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单元下“小型歌舞剧”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2023-03-02 02:12:40
轻音乐 2023年12期
关键词:歌舞剧乌鸦音乐

罗 俊

在新的艺术课程标准中, 小型歌舞剧的比重及要求有所变化, 但因其耗时长、 难度大等原因, 这样的课型有很多老师不敢亲言尝试, 或者在课时上没有大篇幅的时间给予保证, 以至于忽略了歌舞剧的重要性, 也就忽略了歌舞剧对于学生艺术培养方面的重大意义。 在新的教育体系下,小学音乐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各类形式的艺术得到重视, “歌舞剧” 也不例外。 在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 渗透、 融入、 运用儿童歌舞剧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较于“儿童歌舞剧” 来说, 它更强调的关键点在于“剧”, 除了有歌有舞外, 剧本的情节、 文化内涵、 价值意义同样不可忽视。 可见, 儿童歌舞剧教学不仅需要审美性、 实践性、 创造性, 还兼顾音乐性、 人文性、 文学性的有机统一。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也提倡综合的音乐观, 他指出: “音乐特别是在情感表达时, 应将音乐与身体语言结合起来, 任何乐思都能够通过身体律动表现出来。”

在艺术课程标准中, 三至九年级学段的6 个学习任务清单中, 其中第五个专项阐述了小型歌舞剧表演。 课程标准中对这一内容提出两个建议, 一是强调学生完成本任务的自主性, 即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编、 自导、 自演; 二是提示小型歌舞剧表演学习任务并非孤立的学习内容, 它与听赏与评述、 独唱与合作演唱、 独奏与合作演奏、 编创与展示等学习任务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型歌舞剧表演学习任务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这样多样化的表演中, 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艺术爱好和特长, 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 因为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天性如果没有在合适的环境或条件下释放的话就会慢慢萎缩。 因此, 小型歌舞剧表演学习任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这种天性得到释放, 同时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 让学生在表演中锻炼自我,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奥尔夫指出: “音乐不是单独存在的, 它应结合朗诵、语言、 表演、 创作、 舞蹈、 器乐等形式表现。” 可想而知音乐学科本身是和它们紧密相连、 不可割裂的。 因此, 教师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树立综合教学的理念, 在演唱、演奏及其他学习任务中有机融入小型歌舞剧表演的学习内容。

一、 不可忽略的全面育人意义

(一) “创写剧本”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的本身需要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培养, 那么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并受益一生。

对于小型歌舞剧来说, 创作剧本是第一步, 好的剧本是一部“好剧” 的开始, 也可以说是一部“好剧” 的灵魂。对于小学生而言, 这开始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先把“好”字放一边, 从创作入手, 万事开头难, 学生只要开始创作了, 那么离好的剧本也就不远了。 为了使创编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创编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先带领, 在有意识的引导中完成一个个情节的发展, 一个个故事的呈现, 让学生学会编情节、 编对话, 大量的实践之后尝试逐渐放手。 这在歌舞剧排演中尤为重要, 帮助学生克服畏惧的心理, 对于学生奇特的想法要给予肯定并及时鼓励, 要保持好学生最初的点滴创作的热度, 使学生体验创造的成功感, 获取继续创造的勇气。

比如《两只懒乌鸦》, 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 歌曲讲述了一对乌鸦兄弟因为窝破了, 相互推托, 不愿意去补, 冬天来了, 只好在窝里冻得瑟瑟发抖的故事。 这首乐曲诙谐有趣, 这个故事也通俗易懂, 二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 一般老师都会采用歌唱后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如: 老师在课堂上采取了学歌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游戏中渗透各种音乐元素, 潜移默化中渗透学科素养。 在一开始导入的时候, 教师通过讲故事, 一边出示图片一边讲, 并且让学生自己说说: 两只乌鸦哪里懒? 要不要学它? 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学生懂得今日事今日毕, 小洞不补会成大洞。 接着反复听、 唱, 唱会了之后, 和同学们分组做游戏。 最后分角色将演唱与游戏相结合,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 也懂得了道理。

《两只懒乌鸦》 这一类素材非常适合小型歌舞剧表演,也非常适合进行剧本创作。 当然, 老师让学生用这种素材进行一次这样的创作并表演, 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难度较高, 老师需要步步引导, 进行一系列的铺垫, 让整个歌舞剧水到渠成。 如: 课始, 以一只老乌鸦的自述来展开故事,吸引学生, 接着要帮助老乌鸦搭窝,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搭建乌鸦窝循序渐进, 把难点分解。 然后分配角色, 分组分段演唱自己的部分, 将歌曲难点分解转化吸收,无形中渗透音乐素养。 在学生创编故事的环节, 让学生发挥想象, 表演自己擅长的部分, 学生们肯定非常喜欢。

