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慧 廖 然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主要是以胸痛、胸闷、心律失常等症状为临床表现[1]。现阶段,临床治疗冠心病主要是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其可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情,但其在临床应用中总体疗效欠佳。中医认为根据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为“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并以肾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因此,临床可以补肾、祛瘀、化痰等为治疗原则[2]。通脉化斑汤主要是由黄芪、白术等中药材组成的一种汤剂,具有通络止痛、祛痰化瘀等功效,且具有不良反应少的优势,临床常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型心绞痛等疾病,且现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脉化斑汤联合常规西医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便寻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76例冠心病患者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鹰潭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划分为对照组(38例)与试验组(38例)。试验组患者年龄61~79岁,平均(69.64±5.48)岁;女性15例,男性23例;病程2~9年,平均(4.92±1.46)年;Ⅲ级7例,Ⅱ级26例,Ⅳ级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1~78岁,平均(69.53±5.36)岁;女性16例,男性22例;病程2~8年,平均(4.83±1.35)年;Ⅱ级27例,Ⅳ级3例,Ⅲ级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其基础资料不会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鹰潭市人民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对此研究进行审核,现批准可实施。
1.2 诊断标准西医参照《实用心血管内科诊疗手册》[4],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中医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肾虚痰瘀互结型。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近3个月内未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者;患者知情同意;伴有胸痛、胸闷、心律失常等症状及体征者;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等。排除标准:对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脉化斑汤、阿托伐他汀钙片过敏者;慢性感染性疾病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等。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71021,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100 mg),100 mg/次,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193144,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或国药准字H20051408,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 mg),1次/d,20 mg/次。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加用通脉化斑汤,组方:黄芪 30 g,法半夏、三七、川芎各10 g,党参20 g,牛膝、熟地黄、白术、补骨脂各 15 g。加水煎(400 ml),2次/d,200 ml/次。
1.4.2 观察指标2组临床疗效主要是从中医症状、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评定指标主要包括中医症状积分、颈动脉斑块面积、cIMT、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治疗前后,对2组使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评价其胸痛或胸闷、神疲乏力、气短或气促、心悸等证候,每项0~3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症状越明显;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面积、cIMT情况;分别取2组静脉血(约5 ml),离心(3000 r/min,10 min),取血清,检测方法:血清MDA、SOD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血清hs-CRP、TNF-α、MMP-9、LP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1.4.3 疗效判断标准对2组使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判定其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的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且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好转: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明显改善,且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且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下或未降低。总有效率=1-无效率。
2.1 临床疗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显效20例(52.63%),好转15例(39.47%),无效3例(7.89%),临床总有效35例(92.11%);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31.58%),好转16例(42.11%),无效10例(26.32%),临床总有效28例(73.68%),其中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胸痛或胸闷、神疲乏力、气短或气促、心悸积分降低,且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
2.3 颈动脉斑块面积 cIMT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且试验组比对照组小;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cIMT降低,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处于更低水平(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 cIMT比较 (例,
2.4 氧化应激反应血清LPO、MDA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降低,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处于更低水平;血清SOD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升高,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处于更高水平(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比较 (例,
2.5 血清CRP TNF-α MMP-9水平血清TNF-α、CRP、MMP-9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降低,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处于更低水平(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血清CRP TNF-α MMP-9水平比较 (例,
冠心病主要是由肥胖、高血压病、不良生活习惯等诱因导致机体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得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病症,近几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已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一大问题[6]。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作为冠心病的一种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其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等途径缓解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进而控制病情进展,但其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易发生转氨酶升高、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冠心病多是由情志、饮食、劳倦、脏器亏虚等因素导致机体血气运行不畅,内生血瘀、痰浊,使得脉络不通,从而诱发的一种病症,且其发病部位在心,并以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机[7]。通脉化斑汤中,黄芪可发挥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功效;法半夏可发挥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等功效;三七可发挥散瘀消肿、定痛止血等功效;川芎可发挥祛风活血、行气止痛等功效;党参可发挥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等功效;牛膝可发挥补肝肾、祛瘀通络等功效;熟地黄可发挥滋阴、补肾等功效;白术可发挥补气健脾、利水燥湿等功效;补骨脂可发挥补肾壮阳、固精缩尿等功效。以上诸药协同共行通络止痛、补肾活血、祛痰化瘀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胸痛或胸闷、神疲乏力、气短或气促、心悸积分、cIMT、血清CRP、TNF-α、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表明通脉化斑汤联合常规西医在冠心病治疗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提高临床疗效,与叶沃若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可通过升高动脉内皮细胞的氧自由基水平,并抑制清除氧自由基酶的活性,使得氧自由基蓄积以及发生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反应,进而破坏细胞膜功能与结构,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促进不稳定斑块形成,从而加重患者病情,而血清LPO、MDA、SOD作为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其中血清LPO、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可提示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加剧,病情恶化。现代药理学表明,川芎中的川芎嗪和阿魏酸、黄芪中的黄芪多糖、党参中的党参多糖主要是通过提高SOD活性,抑制血清LPO、MDA水平,进而保护循环内皮细胞,以改善患者的病情;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可通过调脂、稳定血管内环境的途径,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抑制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调节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9]。由以上得出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清LPO、MDA水平: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处于更低水平;试验组血清SO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处于更高水平,表明通脉化斑汤联合常规西医在冠心病治疗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损伤,与吴慧颖等[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通脉化斑汤联合常规西医在冠心病治疗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稳定斑块,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抑制炎症反应,且效果显著,值得后期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