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珩 WANG Shao-heng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城市交通道路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巨大的工程,涉及的参与单位众多,在这些单位不断合作、专业化程度不断加大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接口问题,为此,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接口管理成为交通道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接口问题普遍存在于城市交通道路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接口问题的复杂多变致使接口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它不仅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以及成本有重要影响,还占用着各参与单位大量的管理资源。因此,制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对保障施工期间周边居民的交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施工期交通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内研究大多通过分析道路施工区交通运行特征,研究道路施工区多路网容量的影响,结合施工特点提出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国外研究较为细致,以服务水平(LOS)、服务质量(QOS)等定性和定量指标评价施工期对交通运行各方面影响等。研究表明,基础设施施工对周边交通影响较大,显著降低道路服务水平。关于优化施工组织方案,验证保障措施的相关文献较少。同时,各个项目所面临的施工环境、交通环境差异较大,结合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的施工环境,对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进行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以市区域内一条东西向城市主干路为例分析。现状道路红线宽度为34m,双向4车道规模。道路提升改造段全长约2.2km,设计道路红线宽为40m,设计车速为60km/h,双向6车道规模,如图1所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路面改造恢复、管线工程、道路交通设施(排水、交通设施、路灯、公交站点)、景观绿化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等。为城区道路交通网络“一快一主五次”中的“一主”,是区块内的主要交通通道,与高架衔接转换,联系主城及滨江。工程北邻铁路沪昆绕行线,下卧地铁4号线,地下涉及DN1000污水压力管、DN1000给水管、燃气干支管、国防光缆、10kV电力管线、110kV电力管线等重要管线,施工条件极为复杂。
图1 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线位图
路段沿线相交道路有8条,其中信号灯控制交叉口5个、右进右出交叉口3个,支路开口数量较多。区域路网缺乏南北向的通过性道路。隧道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将占用部分路段施工,道路提升将与之江路工程产生叠加影响。工程周边路网分布情况见图2及表1。
图2 24h交通流量分布
道路沿线路口各方向车道数量,沿线路口大部分渠划为3进2出。路段流量较大路段为东段,早高峰进入立交流量较大,达到2000pcu/h,交叉口周边拥堵状况较为严重,排队溢出现象明显,交通延误较大,晚高峰流量相对较小,总体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在可接受范围内,其相邻路段饱和度较小,服务水平在B-C级,见表1。
表1 研究范围内路段交通运行情况
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以服务工程建设为主要目的,最大限度降低占道施工对周边现状交通的影响。按照合理控制施工区域及工期,满足沿线单位居民基本出行,优先保障行人、非机动车及公交车通行,满足机动车正常通行条件,安全与效率兼顾,时间与空结合等原则进行交通组织。考虑错时施工,分流保通,分段进场,分解影响,力求达到施工便利,交通顺畅。
结合路段交通现状,以及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涉及的雨污水管道施工、道路整体路基、路面更新及拓宽等主要建设内容。按照“调、控、保、疏、引”的思路,时空统筹协调维持交通秩序,增加路边借地,调整施工工序,优化施工方案;控制货运交通,外围进城车辆;力保核心区域,高峰通勤,周边到发;疏导施工沿线,出城车流,毛细之路车流;引导公共交通,错峰出行。
