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 ZHANG Dong;苏珊 SU Shan;姜吉星 JIANG Ji-xing;王海燕 WANG Hai-yan;丁文文 DING Wen-wen
(①青岛市计量技术研究院,青岛 266000;②青岛市崂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 266000)
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及其应用,在现代治理体系中,计量是科技、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工业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量测试工作,科学的计量测量方法是保证现代化产业生产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提高效率的根本措施。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先进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22〕15号)中,指出“统筹规划建设省、市、县三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健全完善部门(行业)计量标准,加快企业计量标准建设,推动时间频率、流量等国家计量标准项目落地山东。满足量值传递扁平化和计量数字化转型需要,逐步建成以省级计量技术机构、计量区域测试中心为核心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立体化计量保障体系。”在国家政策、山东省政策的支持下,回顾“十三五”期间,青岛市的计量发展情况,结合地方实际,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要求,推动青岛市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为“十四五”规划提供借鉴和思路。
客观评价计量能力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计量检定能力、计量技术人员等众多因素都有影响。笔者查阅计量资料和文献,列举计量评价项目中文献列举次数较多且重要的20个指标[1][2]。这20个指标包括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指标,考虑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运用德尔菲法进行模糊层次分析后,选取8个因素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回顾“十三五”期间青岛市计量体系的发展情况,评估青岛市在山东省的整体水平,并与对标城市深圳市的部分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在与计量专家沟通并参考计量产业的发展并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列示20个影响计量能力发展的指标如表1。
采用德尔菲法对列举的20个指标,由多名专家匿名根据表1全部影响指标中给各指标赋予权重,进行至少3轮以上征询、归纳、统计、反馈后,直至各位专家不再改变意见时,综合专家意见,形成既综合又简明的共识,利用层次分析法[3]和模糊数学法[4]结合表2处理过程:
表1 计量能力评价指标
表2 层次分析法标度比例标度值
求解评价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上文所列20个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结合表2,通过计算机编程求解评价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标准权重。得影响因素指标的标准权重表3。
表3 影响因素指标的标准权重表
综合权重排在前8位的指标分别为:计量检定能力、计量校准能力、计量技术人员学历、强制检定项目覆盖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数量、一级、二级注册计量师比重、计量技术规范、产业计量服务平台。
1.2.1 计量检定和校准能力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市县三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共具备计量检定能力6788项、计量校准能力6657项。其中,山东省计量院计量检定634项、校准740项。笔者查阅深圳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相关网站,了解到该院目前可进行1300多个参数997个检定/校准项目。青岛市计量检定500项、校准504项。青岛市计量检定和校准能力较山东省计量院、深圳市计量院仍有差距。
1.2.2 强制检定项目覆盖率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实施强制管理计量器具目录技术规范》,强制检定项目共89项。除去铁路行业授权4项和省内无强检需求4项,其余81项中山东省具备79项检定能力,覆盖率达到97.5%。截至2021年底,青岛市强检能力总数为48项,其中一级目录42项,二级目录48项,覆盖率为59.23%,与强制管理计量器具目录中的检定项目仍有较大差距,作为国家法定计量机构,仍需加强强检项目的建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与渗透,2023年青岛市计划将首次开展辖区内充电桩的强制检定工作,保证充电桩贸易结算的公平性。
1.2.3 计量技术人员能力分析
“十三五”期间,全省计量技术机构人员总数为4613人,其中计量检定人员2772人,占计量技术机构人员总数的60.1%。在计量检定人员中,全省一级注册计量师注册数量为397,二级注册计量师注册数量为679人,分别占计量检定人员总数的14.3%和24.50%;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268人,中级职称800人,分别占计量检定人员总数的9.7%和28.9%;研究生学历176人,本科学历157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8%和34.14%。
青岛市计量技术研究院总人数为171人,平均年龄39岁。其中计量检定人员113人,占计量技术机构人员总数的66.08%。在计量检定人员中,一级注册计量师注册数量为31人,二级注册计量师注册数量为22人,分别占计量检定人员总数的27.43%和19.46%;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46人,中级职称33人,分别占计量检定人员总数的40.7%和29.2%;研究生学历61人,本科学历7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5.7%和42.7%。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现有员工近1836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17人,硕士333人,高级职称111人,逾50名员工担任各类国家级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技术评审、考核组专家和国家名牌评审专家组专家。
可以看出,青岛院注册计量师人数占比偏低,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较高,有较高的人员素质,应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
1.2.4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情况分析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是统一量值的法定依据,是开展法制计量和实施计量监督的基础,具有公证和仲裁作用。截至2022年底,全山东省共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387项,集中建立在省市县三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其中,山东省计量院401项。
2022年度,青岛市计量技术研究院共维护社会公用计量标准73项。其中新建PM2.5质量浓度测量仪标准装置等28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完成非自动衡器检定装置等45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到期换证工作,极大提升了量值传递能力。累积维护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共计303项。副省级城市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累积维护286项,对标城市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累积维护358项。
1.2.5 计量技术规范制定情况
截至2020年底,青岛、潍坊和济宁3市有关单位近3年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起草并发布了JJF 1800—2020《气溶胶光度计校准规范》、JJF 1888—2020《氯化氢气体检测报警器校准规范》、JJG 564—2019《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等6项计量技术规范,健全完善了计量技术规范体系,促进了行业计量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的提升。
1.2.6 产业计量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分析
积极推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服务全省十强产业、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青岛市在环境监测仪器等领域建设有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产业中心概算总投资额为5698.7万元,现已投入资金约2360万元,累积新建、复核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数量达64项,通过CNAS认可的校准和测量能力185项,CMA认可的检测能力4项,型式评价能力6项。
根据选取的8个主要评价指标,笔者分析了青岛市在计量检定和校准能力、强制检定项目覆盖率、计量技术人员能力,产业中心建设等领域目前的情况。结果表明,青岛市计量技术人员能力较为突出,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近80%;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35.7%。计量检定和校准能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对标济南市、南京市、深圳市,青岛市维护总数基本与之持平。目前青岛仅在环境监测仪器领域建有产业中心,对标深圳市,共建有6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分别涉及为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核电运营、医疗器械、石墨烯材料、电动汽车产业、激光产业,这些产业均为国家高精尖发展方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22〕15号)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0个以上,服务先进制造业企业3000家以上,引导发展100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计量器具、传感器、仪器仪表生产企业,15家标准物质生产机构,培育2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青岛作为新一线沿海城市,应该紧跟政策导向,发挥海洋、轨道交通、时间频率计量优势,大力培育计量产业,在此基础上加速转化产业计量成果,推动岛城计量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