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好“中国碗”装满“中国粮”

2023-03-01 14:52
协商论坛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主产区高标准管护

“二十一世纪,谁来养活中国?”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提出这样一个疑问。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如今,“谁来养活中国”的诘问,正在被一个又一个数据直接回击:中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1.3万亿斤,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俯瞰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78%以上,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依靠。

共结“粮”缘、不负“食”光,10月18日至19日,“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十三省(区)政协协商座谈会第一次会议在河南召开,聚焦“完善国家高标准农田支持和投入政策”“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两个议题进行协商研讨,努力为党和国家决策施政提供有益参考,推动粮食生产工作创新发展。

在全国政协指导下,由河南省政协发起,十三省(区)政协共同建立“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协商座谈会机制,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和有益探索,充分体现了粮食主产省(区)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有利于深化粮食主产区省际交流协作,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

重农稳粮,沃野千里筑粮仓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央出题,地方答卷。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粮食主产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千方百计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全力夺取粮食丰收,端稳中国饭碗。

“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截至2022年年底,黑龙江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265亿亩,建成规模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成为全国第一个超亿亩省份,亩均增产超10%近200斤。”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张显友介绍,率先把东北黑土区“粮田”逐步都变成现代化“良田”,打造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核心示范区。

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李悦介绍,2023年,吉林省启动了“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作为“十四五”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同意的省级层面提出的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和吉林建设农业强省的“一号工程”,“正在积极谋划现代化良田建设工程,计划到2030年将全省820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率先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格局中提供吉林方案、彰显吉林担当、贡献吉林力量。”

田畴锦绣,民熙物阜。风过千顷浪,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湖北则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结合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光温适宜、水资源充沛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水稻主粮作物,稻谷产量达380亿斤,约占粮食总产的70%,居全国第5位。”湖北省政协主席孙伟介绍,全省水稻优质品种比例达80%,“水稻+”系列绿色高效模式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再生稻区、特色功能稻区和稻田综合种养区三大水稻核心板块特色初显,以“虾稻”为代表的稻田综合种养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粮食主产区,四川省抓紧抓牢粮食生产,全力以赴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刘成鸣说,今年2月正式发布的《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永久基本农田基本建成高标准农田等定量定性目标,“天府粮仓”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经济大省如何做到多打粮、打好粮?江苏在探索的过程中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盐碱地变身‘吨粮田、化零为整建设高标准农田,这些举措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王吴表示,江苏因地制宜推行“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再配套”,以村为单位、镇为单元,实施碎片化耕地连片整理,实现“小田并大田”,推进农机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并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耕地质量管理数据中心,对全省监测评价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守牢粮食这块‘压舱石,确保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步伐更加稳健,动能更加充沛。”王吴说道。

岁稔年丰,厚生丰民。得益于粮食主产区的强力支撑,我国粮食总产量已实现“十九连丰”,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出国际安全线20%,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绘就了一幅新时代粮安农稳的壮美图景。

细化标准,守好建好“饭碗田”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对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

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我国19.18亿亩耕地的一半以上,能够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而在区域布局上,13个粮食主产省(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6.39亿亩,占全国建成面积的70.8%。但仍应看到,当前粮食主产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依然存在投资标准低、耕水矛盾突出、“建用管”责任脱节、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联结不紧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求亩均投资逐步达到3000元,然而,具体实施还需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需充分考虑南北方、东中西部不同气候类型、水資源条件、地貌地形以及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存在苦乐不均的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张磊说,希望进一步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体制机制,细化投入标准。

参会人员普遍反映,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实施,未建田块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建设难度大、成本高,逐步完成把全国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宏大战略,亟须提高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标准,减轻地方配套压力。

“出台金融支持农田建设政策,鼓励由政府发行专项债券或市场主体通过新增耕地指标出让收益和耕地质量产能提升收益作为偿债的主要来源,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何寄华表示,完善农村金融的财税支持政策,包括对涉农贷款提供利息补贴、对农户及农业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等。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管护仍需加强。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伫立在田间的一根根监测杆吸引了调研组的目光。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实时监测苗情、灾情、病情、虫情、墒情和肥情,可以将数据实时传入系统,通过农技人员分析数据,再传入农户手机,指导农户进行农事管理,对10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投融建运管”一体化管理。

