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喻 吴鹏超
《素问·五常政大论》:“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早在《黄帝内经》中,对致病因素和生活地域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不同地域环境产生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对人类生存、生长有着一定的影响,应用因地制宜的观点看待问题。以开封沿黄地区为例,所造成的疾病发生发展与生活地域环境有密切关系。即因地制宜。
受下垫面和开封所处的季风气候区等因素影响,开封沿黄地区在本研究中定义为开封市东西大街以北至黄河的区域,也称市北部地区。市东西大街以南地区至开封区县交界地带为市南部地区。
通过华北(结合河南省)地形和平均风速分布,开封沿黄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与秦岭(伏牛山脉)交汇以东的黄河出山口地带,在季风气候区内开封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等因素的影响冬季风频率高并强烈。受地形影响由黄土高原的沙尘及北方、西北方的沙子随着风向向开封侵袭。而开封市内湖泊众多,也会形成区域性湖陆风环流。在大的气候单元内,开封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开封又地处黄河冲击而成的豫东平原,当地风沙较大,土壤以沙土为主。由于黄河在中游地区对黄土高原的侵蚀,黄河含沙量剧增,在黄河经过开封所在的黄淮海平原时河流流速迅速减慢,泥沙沉积在河岸、河底。在风的作用下,形成开封特有的沙土地质。录入开封地区大风天气气象资料[1]。见表1。
表1 开封地区1971年—2011年大风天气气象资料
以上为开封地区风力气象资料,根据 2010 年《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2]中的规定河南省大风预警的最低标准是极大风速≥7级或最大风速≥6 级[1]。结合本地区地理因素,开封大风天气年分布不均,受气压带与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影响,冬春季节开封大风天气频发。《素问·风论》言:“风着,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开封沿黄地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否与当地的气候环境——风有关,由此对这种情况做以下推理分析。
2.1 现代医学分析有些疾病的发生和风有密切的关系,风作为一种流动的空气,它常以一种“气溶胶”(Aerosol)的形式存在。赵振昌等[3]在对中医学“六淫学说”的认识中得出,风通过气溶胶的方式引起疾病的病毒有上百种以上,如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和Eclo病毒等。这些病毒作为致病因子均可归属于中医学“风邪”的范畴。“风邪”至少可以被认为是“传染性微生物的气溶胶”。结合开封地理环境,当地大风天数多,下垫面多为沙土覆盖,土质松散且干燥,加之开封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空气中湿度相对偏低,风所夹带的物质不易沉降,易被风带起形成沙尘。风沙流动,夹带各式各样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流动与人接触,就是导致人体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中医学分析风邪致病不仅是六淫致病因素之一,还是六淫致病因素之首。《医方考·中风方论》言:“风为百病之长,得天之象,故其发也暴”。风是春季之主气,风气盛行,可兼多邪,伤人致病,有引发种类之繁多,致病之广泛之特征,此为风邪。风虽在春季盛行,但是每个季节都会发生。风邪所导致的病,虽以春季多见,但四季均可发生。《素问·风论》言“风者,善行而数变”,风邪来去疾速,善动不居,变幻无常;其性轻扬开泄、动摇,且无孔不入。风邪侵入多从皮毛,引起外风病证。风邪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这些致病因素因地制宜,常常与生活地域环境密切相关,通过上述分析开封沿黄地区的风沙气候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体。当居民平素体虚或风沙气候过强大于人体适应范围时就会使人感到不适,甚至使人因邪致病。
根据开封沿黄地区的地理环境试猜想常在此地区引起以下病症。
3.1 变异性咳嗽李燕等[4]在治疗变异性咳嗽的相关研究中认为,过敏性咳嗽以咳嗽为主症,可伴有干咳少痰, 咽痒,呈剧烈咳嗽,夜间加重。生活中的灰尘、看新报纸、讲话、冷空气及异味等刺激或者感冒病毒侵袭容易诱发或加重。中医学上将该病归属于“风咳”范畴。风性清扬开泻,多袭卫表,可见风寒袭肺、风热犯肺,周亦农[5]在过敏性皮肤病的研究中认为此类疾病燥伤肺等风邪伤肺卫之证。
3.2 过敏性皮肤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指人的机体受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的刺激后产生相应的抗体或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后,在体内引起体液或细胞性免疫反应而导致人体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有湿疹、荨麻疹、药疹、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等。中医学认为: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性善动不居,游走不定。“数变”指风邪致病变化无常,发病迅速。当人体素体偏虚,肺卫不固,风淫入侵,常致病皮肤。如:瘾疹,表现为皮肤瘙痒。疹块发作时无固定的地方,此起彼伏,出没迅速,时隐时现。
3.3 头面神经性病风为阳邪,易袭人体上部,如头面等部位。“犯贼风虚邪,阳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当人体平素体虚,无力抵抗风邪,风邪循经上行,因头面为诸阳之会,故常见于头痛、眩晕、面瘫、抽搐等头面部疾病。
3.4 脾胃病根据五行学说推理:风为肝木之主气,当(肝)风过度易伤脾土。脾主运化,肝主疏泄。当肝过盛或者过弱,都会出现相乘,或者相侮的关系,从而出现脾胃相关疾病。如《医门法律》云: “风邪伤人,必入空窍,而空窍惟肠胃为最。风既居于肠胃,其导引之机,如顺风扬帆,不俟脾之运化,食入即出,故飧已即泄”。即为肝气乘脾之泄泻。疾病的发生发展基本为风邪直接或间接引发。
4.1 数据采集接下来利用中医六淫辨证、三因制宜、地理学等相关知识相结合,前往开封市按照设定区域随机收集调查1001例居民,说明本次需要调查的情况,询问当地居民所常见疾病或常在自己身体中发生的疾病或让自己感到不适的情况,以六气中风、寒、湿、燥、热(暑气兼湿,在当地地处温带季风气候,气候中暑湿并见居多,因此归为湿气中;气候中火与热可为同义,故在调查中火归为热统计)为当地气候发生项。当1项气象因素发生频次1年中大于3个月或感到严重不适的定义为严重;发生频次1年中大于1个月且小3个月或感到中度不适的定义为一般;发生频次1年中小于1个月或感到轻微不适或无不适的定义为轻微。做出表格由当地居民填写。汇总后如图1所示。
图1 采集样本病种分析
在调查的样本中,风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占比最高,其次是燥。之后进行大数据统筹分析并以城市南部、北部作对比查看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做出总结。见表2。
