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洋
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即以生活为基础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然而,小学生的认知尚浅,生活阅历也不足,写作时经常不知从何下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化的写作素材,再通过作文将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下面主要研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背景下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意义
1.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益
生活化教学属于教学观念的创新,使原本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局限性,但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发现写作的乐趣,只有真切地感受生活,才能把情感或感受以书面的形式写下来,从而丰富作文内容。
2.有益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生活化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学习。因小学生的知识量较少,所以在生活化教学中,许多事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觉观察和学习。时间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新课标背景下生活化作文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1.写作教学的流程有待完善
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完整的教学流程,并未开展专项写作,也未在阅读等教学中穿插写作教学,导致学生在写作时缺少基础知识的引导,甚至部分学生对“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差别认识不清。同时,还有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写作、修改和评价,而忽略写作前和写作中的引导,对修改阶段和评价阶段的重视程度也不足,这对学生认知、理解、实践和反思能力的培养都不利。只有不断完善,学生才能强化对写作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作文水平。
2.作文内容虚而不实
写作应该是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真实创造,在作文中表达真实的情感,杜绝抄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时取得高分,往往采用“作文速成”法,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充斥着大量空洞词句,引用的事例都是名人故事,空洞而不真实。
3.写作与现实生活分离
写作时,许多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和构思的能力,大量摘抄优秀作文中的片段,这样的作文缺乏真实情感,不可能吸引人阅读。如果学生只会搬运他人的事例,就会导致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分离,不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新课标背景下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应用策略
1.注重积累日常生活中的写作要素
在生活化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元素的积累。写作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写作素材也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为了积累丰富的写作要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阅读积累,这是从第二手材料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灵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将阅读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一旦发现了生活元素,就要及时摘录下来,为日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生活材料的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这是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有效方式,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例如,教师可提醒学生在外出游玩或者参观时,认真观察,对那些能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或景,要及时积累和记录。只有经常记录,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生活化元素,最终形成丰富的素材库,为后续写作做好铺垫。
2.分享课堂生活化元素
生活元素的积累不只是学生个人的事,要发动集体的力量来进行群策群力。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生活元素的合作共享。在学生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后,教师不可急于让学生写作,而是应该先初步构思,再互相交流自己对这些素材的運用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写作思路,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加深了了解。如果一些学生观察的事物类似,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互相交流,再考虑应该怎样将这种生活化内容与写作结合起来,进而加强生活元素在写作中的运用。
3.完善生活化写作训练
在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将生活化元素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学生可能会积累各种各样的生活化元素,而写作手法多种多样。因此,在组合搭配时,教师要科学指导。例如,教学“游____”,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本单元的两篇游记课文,按照浏览景色的时间顺序和方位顺序进行景色描写,必要时可以参照单元中的例文。撰写游记时可以回忆游览顺序,思考是否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写作,景物特点能否描写清楚,能否做到详略得当等。此种写作方法的运用,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正确写作方式的指导下,很自然地将生活化元素融入文章中,使文章变得立体和真实。
4.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生活化写作欲望
有些写作主题比较抽象,而学生因生活阅历有限,缺乏生活经验,对一些写作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很难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教师要善于“借势”,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生活化写作欲望。
相对于教师的口头讲解,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写作主题有大致的了解,将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最终完成写作任务。例如,教学“推荐一个好地方”,一些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学生不了解如何写出“好地方”的特色。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美丽景点的视频以及景点介绍的纪录片,让学生有更加形象直观的认知,再详细写出“好地方”的游览过程,介绍其特色。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欣赏和了解美丽的风景,写作过程也会变得更加流畅。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5.从兴趣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1)指导学生寻找教材和生活的契合点
与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不同,生活化教学模式强调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写作灵感和写作兴趣,并积累写作材料,积极主动地记录生活的点滴。为此,教师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有生活气息的写作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出有生活特色的作文。例如,教学《慈母情深》《父爱之舟》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勇敢地分享自己与父母的趣事,不但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与父母的关系也会更为亲密,在写此类文章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2)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有趣之处,积累成写作素材,充实素材库。例如,教学《四季之美》,教师可让学生深入生活中,观察不同的植物、动物在四季中的变化,从而积累成写作素材。又如,在“十一”假期期间,可以“走进自然”为题,布置生活型家庭作业,让学生在游览本地名胜古迹的过程中,了解本地历史,亲近自然。这样的活动可使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的小学生“眼前一亮”,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可以借机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3)用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
相对于写作,写日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由于写日记不限内容,学生可以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当作写作素材。从短期来看,日记、周记、散文等形式的写作,有助于学生宣泄情感,调节心理状态。同时,写日记对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也十分关键,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加深学生的生活化学习体验。
6.创设生活化写作情境
为了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从而产生丰富的体验,进而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教学《燕子》,就可利用互联网收集关于燕子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燕子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有直观而具体的了解。同时,还可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视频,让没有饲养经历的学生也能了解动物的特征。学生看过之后,就可以写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动物的特点,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极大帮助。
7.开展生活化写作教学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积极组织生活化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例如,教学“我們眼中的缤纷世界”,即可组织学生登山。在登山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直接地观察周围的环境,更好地感受高山的雄伟,体会大自然的魅力。返回教室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登山活动,自拟题目,将切身体会融入写作中,充实作文内容。
8.完善生活化写作评价
教师的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对于传统的评价,生活化评价方式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擅长写作的内容也不相同。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为基础,进行差异化评价。对于比较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要运用激励性评价方法,多一些能激发学生自信的表扬式语言,让其了解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缺点和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将评价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此外,对于已有较强写作能力的学生,应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综上所述,现在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很多教师没有完整的教学流程,也很少开展专项写作训练,导致学生的写作基础知识不足。同时,很多教师忽略了写作前和写作中的引导,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时取得高分,采用“作文速成”法,导致他们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空话套话连篇,不能吸引人阅读。因此,教师应将生活化内容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用生活化元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