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区24564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2023-03-02 07:40姜盼盼吴莉萍林珊珊黄嘉雯杨江涛吴本清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遗传性受检者耳聋

曾 君 姜盼盼 薛 明 吴莉萍 林珊珊 黄嘉雯 杨江涛, 吴本清,*

1.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医学实验中心 (广东 深圳 518107)

2.深圳罕见病代谢组学精准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 深圳 518107)

3.泰安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4.深圳爱湾医学检验实验室 (广东 深圳 518107)

遗传性耳聋是指由基因缺陷引起的听力损害,父母一方或双方可能存在相似的听力损害,也可能是听力正常的携带者。我国新生儿耳聋的发病率为1‰~3.47‰,其中遗传性耳聋占50%~60%,每年约有30000名婴儿患有先天性听力损失[1-3]。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产前筛查与诊断实验室室间质评专家委员会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室间质评专家委员会发表《遗传性耳聋基因变异筛查技术专家共识》对耳聋基因筛查实验室规范及管理给出明确指导[4]。2021年,中国耳聋基因筛查与诊断临床多中心研究协作组及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发表《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规范》,对耳聋基因筛查临床实施、结果解读、遗传咨询等方面给出临床工作指南,以引导耳聋基因筛查工作规范化和有序进行[5]。耳聋基因筛查区别于基因诊断,其基于中国人群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突变携带率高的客观情况,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有利于更早地发现遗传性耳聋患者、相关环境因素致聋易感者及潜在的耳聋生育高危群体,从而达到遗传性耳聋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及早预警的目的[6-10]。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9 年4月至2021 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东院区、西院区)、深圳市宝田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出生的24564 例新生儿,其中2019年7259例,2020年8940例,2021年8365例。在监护人知情同意下、自愿参与调查,仔细阅读并签署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知情同意书。

1.2 标本采集新生儿出生48~72小时后,经8次母乳喂养,取足跟末梢血3个血斑,每个血斑直径在8mm以上,自然晾干后置于密封袋内,于2℃~ 8℃冰箱中密闭保存。

1.3 方法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由深圳爱湾医学检验实验室完成样本检测。检测基因及位点信息见表1所示。

表1 检测位点信息

1.4 统计采用R包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24564例新生儿检测4个致病基因共发现异常样本947例(男性517例,女性430例),携带率为3.86%。4个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GJB2 基因482例,检出率1.965%,GJB3基因62例,检出率0.252%,SLC26A4 基因340例,检出率1.386%,线粒体12Sr RNA 63例,检出率0.256%。其中GJB2 与 SLC26A4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基因。不同年份4个基因检测出的异常样本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筛查群体分布及携带者基因分布。图2 20个位点频率排序。

2.2 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分布情况24564例新生儿在19个位点上检出异常样本947例,167delT位点暂未发现携带者。携带率从高到低GJB2 基因上分别为235delC为42%,299_300delAT为6%,176_191del16为2%;SLC26A4基因中IVS7-2A>G 为21%,2168A>G为4.5%,1229C>T为3.9%; 线粒体12SrRNA上1555A>G为5.8%;GJB3基因中547G>A 为3.9%,538C>T为2.5%。19个位点突变类型中杂合突变,占比为94.1%,线粒体均质突变占比5.8%,见表2。复合基因位点突变7例,占比0.73%。其中1例样本在3个基因上出现致病突变,见表3。

表2 4基因20位点突变数据

表3 复合突变

3 讨 论

本研究对2019~2021深圳光明区24564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总体突变携带率为3.86%, 高于光明区2017年5月~2018年 11月筛查的总阳性率3.53%。在单个基因水平,2017年~2018年GJB2 基因和SLC26A4基因的突变率最高,分别为1.96%和1.21%。近3年的数据则显示GJB2基因为1.965%, SLC26A4为1.386%,这种差别主要源自早期筛查位点数量较少(4个基因9个位点或15个位点),存在位点未检出情况[11-13]。截至2022年6月8日,已知耳聋基因至少124个(https//hereditaryhearingloss.org),因此受检者“通过”筛查,并不代表受检者没有携带耳聋相关基因致病变异,因为筛查的范围仅限于部分基因的热点致病变异,随着基因科学的进步及人们对遗传性耳聋认识的加深,基因筛查位点将会进一步增加,从而进一步提升筛查效率,而遗传咨询也将日臻完善。

GJB2基因突变在双耳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中较为常见,听力损害的程度与基因突变的类型及位点相关。本次筛查群体中235delc突变频率为1.61%,与2017年~2018年筛查数据(1.63%)相比有所降低。SLC26A4基因突变引起的表型较广泛,常见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VAS)患者中,以双耳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为主要表现,也可表现为迟发性NSHL,听力正常的婴儿出生时往往因头部受到碰撞或感冒,出现显著的听力下降及Pendred综合征(前庭水管扩大或伴内耳畸形,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甲状腺肿)。SLC26A4 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类型为IVS7-2A>G,本次筛查中IVS7-2A>G突变频率为0.82%,相比2017年~2018年筛查数据(0.91%)有所下降。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确定病因后会行早期干预、积极康复,受检者父母再生育前可行胚胎植入前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或产前诊断。受检者配偶及直系亲属婚育前应进行相相关基因的筛查,此类筛查结果提示受检者的人工听觉植入干预预后良好。需要注意的是,GJB2基因c.109G>A是当前公认的致病性突变,但其临床表型的变异程度较高、外显率也不明确[14-15],因此,临床上不建议对该位点进行产前诊断。对于GJB2或SLC26A4基因的单等位基因致病变异,应结合听力筛查结果综合判断,若为携带者或相关遗传性耳聋患者,应进一步行耳聋基因诊断,必要时行颞骨影像学检查及遗传咨询;对于听力筛查通过者,仍建议在3个月龄后完成诊断性听力检查,并进行密切随诊;受检者配偶及直系亲属婚育前应进行相应基因的筛查[4]。从2017年筛查至今,光明区累计阳性比例合计1522例,其中12例存在两个突变,1例存在三个突变,总计1个聋孩子及早植入人工耳蜗,113个家庭药物性耳聋易感家庭预防,535个迟发型(巴掌或重击)耳聋易感孩子预防,796个较高遗传耳聋风险的孩子开展遗传咨询。

造成听力障碍的因素较为复杂,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者两者共同作用,主要为遗传因素,约占50%~60%,并且遗传性耳聋可以表现为迟发性听力障碍,因此听力筛查作为传统的新生儿听力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而基因检测可以在基因水平上辅助新生儿耳聋的诊断。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耳聋疾病,并且可以在孕前、孕期、新生儿等不同时期对迟发性耳聋进行干预,最终达到早治疗的目的,从而有效降低聋哑发病率,并且后期耳聋基因报告可以对耳聋儿的婚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6-17],起到前瞻性预防耳聋的作用,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因此,耳聋基因检测是发现听力漏检聋儿、先天性聋儿和药物性聋儿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遗传性受检者耳聋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十四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