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丽娜
随文仿写是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语文训练形式。通过随文仿写,学生能找准写作的切入点,提升写作能力。将随文仿写应用于小学中年级阶段,既充分利用了此阶段学生丰富活跃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由具象向抽象转化,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因此,随文仿写成为小学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
一、坚持科学的仿写教学理念
1.制定科学仿写教学目标
随文仿写是写作的一种训练形式,在随文仿写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定位,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区别化的目标制定。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其仿写的目标为“对仿写句子产生兴趣,可以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句子,并能将写出的句子用于日常生活和阅读中”。而对于中年级的学生,随文仿写的内容更倾向于片段方面的仿写,其仿写目标为“用心观察生活周边的事物,并尝试用书面表达的方式记录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对于事物的所感、所想、所闻,将自己认为最新颖、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描述得更加清晰明确,注重语句、词语等语言材料的积累。”
2.明晰仿写教学重点
中年级阶段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都在提升,教师在开展仿写教学时,需要明晰中年级阶段的课本特色,并以课本内容为依托,合理规划教学重心。首先,中年级阶段的课本内容变长,文体多样。这一阶段,大多数课文内容均会使用一些抽象的形式来展现事物特征,文体也更加多样化,除了简单的诗歌、故事、散文,还增设了说明、游记类文体,如《大自然的声音》《迁徙的季节》《蝙蝠和雷达》《繁星》《观潮》等。其中散文类有所增加,而故事类、诗歌类减少,即更加倾向于将学生具象的思维抽象化。其次,中年级阶段的课本题材更加宽泛。在低年级课本中,更多的内容是描写身边的事物,如大自然中的花草、河流等,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中年级阶段的教材内容中更多的是描绘祖国各地的自然之美,如《金色的草地》《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大兴安岭》等,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一起领略祖国风光。同时,故事类题材意义更加深刻,更加现实,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的家国情怀与民族脊梁,理解“少年当自强,中华要振兴”,提升了学生的共情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道理。此外,在语言描写方面更加細腻、具体、生动,课文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通过生动形象的手法写下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闻。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运用模拟手法,展示积水融化后的水流声音;运用拟人修辞,展现动物的悠然自得;运用照应手法,使文章内容浑然一体,前后呼应。这些手法和句子,均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仿写练习,为之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设计随文仿写任务
1.明确范文的选择标准
在开展仿写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范文的选择标准。可将课本作为仿写对象的主阵地,选择其中的课文作为仿写的例文。所选例文必须“既要具有典范性,又要具有共性”,这就要求选取的例文既要是众多文章中的典范,又必须具备众多文章的共同特性。可从中选取最典型的语段,供学生仿写。例如,《走月亮》这篇课文的亮点在于语言生动,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绘出诗情画意般的景色,同时又流露出浓浓的亲情。教师可选取某一个文段作为仿写对象。如文中的第4段,写景抒情,并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景色的宜人以及对妈妈的感情。在仿写过程中,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作者所描绘的这种自然环境,因此,可以选择城市等环境进行描绘,对自己感觉熟悉的景观进行介绍即可。除了选择的文章具有典型性之外,更需要关注一系列文章之间的共性特点,找寻其共性之处进行模仿。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其课文主题是围绕自然风光进行编排的,它引导学生阅读,体验祖国大好山河,并学会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展开写作的方式。学生通过仿写练习,掌握了如何围绕关键语句进行具体描述的写作方法,在阅读中找寻关键语句,并进行模仿练习。
2.以学情、认知为前提设计仿写任务
在设计仿写教学任务过程中,要坚持以学情为前提的设计原则。小学中年级涵盖了三、四两个年级,因此需要结合每个年级的不同学习情况,具体设计具体分析。如让三年级的学生仿写《荷花》中“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种简单的排比句;而四年级学生则仿写《观潮》中的课文内容,这样的仿写任务就有一定得难度和挑战性。总之,要注意任务设计符合学生学情。其次,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就是在简单地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此时若设计“仿照课文中的例子,将普罗米修斯的为人类带去火种的经历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这样的仿写任务,显然很不妥当。因为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四年级阶段所接触的神话故事, 可能不太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此种练习要求学生通过想象将普罗米修斯怎样想、怎样做、怎样受罚等情况具体描述出来,三年级初学者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已对仿写有了具体的了解和技能掌握,因此,若设计为四年级的仿写任务,是比较合适的。当然,如果想要在三年级实施,则需要教师对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进行相关介绍,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仿照所给出的例子进行描写。
