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烽
抒情散文,既要有丰富的内容、严谨的行文逻辑,又要抒发浓烈的情感。所谓“抒发情感”,就是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等情绪、感受。浓烈的情感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深化立意,使读者产生共鸣。那么在写作时,应如何抒发情感呢?
一、名句引用法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名言名句都较为熟悉。在散文中引入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抒发情感,不仅可以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还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提升文章的感染力。
1.引用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往往蕴含深刻的思想,将其融入作文中,既可以提升文章的意境,渲染氛围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请看:
“阿明走了?”我问道。“是啊,这是他做的决定,我们也做不了什么啊。”爱人在我的耳畔缓缓说道。望着远处江面上渐行渐远的船只,此时我不禁想起了汪曾祺先生在《岁月钟声》里的那句话:“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勿忘化雨功。”我站起身,望向远方。阿明,现在的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选择,爸爸能做的只有祝愿你成功了。
评析:选段中,作者引用了汪曾祺的名言,抒发了老父亲对于儿子的怀念和祝愿之情,表现了老父亲那深沉的爱。语言朴实,却打动人心。
2.引用诗句
古诗中的名句简洁凝练,用于作文中有利于表情达意。同时,优美的诗篇会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引起共鸣,增强情感的抒发效果。请看:
爷爷告诉我,奶奶生前最爱梧桐。我不禁想起了李清照的那句“梧桐更兼细雨”,又或者是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那“剪不断”的离愁。我再次来到梧桐树旁,看着这棵老树,回忆着小时候奶奶在这树下教我写字,教我念诗,一个个画面历历在目。我似乎又听见了奶奶的声音,一直回荡,回荡在我们的心里。
评析:作者引用了“梧桐更兼细雨”和“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两句有关梧桐的诗句,抒发了自己对于奶奶的想念之情。伴随着诗意的绵延,读者的内心激起情感的涟漪,深刻体会到作者浓烈的情感。
二、直抒胸臆法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散文常用的抒情方式,其特点在于直接对有关的人物、环境、事件表明自身的爱憎态度或倾吐自己的情感,一般不讲究含蓄委婉,多以毫不遮掩的情感抒发为主。直接抒情,可以体现出真诚、直观、浓烈的情感,使文章语意明了、动人心弦。请看:
我站起身来仰望着万里长空,只见那天边飘舞的朵朵云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用他那极其伟大的胸襟,和对祖国深沉的热爱,要把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之上。一年过去了,又到了那个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季節,迎着每一株蓬勃生长的秧苗,每一卷晶莹剔透的碧波,每一块苍劲有力的岩石,每一簇鲜红耀眼的花海,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生命光辉不断地凝聚起来了,仿佛闪烁着盈盈的笑意。周总理永远在我们的祖国大地上,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我们一定会牢记周总理伟大的光辉形象,用他的信念,豪迈地向前奔走,凯歌震寰宇,不断攀高峰,继承革命意志,勇往直前。
评析:“我们一定会牢记周总理伟大的光辉形象,用他的信念,豪迈地向前奔走,凯歌震寰宇,不断攀高峰,继承革命意志,勇往直前”,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怀念和敬佩之情,语言真诚有力,扣人心弦,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再看下一段:
是谁,在月夜里用轻笛吹响了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调不经意间涌入我的心田;是谁在日夜诵读着那首思乡的诗篇,文字的平平仄仄间回荡着无限的乡愁。我曾以为自己在这陌生的城市早已习惯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殊不知,在这川流不息的人潮中,失意的日子多了,迷茫、无助时常伴随着我,而故乡的亲人、山水,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芳香被压在心底。后知后觉,自己远走他乡,无论身置何方,心灵之绳永远是拴在了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
评析:作者用真诚的语言,如“忧伤的曲调不经意间涌入我的心田”“文字的平平仄仄间回荡着无限的乡愁”“心灵之绳永远是拴在了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等语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他乡生活,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字虽朴实,却有意境,浓烈的情感,读来很有代入感。
三、间接抒情法
间接抒情也是抒情的一种基本方法,其特点在于通过含蓄婉转的语言抒发情感,富有更强的感染力和代入感。我们通常会借助景物、事物以及周围环境等要素,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抒发情感。间接抒情,可以使情感在其他要素的烘托下含而不露,使文章富有韵味。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主观感情。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物我相融,含蓄却极富感染力。请看:
窗外,大雪纷飞。远方似有一缕若隐若现的古琴声,仿佛在诉说一个忧伤的故事。我点起一根蜡烛,独自坐在窗前,进入书里的世界。我为书里主人公的欢乐而欢笑,也为他们的痛苦而悲伤。我忽然想起来,大雁早已飞走了,无影无踪,只留下窗前那皑皑白雪,我同落叶一起被掩埋。
评析:作者通过对周围的景物进行描写,例如“窗外,大雪纷飞”“大雁早已飞走了,无影无踪,只留下窗前那皑皑白雪,我同落叶一起被掩埋”等,营造了一个忧伤、孤独的环境氛围,借景抒情,将自己与书中的人物联系起来,表达出一种忧郁的情感,语言委婉,却不失深沉。
