孩在玩血压计上的气囊,灵机一动,就把注射器和气囊组装起来,一举解决了控制注射用量的难题。如果不是李云鹤老先生对壁画的修复“念兹在兹”,或者没有长期反复钻研工艺的“厚积”,修复工具的创新又从何谈起?如今,每个壁画修复师随身携带的工具箱里,这个带气囊的针筒都是标配之一。

运用示例:以乔兆广为代表的壁画修复师们不懈地努力着,即便以生命的长度永远也无法触抵这条道路的尽头,他们也慨然无悔。他们不仅是在修复壁画,更是在守护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瑰宝和人类文明的记忆。多少赞誉都无法概括他们的事业,更无法概括他们为历史和文明所做的贡献。面对人们的赞誉,他们的回答只有坦然一笑:“走了,去看看下一个窟。”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注射针古籍气囊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我是古籍修复师
金桥(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1
高田气囊案
中国汽车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3
小鼠胚胎显微操作针的制作方法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一次性使用注射针的设计与应用1)
护理研究(2014年31期)2014-08-30 07:25:42
气囊助浮大型导管架下水可行性研究
肉鸡气囊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