表2 不同气候对人体影响情况
4.2 数据分析
4.2.1 样本频数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咳嗽(风燥)、感冒(风寒)、皮肤病(瘾疹)等占最大,与上述猜想相近。
4.2.2 分析风邪病和气候关系与城市南北部关系对比为了分析风邪病与气候多风的相关性,首先收集数据中的风邪病进行赋值接着讲每行的风邪病数据进行汇总,再与风多的气候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他们的相关性系数。见表3。
表3 风邪病与气候风多关系差异
可以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为0.121,且P<0.05,说明相关性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下来为了城市南部和城市北部的患风邪病的情况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对其分别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过程:假设检验过程:0假设:城市南部和城市北部的患风邪病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假设:城市南部和城市北部的患风邪病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用方法名称:独立样本t检验,SPSS主要输出结果风邪组统计。见表4、表5。
表4 风邪病城市南北部差异性
表5 风邪病独立样本检验
观察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后发现,其0假设为2个组的方差相等,看假定等方差的显著性,P=0.163,说明接受0假设,即2个组别的方差相等。也就是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的方差是相等的。
4.3 数据结论接下来以假定等方差的结果为最终检验结果。t=0.095,对应的P=0.003<0.05拒绝0假设,此时0假设为独立样本t检验的0假设,即城市南部和城市北部的患风邪病的情况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城市南部和城市北部的患风邪病的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为了分别研究城市北部和城市南部患风邪病和风多的关系,将城市南部和城市北部的相关数据分开之后进行分析,城市北部的风邪病与风多的sig=0.001<0.05,符合要求,而相关性系数为0.146,与城市总体的风邪病与风多的相关性的基本一致。见表6。
表6 城市北部风邪病与风多的关系
城市南部的风邪病与风多的sig=0.063>0.05,不满足统计学规律,因此可以大致认为在城市南部,患风邪病与风多并无太大关系。见表7。
表7 城市南部风邪病与风多的关系
通过相关统计学分析,可以得知开封沿黄河地区所患风邪病的人与风多天气相关性偏弱,可能风邪是其中之一的因素,也可能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体应对气候异常的能力增强。又对城市南北部差异性做了相应对比发现,其南北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比气候风力对比,城市北部的风力大于城市南部的风力,故城市北部较易受风气影响造成疾病。因此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开封市北部受气候影响患风邪相关疾病有一定关系,但是关系不是很大,这可能与当地人的身体素质、体质差异、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着一定关系,对于城市南部人群患疾病的因素与风气我们此次研究中并未查找到相关性。
针对此次对开封沿黄地区环境的特殊性分析,今后在疾病的预防、治疗、预后方面更需要结合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气候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综合思考处理措施。目前下面有几种方法可以在实践运用。
5.1 辨证论治通过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等一系列辨证方法发现病变的性质、部位等情况,并结合《素问·异法方宜论》所讲“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因地制宜利用气候地理条件对人的影响科学有效的论治疾病。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疾病发生发展速度,缩短疾病治疗时间。
5.2 未病先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增强体内正气,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情志有和的养生原则,通过中医药的方法,调节机体状态,提高自身免疫力。例如《遵生八笺》中记载了许多养生的方法,像对“香药”的运用,包括熏烧、佩戴、涂敷、内服、蒸脐等[6]。香药佩戴或焚烧或是服食,能够产生愉悦的气味,清心悦性,放松人的心情,起到养生的作用。结合三因制宜,面对开封地区风邪盛行的环境,因时、因地、因人合理利用香药。结合开封气候如冬春季节风气盛行,香药可增添:防风、荆芥、川芎等祛风药物;夏季水湿盛行,香药可增添:藿香、零陵香等健脾化湿药物。秋季燥邪盛行,可运用梨皮、麦冬或利用五汁饮[8]减少燥邪犯肺的可能。
5.3 已病防变《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结合开封风气盛行,风者,肝之主气也。肝气过剩必然会相乘与脾土,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若素体已病,根据当地气候应更加注意脾胃功能的健运,通过强化脾胃功能,加强人体后天之本,五脏得胃气才能通利,最终有效防止病邪传遍,加快病愈可能。
5.4 善用风药风药一般是指具有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作用的药物。 针对外风,可用风药中的解表祛风药; 针对内风,应在虚实辨证的基础上应用息风止痉药[8]。结合开封当地风气盛行,善用风药主要指善用祛外风药。①风药的利用可以减少风邪对人体的影响,使肝气条达,肝气条达,经络气血运行流畅。②风药的利用可以祛风盛湿,配合甘温之品减少风邪盛行导致的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之证。可谓是一举两得之法。
综上,为当下可用这些方法应对这类问题。更希望在今后的医学道路上可以找到开封沿黄地区引发风邪致病更有优势的处理方法。
通过调查开封沿黄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常见疾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反映出中医学中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从而可以提前进行预防和治疗,有利于指导临床工作。由此及彼,通过各地域的相关地域气候分析,可以反映出相关疾病,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为人类健康长寿提供有力的保障,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