然而,多地政协在调研中发现,无论是农民还是新型经营主体、涉农企业,均没有尽到管护主体责任,形成了“政府建、群众用、无人管”的局面,导致设施使用年限大大缩短。“管护资金落实难、管护责任压实难、管护队伍配备难。”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张新文道出了高标准农田建管用分离、责任不明晰问题,他表示,管护监管亟须加强,建议突出管护资金政策引导作用,并进一步明确管护主体、管护内容和管护责任,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组织委托代管、第三方购买服务等管护新模式。

“高标准农田的‘高,不仅体现在外观上,更要体现在地力提升上。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有珍贵稀有的黑土地。”李悦认为,应加强政策、资金引导,推动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更加重视土壤改良、地力提升;同时,在粮食主产区特别是黑土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试点,谋划打造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良田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

惠农富农,完善利益补偿机制

当前,我国耕地资源布局与人口集聚、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之间存在不适配问题。“种粮农民经济上吃亏、种粮大县财政上吃亏的问题普遍存在。”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于秀明坦言,产粮大县为保障粮食安全,牺牲了不少发展经济的机会,大部分没有走出“粮财倒挂”“高产穷县”的发展困境。同时,作为粮食主产区,需额外增加各种粮食生产、保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资金。

“黑龙江省财政收入在全国靠后,省内的粮食大县往往也是财政穷县,平均财政自给率仅为11%,主产区政府粮食生产配套负担较重、奖励资金规模难以弥补产粮机会成本、加工弱化没有形成合理价值链,保险保障低覆盖窄。”张显友认为,粮食主产区因口粮需求弹性小、比较效益低,一直处于“产量越多、经济越弱、财政越穷”的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与会人员表示,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不仅是粮食主产区的事,更需要粮食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协同发力,共同为国家粮食安全挺膺担当。

“探索建立‘粮汇交易制度。”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朱焕然说,建议国家按一定的自给率标准设立国家粮食安全最低保障线,粮食自给率超过最低保障线的省份,超出部分按一定标准折算为粮汇盈余,粮食自给率达不到最低保障线的省份,差额部分按一定标准折算为粮汇亏欠,由盈亏双方通过国家粮汇交易机制交易,体现共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在于秀明看来,应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在确定主产区种粮亩均收益标准的基础上,明确国家财政和粮食主销区补偿金支付标准,以国家投入为主、主销区投入为辅,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金,将主销区应缴补偿金与中央财政资金合并,由中央财政以转移支付方式补偿,支持粮食主产省(区)。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一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农民是种粮主体,将支农惠农政策落实落细,方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让“米袋子”更有保障,“饭碗”端得更牢。“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府支持保护,激发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增产和经济实力增强相统一,实现农民粮食增产和收入增加相同步。”安徽省政协主席唐良智建议。

田中“稳粮”、土里“刨金”,需要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各地通过优质粮食工程构建起从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格局,让种粮农民在粮食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粮食也要打出品牌”。孙伟介绍,湖北持续加强省域公共品牌建设,“荆楚粮油”获评中国十佳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要以做优‘品种、品质、品牌为引领,引导粮食加工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张显友表示,要对龙头企业、科研机构落户粮食主产区,从政策项目上给予倾斜,引导销区加工企业入驻主产区,优化粮食加工结构和布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主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双赢。

听取大家发言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进行现场回应,就切实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凝聚共识、提气鼓劲。

河南省政协主席孔昌生表示,“作为本次协商座谈会发起者和承办者,我们将认真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充分吸纳好、转化好、运用好协商成果。会后,我们将对联名提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由十三省(区)政协主席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联名提交,同時可转化为信息专报等形式上报,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

会议审议通过了《“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十三省(区)政协协商研讨会议事办法》。会议商定,“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十三省(区)政协协商座谈会每年召开一次,由十三省(区)政协按照议事办法轮流承办,持续围绕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协商建言,第二次会议于2024年由黑龙江省政协承办。

猜你喜欢
主产区高标准管护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关于支持主产区发展专用粮食生产的建议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