这类小动物的题材教材里还有很多, 老师们可以整合起来进行单元设计, 以“保护动物” 为口号, 延伸至守护森林、 保护地球等, 如歌曲《热爱地球妈妈》、 小提琴《沉思》 等, 再如以“森林音乐会” 为主题整合《动物狂欢节》里各种动物形象进行单元设计, 在学生们的大胆想象和创作中一个个小小的素材被扩展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形成一部部小型歌舞剧。

(二) “角色表演” 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角色表演” 的基本与核心就是感受和表现, 这是非常棒的音乐实践活动。 它能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挖掘自主学习潜能, 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强化创造力。艺术核心素养的内容也包括了学生良好的展示表演素养,心理、 动作、 唱法等, 这些都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训练。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 我们要结合合适的课程内容来设计不同的“角色表演” 活动, 以这样的形式把音乐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展示出来。

在“角色表演” 教学中教师尽最大努力利用各种辅助手段, 使学生“入戏”, 置身音乐, 深入情境, 入心、 入情、 入境, 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融入自身实践表现,获得审美体验。 比如我在《北风吹》 小型歌舞剧的排演中,通过细致观察“喜儿” 的人物形象、 表情、 动作, 甚至眼神等, 体会“喜儿” 的“盼、 急、 喜” 等丰富内心情感的细腻变化, 继而通过模仿感受到内化表现, 做到“先审美,再立美”。

(三) “完整排演”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及个性发展

“完整排演” 是歌舞剧表演的重中之重, 这需要老师花大量的时间用于这一环节的实施, 也正是这一环节的投入比重, 造就了这一环节无与伦比的教育意义。 这是个人与集体的融合, 需要让学生超越小我, 融入大我, 体悟出合作的真正含义。 小型歌舞剧表演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活动,因而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一个人是无法完成小型歌舞剧表演这项任务的, 所以, 在教学中除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之外,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发展团队精神,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集体中。

如在《北风吹》 创演时, 剧本确定后, 根据剧本, 敲定角色; 根据学生特长进行主要角色定人; 再到分组分工,如歌唱组、 舞蹈组、 文学剧组、 舞美剧组(音效、 道具)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 也许会有竞选角色的争执, 也许会有分工的任务轻重不公, 但把一切交给学生, 相信风雨后会见彩虹, 理解别人, 妥协包容完成配合, 才是合作带来的育人价值。

由此可以看出, 小型歌舞剧的“完整排演”, 让不同特长的学生均能找到自己适合的角色, 让学生找到一个角色,发挥一项特长, 得到一次肯定, 实现一次自我, 注重了个性成长, 又培养了协作能力, 在实践中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二、 不拘一格的单元运用策略

“大单元” 这个词, 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走过几度春秋, 打下累累果实, 但同志仍需努力,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不拘一格中更需有理有据。 单元设计前, 找准大观念, 精确把握基本问题, 给出学习任务, 明确单元目的,等等。 这些都值得老师深入探讨、 潜心钻研。

(一) 选材多元关注育人

从小型歌舞剧的选材上看, 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是故事性内容, 如《龟兔赛跑》, 小小的故事蕴含着大大的道理, 饱藏幽默性、 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第二种是人文性内容, 如《小乌鸦爱妈妈》 等叙事类歌曲,歌词有趣且朗朗上口, 富有内涵, 画面感很强, 容易在音乐表演中形成母慈子孝的温馨画面; 第三种是童话性内容,如《彼得与狼》, 这类题材可以展开想象, 尽享音乐; 第四种是哲理性内容, 如《蜗牛与黄鹂鸟》, 易懂且深刻, 对学生进行梦想教育。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老师们只要用心在教材中选取主题、 内容和素材等进行加工和提炼,就会发现素材特别多, 进而将儿童歌舞剧表演有机渗透,孩子熟悉了教材、 学唱了歌曲、 学会了做人, 懂得了“真、善、 美”。

另外, 在选取素材时一定要注意教育意义, 小到做人做事, 大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把主题结合起来, 做到既育才又育德, 真正体现综合性表演艺术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

