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车”,伴随着“大长辫子”的悠扬,与特殊的响动儿,拉开了北京公共交通的序幕。
不知何时,北京城的北京人习惯在“大公共”前加上一个“挤”字,“公共”二字也成了“公交车”的代名词。“大公共”确实挤,最初的几年,能挤上有轨电车算您本事,耍帅的年轻人甚至攀在电车外的栅栏上,赏景儿又拉风。曾经的几十年,大公共也不松快,甭管是头顶上顶着“气包”的,还是烧油、通电的,大家伙都如兄弟一般的挤,也如兄弟一般的一块堆儿喊着号子推车,让那“趴窝”的大公共重打精神。岁月之路上的大公共也在幻化出不同的模樣,努力为人们提供着便捷,努力为这城市的人们承载着梦想。
不知何时,“大公共”前面的“挤”字消失了,大坐儿、空调、小电视外加GPS实时监控……路宽了,车大了,心自然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