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解放区图书馆建设的历史考察

2023-03-02 06:00刘显利焦传秋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解放区东北图书

刘显利 焦传秋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1]。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正确方向和道路,是我们党在一百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 同样,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发展行稳致远,离不开我们党对其历史规律的总结与反思。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解放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表现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全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的过程。 这种时代背景对当时的图书馆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受战争形势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图书馆只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虽然发展环境恶劣,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并没有停止,而是在党和人民的不断探索中得到持续推进。 东北解放区图书馆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建设起来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适应时代背景,推进图书馆的发展进程。

1 东北解放区图书馆建设的历史背景

东北解放区图书馆受战争环境影响,发展环境恶劣。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充分意识到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开始经略东北。 1945年4 月23 日,中共七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 针对东北地区的形势,毛泽东在会上作出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东北四省沦陷最久,又是日本侵略者的产业中心和屯兵要地,因此应当加强东北地区的工作,准备收复失地[2]。同年9 月,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东北地区的工作成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局,不断加强当地的建设和发展。 9月19 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与部署的指示》,为我们党在东北地区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政策条件。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制定后,中国共产党抽调大批干部挺进东北,创建了东北解放区,积极领导当地人民恢复东北的主权。 但是,国民党同样十分重视东北地区的战略位置,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后将“收复”东北三省作为国民党最迫切和最主要的目标。 因此,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于1945 年11 月向东北发动了武装进攻。 从此,内战的烽火在东北境内燃烧起来,东北解放区图书馆的建设过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逐步进行。

东北解放区图书馆的建设深受战争形势的影响,在战争中抢救珍贵图书资源是党和人民建设图书馆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保护好图书资源,不仅对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战争等极端情况的破坏,可能会导致一些图书资源毁于一旦。 因此,在战争中抢救图书资源的任务尤为重要和艰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进犯东北,肆意烧杀抢夺,对一些珍贵图书等文物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严重违背了人民意愿。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取得全面的胜利,东北党组织和解放区野战部队主动撤离沈阳、长春等大城市,在周围地区发动群众,大力清剿土匪势力,积极推动土地改革运动发展东北经济,发展地方武装并壮大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 这些措施为东北解放区图书馆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也有力推动了东北根据地的发展。 1946 年4 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党中央的科学决策指挥下解放了哈尔滨,使哈尔滨处于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并接收了伪满哈尔滨市国立图书馆28500 册珍贵图书,这些图书成为后来东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资源。 不久,国民党继续进攻四平和长春,并在长春疯狂抢夺宝贵文化遗产,其中包含从北京故宫带出来的伪皇宫珍贵藏书。 4 月18 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民主联军打入长春后,趁机将国民党装箱未运走的伪皇宫藏书运往佳木斯的东北日报社保存,这一举动保护了珍贵文化遗产免遭破坏,使得这一批图书成为日后东北各图书馆藏书中珍贵善本的组成部分。

2 东北解放区图书馆建设的具体做法

中国共产党对图书馆事业的领导,是我国图书馆事业赖以发展的重要保证[3]。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开展的图书馆建设事业采取了设立机构、出台政策文件、动员群众力量等一系列措施,为东北解放区图书馆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2.1 设立专门机构统管图书馆的建设

1946 年6 月15 日,中共中央关于东北局干部分工问题给东北局指示,决定林彪任东北局书记、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由林彪、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4]。 同年8 月,在党中央与东北局的正确领导下,东北各省代表联席会议根据革命形势要求选举产生了东北最高政权领导机关——东北各省市行政联合办事处行政委员会[5],两个月后将其改称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并在其下设立教育委员会。 不久,东北行政委员会与哈尔滨市政府商议决定,将哈尔滨市立图书馆交由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直接领导,这一决定直接影响了我们党领导东北解放区图书馆的建设。 由于当时人才紧缺,哈尔滨市立图书馆交接过来的工作人员只有一名,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委员会配备专门人员开展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在整理旧书和购置新书等方面加强了管理。 此外,东北行政委员会在战火中非常重视和关心珍贵文物的接管和保护情况,领导、组织地方政府建设图书馆。 1947 年2 月,鉴于原馆舍狭小,东北行政委员会在南岗一曼街五号寻找到适合的新馆舍,因此将接收的图书馆迁入此处[6],加强对图书馆的保护与建设。 1947 年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北满解放区稳定后,东北行政委员会将近十万册伪皇宫珍贵藏书从佳木斯运回到哈尔滨,存放在南岗一曼街原民众教育馆内。 哈尔滨市立图书馆经过整顿改造,清除敌伪反动书刊、查清馆藏,配备新干部,整顿图书馆干部队伍,建立新的规章制度,以全新面貌回到人民群众面前[7]。 次年2 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对图书馆的建设进行商讨,决定在哈尔滨市立图书馆的基础上准备东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8]。 东北行政委员会在图书馆迁址、筹备、开馆等方面的工作,都是我们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科学决定,使得东北解放区图书馆的建设有了坚强的领导保障。