三、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
1.结合文章结构特点,抓住训练重心
在中年级阶段进行仿写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从束手无策变为得心应手,在写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更要突出段落的训练,将段落训练视作工作的重心。语文教师在开展仿写训练过程中,不能每篇课文均采用自然段的形式开展训练,而应当重视训练的重心——段落的训练。尤其是对于一些自然段比较多的文章,更要抓住其中的典型自然段进行仿写。以总分段落仿写为例,可针对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中的总分段进行练习。该文中的总分段是第二自然段。首先,让学生默读该自然段,并找出该自然段的总括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接着,让学生找出该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绘出秋天的雨像五彩缤纷的颜料。在学生找到这些句子后,教师带领他们认识这种句子就是“自然段的中心句”,这种总分的关系形式,叫做“总分段”。在之后的仿写过程中,学生便可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句子的仿写,以更加突出文字的结构性与层次性。又如,以时间顺序的仿写为例,在《繁星》一文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我”在不同时期观看繁星的情况,从“从前”,到“三年前”,再到“如今”,最后到“有一夜”,作者每一次观看繁星的感受和感想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可先指导学生画出表示时间阶段的词语,然后说说作者的不同感受,最后进行仿写练习。
2.创设课堂仿写教学情境
在仿写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仿写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积累的过程,写作能力的手段。因此,在仿写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應当与写作一样,创设良好的仿写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与写作欲望,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而真实又具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唤醒学生创作热情和激情的有效途径。以部编教材三年级《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为例,教师可在仿写任务中创设情境:“现在学校要进行板报比赛,板报比赛的内容是‘家乡的特产,要求每个班级都要出一个板报主题,用来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家乡特产,并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家乡的特色,彰显家乡风光。作为班级中的一员,你将如何设计和书写?大家可以参照《我爱家乡的杨梅》中的描写手法,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家乡美食,抒发自己对家乡浓浓的喜爱之情。”在这一情境中,直接指明了本次仿写的主题是“介绍家乡中自己最爱的美食”,并要向全校师生展现自己家乡的特色特产,吸引广大师生的浏览参观。具体的情境阐述了要写的内容、要写的方向,以及要实现怎样的目的,为学生指明了仿写的具体框架,降低了仿写难度。同时,环境的创设又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进一步促进了创作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教师的课前仿写教学准备
1.明确教学准备的目标
首先教师应精读仿写文本内容,确定仿写的教学目标。只有精读,才能细致掌握文本的情况,挖掘材料中所蕴含的深意。随文仿写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低年级阶段单个句子的仿写,到中年级阶段的片段仿写,再到高年级阶段文章材料的仿写。在中年级阶段的片段仿写中,从课文内容的片段仿写,到正式开始仿写,能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恐惧心理,并拉近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距离,充分唤醒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有节奏地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2.备课准备
首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年级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如在中年级阶段,仿写教学学段的目标为对段落的仿写训练,训练过程以构段为主。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点,仿写练习要以小的片段为主,而对于四年级的仿写练习,则开始留意形式,并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闻。其次,在备课时,对于仿写文段语句的选取应慎重。并不是文中所有的文段和语句都适合仿写,尤其是在三年级阶段,一定要选取句型简单、语言优美的语句,使学生的仿写更容易展开,同时又能够在仿写中体会词句的魅力。最后,对于文章材料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词语,要加强重视并引导学生揣摩欣赏,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为学生之后的写作练习积累素材。对于段落的选择,需理清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脉络,选择容易模仿、有规律有特色的段落,多读多悟,从而掌握段落的基本写作手法。例如《秋天的雨》一文,在仔细研读第二自然段之后,会发现其中运用了最为经典的总分的写作手法,细腻地描绘了秋天的雨的五彩斑斓,观察细腻,想象丰富,比喻恰当。在随后的课堂练习中,可引导学生尝试用这种总分的写作手法去描写景物的特点,强化学生对于段落的认识,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
综上所述,阅读是人们收集处理信息、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不断丰富思想和语言;而写作是语言的应用与迁移,是将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言语并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进行写作学习,制定随文仿写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