3.2.1 施工重难点因素
路段为主城区西南片区主要的进出城通道,交通流量大。工程北邻铁路绕行线,下卧地铁4号线,地下涉及DN1000PCCP污水压力管埋深1m左右且年代久远,DN1000给水管埋深1m、燃气干支管埋深0.8-1m,国防光缆、10kV电力管线、110kV电力管线等重要管线,施工条件极为复杂。铁路用地征拆、电力和弱电管线迁改工期不受控,在现状运营地铁线正上方施工要求严格。
3.2.2 施工进程及工序
工程涉及占道时间较长的主要施工内容有道路翻建拓宽和雨污水管道新建。其中道路翻建拓宽,由现状的34m宽双向4车道断面调整为40m宽双向6车道断面,由路基塘渣层换填至沥青面层施工。
项目预算为总工期420天,按照先深后浅的施工顺序,共分为3个主要阶段施工。第一阶段:围挡现状道路中央,实施雨污水管道新建及现状道路翻建至粗粒式沥青面层。第二阶段:围挡现状道路北侧,施工北半幅道路拓宽。第三阶段:施工现状道路南半幅道路翻建。
3.2.3 施工交通设计
根据交管部门要求,施工期间路段保持双向4车道,路口东西向保证3进2出以上,结合雨污水管道设计管位及开挖方案,施工围挡区需保证15m宽作业区。现状道路双向4车道+2非机动车道+2人行道,为保证双向4车道通行,首先对侧分带、非机动车道进行处理,作为施工期保通道路,施工区限速40kn/h。
第一阶段:围挡路段道路中间,南北两侧双向4车道通行,原人行道改为人非混行道。路段东西方向渠划为4进2出,其余路口保证3进2出。施工雨污水管道及现状道路翻建,中分带按照保通道路标准临时恢复。以保证第二阶段围挡南侧双向4车道通行。
第二阶段:围挡段路北半幅,围挡南侧增加一个人非混行道,机动车道双向4车道通行,原南半幅人行道改为人非混行道。施工期北半幅道路翻建、拓宽及人行道施工,机非隔离带按照临时保通道路标准恢复。新建非机动车道按照临时通行机动车道适当优化道路结构设计。
第三阶段:围挡段路南半幅,机动车道双向4车道通行,北侧新建人行道按机非混行临时保通,原南半幅人行道仍为人非混行道通行。
上述三阶段总体交通组织安排,除主要路口外,基本能够满足施工区全覆盖。每阶段分段实施。针对路口施工,特别是高架道路现阶段施工需专项分析。
路段沿线流量较大的路口以东的3个路口,服务水平达到E-F级,其余路口流量相对较小,服务水平在B-C级。
施工期间主要影响的道路为路段和沿线相交道路,其中路段以西现状流量相对较小,服务水平可维持在C-D级,总体影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而路段以东,现状流量较大,为常发性交通拥堵路口,施工期间路口西口渠化为4进2出,确保施工期间路段服务水平维持在E-F级,如图3所示。
图3 施工期道路服务水平预测
由于地铁站结构施工,恢复后的雨污水管中心相距8m左右,第一阶段围挡同时围入两种管道,不能满足路口4进2出要求。参建各方根据管道检测结果,发现该段污水管整体运行状况良好,仅有一处点状破坏,且本段管道为上游端污水主管。最终提出对本段污水管进行内衬修复的设计优化。
路段的十字路口,车流量大。经优化施工组织分五期围挡施工本段道路。同时为保证道路施工质量,各期围挡之间重叠3-4m,对路面结构搭接处进行专门处理。
高架段,现状东向西方向为5(2直3左)进3出,西向东方向4进(3直1右)3出,道路两侧分别为加油站和房屋建筑,无地可借,且有公交车停靠。针对车流量巨大,公交车班次多占道久的特点,对西向东方向车道进行试围挡,使用反光锥隔离机动车道进行尝试,试验结果表明,占用任意车道都会引起车辆拥堵至道路匝道口,封闭路口左转车道,将左转车辆疏导至车流量少的道路可大大降低堵车现象。
该路段下高架2车道,地面1车道。车流量大,下高架车速快,且有公交车下高架后70m进公交站,与地面车道交叉,极易因公家车进不了站而堵车。经道路检测,该路段弯沉值小,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参建各方对该路段进行设计方案调整,仅对道路面层进行更新,且在夜间施工,减小对日间交通影响。
路段为进出主城区的交通要道,车流量时间分布极不均。早高峰及节假日结束西向东进程流量巨大;晚高峰及节假日前期,东向西出城方向车流量大。针对上述特点,采取移动保通道路中央护栏的措施,一旦发生严重拥堵,将中央护栏及时向北或向南偏移1个车道。
此外,优化管道基槽开挖形式,全部采用钢板桩支护,减少开挖占地范围,尽量缩窄施工围挡宽度;设置施工期临时智能交通,实时调控路口通行时长;与属地交警紧密配合,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立即上报属地交警,及时处理事故车辆等均为有效缓解交通压力的有效措施。
纵观整个施工期,除五一、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外,保通道路基本未发生严重拥堵显现。根据工程案例,按照“调、控、保、疏、引”的思路,动态调整施工期交通组织,是在保证工程施工前提下,降低施工对交通影响的行之有效的交通组织设计思路。本工程涉及邻铁、邻地铁、接高架、城市主干道等施工特点,可为类似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