2.2 出台政策文件支持图书馆的建设

政策在图书馆建设事业发挥的作用殊难忽略,政策的印记促使着图书馆事业发展行稳致远[9]。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利用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推进了图书馆建设。 此外,东北行政委员会根据党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东北解放区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首先,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政策促进了图书馆的建设。 解放区的图书馆因战争遭受到严重损失,因此,为适应战争形势下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文化从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方法以及辩证对待古今中外文化的基础上,将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广大解放区实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政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解放区实行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政策,使图书馆事业保持快速发展,为抗击日本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和解放人民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0]。 进而可知,东北解放区图书馆建设事业在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政策的支持下,日益成为推动革命发展和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事业。

其次,《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了图书馆的建设。 随着战争形势转换为战略反攻阶段,解放区需要进行深入彻底的土地改革。 为保护图书、文物等文化遗产,1947 年10 月10 日,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革命形势变化正式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为东北解放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大纲中明确规定:“被接收的有历史价值或有学术价值的特殊文物、古物、美术品等,应开有清单,呈交各地高级政府处理”[11]。 由于《大纲》中明文规定了保护历史文物、图书典籍的政策[12],东北解放区图书馆收到了大量的珍贵图书与宝贵文化遗产。 受土地改革的影响,东北解放区各县没收地主的图书会交给图书馆保管,如阿城县和绥化县交给东北图书馆的图书数量累计有4787 册[13]。 东北解放区图书馆有了《大纲》的保护和支持,接收到了众多有价值的图书藏于馆中,为珍贵图书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法律支持。

最后,《东北解放区文物古迹保管办法》加强了图书馆的建设。 1948 年4 月6 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为商讨文物保护措施,召开了第四十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来直接负责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 另外,会议通过了《东北解放区文物古迹保管办法》,办法规定“古版书籍、抄本、校本、稿本、宗教经典、学术名著、贵重图书资料、档案、契券、简牍、外交书刊、图表等”都列为保管范围之内[14]。 由此,在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过程中,根据文物保管办法的规定将古版书籍和贵重图书资料等文物列入了保管范围,推动图书收集工作的开展,使大量的珍贵图书等文化遗产在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中得以保存到东北图书馆中,为东北解放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图书资源。 同年12 月18 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在《关于1949 年度东北教育经费的决定》中明确规定:“由国家财政负担者,为公立大学、专门学校、省、市、县、市立中学、师范学校、各种干部学校,特别市及省属市市内小学及上述市内之社会教育经费(如民教馆、图书馆、体育场、博物馆等等)”[15]。 这说明东北行政委员会高度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利用各种政策法规指导东北解放区图书馆的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3 动员群众力量支援图书馆的建设

1948 年2 月,为做好东北图书馆的开馆工作,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决定设置东北图书馆筹备处负责此项工作。 4 月6 日,林枫同志在东北行政委员会召开的第四十次常务委员会议上指示:“百废待兴之际,还没有多少力量能用在这方面,勉励同志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抢救和保管好图书、文物这些历史文化遗产”[16]。 东北图书馆筹备初期,林枫同志动员群众捐献图书支援图书馆的建设,主张一方面接受群众捐赠图书,另一方面结合农村土地改革搜集图书[17]。 为响应捐赠图书的号召,林枫同志首先带头捐赠4700 余册图书,随后吕正操司令员主动赠送8900 余册珍贵图书,哈尔滨士绅孙丹阶老先生捐赠2500 余册古籍图书以及大量名贵的碑帖拓片[18],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同志从美国回到哈尔滨,将《大英百科全书》赠予东北图书馆[19]。 东北图书馆由旅大市调拨来罗振玉藏书及其自刊书共16010 册,又有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交来原东北大学藏书54060 册书[20]。 在土改搜集图书方面,到1948 年6 月,东北图书馆筹备处相继接收了阿城、绥化等地在土地改革中所收集的图书和东北日报社等机关交来的大批图书[21]。 到1948 年末,东北图书馆在东北地区征集、没收敌伪与接受捐赠的图书,再加上政府拨款购入的新书,总数达到六十八万四千余册,该馆因此成为解放区最大的图书馆[22]。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正是有了解放区人民群众的支持,图书馆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1948 年8 月15 日,在党和人民的支持下,东北图书馆在哈尔滨正式开馆。 辽沈战役开始后,东北文物保护委员会经过商讨,决定派遣13 名同志赶赴沈阳接收图书。图书馆的同志到达沈阳后,接收原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图书馆和原辽宁省立图书馆两馆图书31 余万册[23],不断扩大了图书馆的藏书量。 1949 年2 月,东北图书馆南迁到沈阳市区张作霖的“大帅府”旧址,使得图书馆规模得到扩大。 馆舍得到扩大后,一些人民群众投入到图书馆工作之中,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增加了许多。 东北图书馆有了人员和图书资源的基础,不断向着良好的方向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以捐赠图书、投身图书馆的实际行动支援图书馆的建设,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支持。

3 东北解放区图书馆建设的成效

图书馆是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发挥自身的效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解放区图书馆不断成长壮大,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服务群众、促进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等作用。

