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文辉 许太强 (赣州市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赣州以盘活农村“两闲”资源(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为农村资产资源盘活的切入点,因地制宜、综合发力、点面结合、改革创新,激活了乡村发展“沉睡资源”,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全市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5.09亿元,翻了近3倍;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95元,连续三年增幅位列全省第一。
龙南市积极盘活闲置住宅助力乡村旅游
以县为单位,组织乡、村两级对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进行全覆盖摸排,摸清了“两闲”资源权利人、地类、四至方位、宗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以及审批、使用流转、执法等信息情况,并按闲置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建立台账。全市初步摸排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住宅分别为26.66万宗、38.45万栋,盘活利用率分别为91.3%、72.6%。大余、全南、崇义等县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上线“两闲”资源盘活利用功能,打造集数据互通互享、动态更新、信息查询等于一体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平台。
创造性实施“五分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路径,经验做法获自然资源部肯定并宣传推介。编制村庄规划统筹考虑“两闲”资源盘活利用,解决好“两闲”资源空间布局、合理利用问题,以美好“蓝图”引领群众主动参与“两闲”资源盘活。赣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赣南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的实施意见》,市级层面制定《赣南乡村建筑风貌营造指引》《赣州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等技术指引,加强建筑风貌顶层设计,在编制村庄规划时,重点解决好“农村哪里能建房、哪里不能建房”问题,引导农民集中建房,腾退多余宅基地,并坚持稳慎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等原则盘活利用“两闲”资源,避免对资源的“一窝蜂”或破坏性盘活利用,为科学有序盘活“两闲”资源奠定基础。目前,全市925个重点村庄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
安西镇上迳村
大桥镇青光村
大塘埠镇万星村
结合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等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盘活利用“两闲”资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余、全南、于都、崇义等县相继制定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和有偿使用等制度,对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一户多宅”、超面积的农户,能够主动腾退“两闲”资源用于盘活利用的,可以免收有偿使用费;落实允许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农民自愿申请、有偿退出宅基地的实施办法和补偿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调动农民主动退出“两闲”资源的积极性;对有退出意愿但又不想彻底失去宅基地资格权的农户,探索采取“留权不留地”等方式保留资格权,解决农民“不愿退”的后顾之忧。
上犹县平富乡积极盘活闲置宅基地发展小菜园、小果园
总结推广发展民宿、开发产业、复垦复绿、用于建设公共设施、土地增减挂钩、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六大盘活利用路径。如会昌县利用各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等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全县243个行政村建设光伏发电站,容量20.54兆瓦,每年可产生收益近1800万元;龙南市探索“老屋复活”,引进人才打造了玫花渡、黄花湾、芷溪谷等一批民宿开发示范点,共盘活利用闲置住宅665栋,建成8个老屋民宿集聚区。
整合涉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近20个,重点支持深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规范管理三年行动并开展“两闲”资源盘活利用的村庄。设立第三方担保公司、基金公司、专项信用贷款等,破解盘活利用“两闲”资源融资难题。允许利用闲置宅基地在土地增减挂钩后形成的村庄“镂空”地块,在村庄建设边界范围内调剂到村庄边缘地带,与预留用于办理“农转用”的农用地置换,2016年以来,全市贫困地区增减挂钩指标跨省和省内调剂累计收益42.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