2.融情于景
融情于景是指将环境、景物描写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互融合的抒情方式。理论上,融情于景是一种创设意境的方法,更加注重环境的渲染。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不直接直接表达情感,而让景物替自己说话,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看以下片段:
夕阳西下,点点余晖洒在海面上,泛起了一层层金色的磷光。远处的海鸥翱翔于天际,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自由自在。海滩上,沙子被海浪轻抚着,光滑而细腻,一个个脚印印在上面,是无数快乐、自在的回忆。这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让人感到无比浪漫。直到天色渐暗,回首,高楼大厦耸立在夜色中,那点点灯光,宛如一个个璀璨的星星。
评析:作者看似没有表达自己的情感,实则将情感融入了景物描写之中,通过对海边、城市的景色描写,描绘出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景象。所有的景物都表现出了生活的悠闲,反映出作者此刻生活的自在与快乐。语言生动,画面丰富,令读者产生无限遐想。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以及意愿等。将情感寄托于某物,通过某物的特征表明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精神。请看:
也就是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到底该如何前进: 枫叶如丹,也许正是因为它那跳跃的、欢腾的、顽强的生命力,是它本身所富有的内涵,才让人从它的身上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存在,这一切似乎是那么真切。北京香山红叶,自然是让我感动与敬畏的,因为它不屈不挠,在寒风中依然美艳。这便是我所希望的,愿我如同那香山红叶一般。
评析:作者通过描写香山红叶不屈不挠的特征,表达出自己的人生志向,语言充满张力,富有感染力。
四、妙用修辞法
修辞手法作为提高文章表达效果的方法,可以在散文中广泛应用。修辞手法很多,常见的有夸张、比喻、拟人等,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能提升散文的文学性。
1.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进行夸大或缩小,突出事物的特征,从而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抒情散文中,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请看:
是啊,此刻,我终于攀上了顶峰。眺望远方,原本高耸的群山,此刻是那么渺小,渺小的 我可以伸手抓住。身旁的伙伴嘴角也挂上了自豪的笑容,是啊,我们征服这座高山了!我不禁拿起相机,拍下这振奋人心的瞬间。此时此刻,仿佛我才是创造这个世界的巨人,屹立在了世界的顶端。
评析: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例如“自己可以伸手抓住群山”“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巨人”,体现出了顶峰的高耸,表达出自己攀上顶峰的兴奋、激动之情。总之,这段文字字里行间都隐含着作者无限喜悦和自豪之情,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2.排比
排比是将结构相同、意思相似、语气相近的词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通常在两到三句左右,以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在抒情散文中,使用排比句,可以增强语言穿透性,让情感的表达呈现层层递进的效果。请看:
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块铀块,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也可以迸发出惊天的力量。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虚度光阴,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是啊,我的人生不应该如此低沉,如此无所事事。振作起来吧,至少可以看见更好的未来。
评析:作者运用排比修辞,表达了任何事物都可以选择进取或堕落,抒发了自己不愿再虚度光阴,而是振作起来的思想感情。在这三句排比中,情感逐步递进,语势逐渐增強,情感直入人心。
3.反复
反复就是指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目的的修辞手法。在抒情散文中,常常用到这种修辞手法,以突出和强调某种情感。请看:
她笑了,笑得那么真诚,那么动人。大堰河,为了生活,她用抱过我的双臂辛勤劳动着;她从不向谁倾诉,默默地清洗着我们的污垢;寒冬,她还把生的希望带到村边去。是啊,大堰河给了我们太多太多,如今她终于笑了,笑得那么真诚,那么动人。是啊,在我们的治理下,大堰河也重获了新生,终于啊,一切仿佛都回来了。当我傍晚站在她身旁时,我似乎听见了,她的笑声,是那么真诚,那么动人。
评析:文中多次出现“她笑了,笑得那么真诚,那么动人”,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作者在大堰河被治理后的喜悦、欣慰之情。语言生动,情感丰富,扣人心弦。
4.比喻
比喻作为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抒情散文中,可以将我们内心的情感转化为生动的画面,通过一些熟悉的事物来向读者表达出陌生的情感,既能提升情感抒发的效果,还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请看:
此刻下起了小雨,不过我却并不在意,这雨点落在地上似乎像是在弹奏一曲欢快的乐章。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自在过了,终于可以放飞自我,在大自然中奔跑。满山遍野的花儿,草儿,连同这天地,如同一幅美丽的油画,加上这雨水,又有些水彩画的味道了。我大口大口呼吸着这大自然的气息,欢腾着,跳跃着。
评析:作者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将“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比作“在弹奏一曲欢快的乐章”,将“满山遍野的花儿,草儿”比作“美丽的画”,生动形象,有鲜明的画面感,引人想象,抒发了无限欢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