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杰平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在文化交流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美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被纳入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中。
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一篇讲述村庄消失故事的散文,通过描写村庄的历史和变迁,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乡土的关系,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贾平凹《秦腔》以作者对秦腔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为基础,描绘了秦腔的独特魅力,探讨了艺术与生活、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能够启发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选择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贾平凹《秦腔》作为联读课例的主要原因:一是文本主题的互补性:冯至的散文关注农村和乡土的变迁,而贾平凹的散文聚焦于传统艺术形式。两篇散文在主题上互为补充,可以带给学生更全面的人文教育和艺术体验。二是作家风格的对比性:冯至的散文注重描写和叙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贾平凹的散文更注重感受和思考,以个人体验为基础表达对艺术的热爱。两位作家的风格迥异,可以引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个性的思考。三是传统与现代的关联性:冯至的散文通过对传统村落的描写,引发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贾平凹的散文通过对传统艺术的赞美,探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通过联读这两篇散文,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选择这两篇散文作为联读课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还能够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美育价值和教学意义。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蕴含着丰富的美育价值。首先,文中描绘的山村景色和人物形象具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激发了读者的审美情趣。例如,作者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山村的自然景观,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引起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注。
其次,文中所呈现的人文关怀和人类命运的思考为学生的美育素养提供了重要的培养机会。通过对山村的温情描绘和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呈现,展现了人类命运中的困境和挣扎,引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种人文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关注社会问题。
再次,文中的艺术形式和文学技巧能为学生提供美育素养。文中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如描写、抒发情感、比喻运用等。这些艺术形式和文学技巧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具有丰富的美育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阅读法:教师向学生介绍散文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散文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②鉴赏法:教师选择文中的重要段落和描写,进行朗读和解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意境。③编演法:根据文中的情节和意象,学生分组创作表演作品,在排演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④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农村,感受乡村的美丽和人文关怀,与当地农民交流和互动,加深对文中情感和主旨的理解。
《秦腔》通过对秦腔艺术的描写和讲述,传达了丰富的美育意义。一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对学生了解和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通过对秦腔表演的精彩描写,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秦腔的表演形式独特,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元素的融合,给人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魅力。三是通过对秦腔表演者的努力和执着追求的描写,传达出秦腔艺术家的精神追求,激发学生对艺术热爱。可以说,《秦腔》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为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秦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播放秦腔表演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聆听秦腔的音乐,感受秦腔的独特韵律和美妙旋律。可以引导学生聚焦音乐中的节奏、音调、音色等要素,感知和理解秦腔音乐的美。还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秦腔曲目让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通过观看秦腔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秦腔表演者的舞蹈动作,感受秦腔舞蹈的优美和独特性,让学生仔细观察秦腔表演者的表情、动作、装扮等细节,分析表演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在学生对《秦腔》进行感知和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与解读,理清文章结构、主题、情感表达等要素,深入挖掘文中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以《秦腔》为创作素材进行创作与表达。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音乐等形式,表达对秦腔艺术的感悟与理解。将《秦腔》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比较评价能力。
这些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养的培养。
将《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的联读课例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一是选取适当教学时机,将两文作为联读课例引入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两文与美育相关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对接,引导学生从美育角度理解和欣赏作品。二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小组合作、互动研讨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美育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和传达方式。三是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乡村或剧院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乡村的变迁和秦腔的表演艺术,加深对文本中美育元素的理解和体验。
最后评估《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的联读课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效果。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看,通过这两文的学习探讨,能更全面地了解和理解美育的概念和内涵,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学生能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角度看,通过学习,能感受到乡村的变迁和秦腔的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从教师的教学效果看,通过两文教学,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