(二) 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情境教学对于学生的音乐课堂作用毋庸置疑, 小型歌舞剧尤为明显, 这本身就是在情境中讲故事。 在教学《蜗牛与黄鹂鸟》 时, 没有机械式的演唱, 而是一句歌词编成一个故事, 并鼓励学生分别扮演蜗牛与黄鹂鸟的角色, 借助对话形式展开: 大树下, 蜗牛一点一点地爬。 黄鹂鸟嘲笑蜗牛, 蜗牛没有气馁, 而是坚持不懈继续朝着目标爬。通过这样的表演活动, 学生可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并在学习歌曲演唱的过程当中真正理解蜗牛坚韧不拔的精神, 有效体现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 抓住情景, 寓教于乐。

(三) 教材整合改编创新

剧本是一部剧的灵魂, 是小型歌舞剧创作的基石,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 需善于整合归类素材来实施大单元教学。 由一开始的教师给剧本, 到带领学生找素材编剧本,再到自主创作剧本。 如苏少版六年级的《北风吹》, 抓住教材特点我设计了红色主题的微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北风吹》 开展的教师带领下的小型歌舞剧的编和演, 第二课时《红星歌》 小型歌舞剧的创和演。

第一课时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

任务一: 聆听音乐, 情境表演

活动1. 学生交流故事梗概, 这是以课前任务单的形式完成的。

活动2. 学习A 部分第一段歌词, 边“唱” 边“舞”,模仿“喜儿” 的动作感悟情境表演。

活动3. 学习A 部分的第二、 三段歌词, “唱” “演”出故事情节与人物情感, 通过比较歌词内容, 对比情绪变化。

活动4. 跟视频完整唱前半部分, 尝试“演”。

活动5. 根据歌词内容, “唱” “演” 歌曲后半部分, 体会人物情绪“盼、 急、 喜” 的三种变化。

活动6. 分角色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可设计演唱形式进行表演。

任务二: 欣赏与评述, 关注多种表现形式

活动1. 观看视频一, 关注舞台美术在歌剧中的有效运用。

活动2. 观看视频二, 关注念白对歌剧情节的影响。

任务二旨在让孩子扩宽眼界, 了解歌舞剧除了“歌”“舞” 外, 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入。

任务三: 表现经典, 编创与展示

活动1. 根据歌曲内容, 故事情节变化创作剧本。

活动2. 根据剧本要求, 分组讨论, 自主编排。

活动3. 每组组长进行汇报, 并进行分组排练。

活动4. 分组进行表演, 同学之间进行互评, 老师评。

活动5. 合成展示。

再如《小乌鸦爱妈妈》,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 不断地激励他们大胆积极地在原有歌词的基础上进行改编, 通过二次创作,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旁白: “春天来了, 一丝丝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岸……喳喳喳, 喳喳喳, 一只嗷嗷待哺的小乌鸦正在温暖的窝里等着妈妈, 乌鸦妈妈将自己叼来的食物放在食囊里一口一口地喂给小乌鸦……”让孩子参与编剧本, 进而根据剧本开始表演:

第一幕: 小乌鸦的独唱

情景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读歌词:“路边开放野菊花(学生用wu 模仿秋风的声音), 飞来一只小乌鸦(喳喳喳), 不吵闹呀不玩耍, 急急忙忙赶回家。”学生加入串铃等打击乐器, 创意音效, 营造情境, 并用16分音符营造出小乌鸦焦急等妈妈的心情。

……

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歌舞剧在老师的持之以恒下、 循循善诱中以及和学生的磨合配合中就诞生了, 孩子们自己创编剧本, 自己做导演自己做演员乐在其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学生编创的作品的好坏, 表演水平的高低都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交流, 如何尊重他人, 如何包容、 妥协、 配合等等, 其意义已不仅仅是完成一项艺术活动。

结语

音乐课时间有一定的限制, 小型歌舞剧表演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编创、 排练、 演出, 而且还受到场地、 设施、 设备等的影响。 因此, 我们可以将其与课外音乐活动、校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 整合学校、 社区、 家庭、 社会的教育资源, 突破教学时间、 空间的限制, 将其拓展到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让学生参与其中的表演, 让学生在更多、 更大的舞台上表演、 展示自己的才华。 也让老师们迈出不敢轻言尝试这一步, 能够主动专研、 积极探索、 乐于承担小型歌舞剧这一课程任务, 多整合素材, 改变学习方式, 用大单元帮助学生关注知识间的联系、 递进与迁移, 让其发挥出真正强大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歌舞剧乌鸦音乐
小乌鸦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影剧新作(2017年3期)2017-11-14 02:42:56
乌鸦喝水后传
音乐
我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谈民族歌舞剧《伴嫁歌》
乌鸦搬家
浅谈歌舞剧内演员的协作演出
大型歌舞剧《壮锦》的审美随想
大众文艺(2011年3期)2011-08-15 00:47:00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