3.1 配合党的任务服务人民群众

革命年代,图书馆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东北图书馆的筹备人之一,赵琦同志曾指出:“东北图书馆是人民图书馆,必须配合党的中心任务,以新文化、新思想、新作风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24]。 因此,东北解放区图书馆在整理图书、举办读书活动、设置图书流动站等方面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整理图书向群众开放。 为了适应当时党的政策要求和人民群众阅读学习的需要,东北图书馆馆员反复考量,决定将从哈尔滨运来的解放区出版物和在沈阳购买的自然科学及应用技术新书以及从馆藏中挑选出来的一部分图书加以整理,向沈阳的读者开放。 其次,举办活动与群众互动。 为了增加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性,王修同志借鉴苏联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包括报告会、座谈会、读书会、联欢会、办读者园地、办展览、办黑板报等[25]。 这些读者活动以当今的视角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创新点,但回溯到当时的历史情况下,均是东北图书馆馆员为办好馆而思考出的新办法、新路子。 最后,设置图书流动站服务群众。 当时东北解放区受战争的影响,留存和开放的图书馆很少,而且当时受奴化教育和党化教育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如果群众有阅读需求,只能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可想而知,这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为改变这种情况,东北图书馆的同志们主动学习苏联卫国战争时建设和发展图书流动站的做法和经验,在东北解放区的一些工厂、工地、学校和部队逐步建立了适合东北解放区的图书流动站[26]。 图书流动站的创立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不仅传播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使得广大工农群众有书可读,对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促进生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东北图书馆也真正成为人民的图书馆。 综上所述,东北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促进了人民文化水平提高,而且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真正做到了服务群众。

3.2 依照党的指示推动教育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行了十四年奴化教育,普遍散布了奴化思想和反苏反共反人民的思想。 国民党来到东北后,实施了反苏反共反民主反人民的党化教育[27]。 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统治降低了东北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麻痹了东北人民的思想,加深了由奴化教育脱胎而来的盲目正统观念,在东北人民精神上造成了严重恶果[28]。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教育方面根据东北地区的社会形势制定工作任务,大力摧毁奴化教育和党化教育的制度,结合新民主主义文化政策,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党中央充分利用其社会教育职能来促进东北解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方面,利用图书馆推动扫盲工作的开展。 比如,党中央在《关于加强工人群众中政治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在各工厂及市区之职工俱乐部内均应设立小型之图书馆,供职工借阅”[29],还通过“着手开办工人补习夜校,业余技术补习班,识字班,文化馆,俱乐部,图书馆……等等”[30],来逐步扫除工人文盲。 另一方面,利用图书馆来促进社会教育的发展。 伪满时期的社会教育,还不如学校教育发达,仅在大中城市设立一些民教馆、图书馆、民众学校而已[31]。 1948 年8 月,东北第三次教育会议指出:“要有重点的先在大中城市开展社会教育工作,以工人为主要对象,其次利用农闲季节开展冬学运动”[32]。 此后,各地开始重视社会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全东北共有一百一十九处文化馆,三十九处图书馆[33]。 由此可见,东北解放区的图书馆在促进社会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3 根据党的要求传播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理论武器。 为了学习革命理论、宣传革命思想,他们将图书馆作为传播真理的工具和场所[34]。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战争时期的图书馆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思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东北解放区作为新解放区,其创建的图书馆在当时是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而创办的,适应了广大人民需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东北图书馆就是其中之一[35]。 东北图书馆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体现在三个重要方面。 首先,为工农群众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便利。 作为宣传先进思想的阵地,东北解放区在利用图书馆为工农提升社会教育水平的同时,还会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比如:东北图书馆在阅览室设有“泽东文库”和“鲁迅文库”的半开架图书陈列柜[36],还会通过组织读者学习讨论会,帮助读者学习时事政治知识[37],让群众不断地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其次,图书出版事业传播马克思主义。 东北解放区建立后,积极发展图书出版事业,出版量、发行量得到扩大,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翻印延安和各解放区的出版物,另一方面出版反映东北解放区斗争生活的《暴风骤雨》《政治委员》《无敌三勇士》等各种书籍,还出版了影响全国的东北版《毛泽东选集》,这成为解放区图书史上的一个壮举,大大促进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38]。最后,图书分类方法突出马克思主义。 由于图书种类繁多,东北文物保护委员会王修同志在1948 年春天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目。 为解决分类法,王修找出了很多旧分类表,但思想和类目体系都很不适合当时的分类情况,因此只能结合现实情况,以王云五编写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和森清的分类法为基础加以改造旧分类表,编成了《东北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这个分类方法突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向人民进行革命思想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39]。 而且作为我国解放后编辑出版的第一部分类法,东北各图书馆及其他一些图书馆都采用这一分类方法[40],这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起到重要作用。

4 结语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一个国家的图书馆,不管它在什么地方,都应当认为它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是整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图书馆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与此同时,图书馆在党的领导下也不断发挥积极作用。 东北解放区图书馆无论是其建立还是发展,在服务群众、促进人民文化教育水平提高、传播马克思主义等方面都体现了党的正确决策,不仅对于东北解放区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还为后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解放区东北图书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解放区的天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图书推荐
大东北的春节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对1946—1948年华中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