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正长
新时代新征程,浙江与兄弟省市一起,站在了科技自立自强的跑道上。浙江如何才能保持领跑的先发优势,直面并跑的竞争态势,扭转跟跑的短板劣势,努力实现科技创新的加速超车、变道超车、换车超车?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战略部署,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吹响了创新制胜的冲锋号角。今年“新春第一会”提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发出引领浙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方向的强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浙江科技人胸怀“国之大者”,敢于涉险滩、闯难关,努力谱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篇章。
2 月17 日,全省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召开,吹响集结号,奏响交响乐,正式拉开一场充满激情与想象的序幕。
浙江构建“315”科技创新体系,有其背后的必然逻辑。
受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的限制,科技创新长期以来都是制约浙江省发展的一块短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超常规推进三大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建设,浙江省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稳居第一方阵,标注了“1235”的新坐标——
“一个历史跨越”: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四,为15 年来首次。
“两个零的突破”: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两类“大国重器”均实现零的突破。
“三个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大幅提升,总量实现翻番,强度从2.42%提升到3.0%;科技企业数量大幅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0.9 万家增长到3.6 万家、实现翻两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4 万家增长到9.8 万家、增长1.5 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大幅提升,从42.3%提高到64%。
“五个全国前列”:企业创新能力、主持的国家科技奖数量、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县(市)数量、研发人员密度、科技体制改革均走在全国前列。
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对标“两个先行”要求和国际国内先进地区,浙江省创新实力与经济强省的地位还不尽匹配,创新和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还不够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也还亟待破题。
浙江下定决心扬长补短,持之以恒寻求新突破,“315”科技创新体系应运而生。
“315”科技创新体系是省委、省政府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专章部署的最新要求,在科学分析浙江省科技创新的现实基础、历史机遇、独特优势和短板不足基础上,经过系统谋划、科学研究后作出的重大战略,是浙江省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的浙江实践。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 月17 日,杭州,春风骀荡。谋实事、做实功、求实效,全省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召开。与会代表发言掷地有声——
温州市代表: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每年引进高质量创新载体15 家、技转中心30 家以上,推广“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创新联合体模式,加快以“0 到1”的创新之花结出“1 到N”的产业之果。
新昌县代表:深入实施“科技引领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全链贯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到2027 年,高新技术企业超450 家、上市企业25 家、“专精特新”企业150 家。
……
事实上,咬定目标任务,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抓出成果上下功夫,已然成为浙江科技人的共识。
供图/视觉中国
成果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衡量标准。今年,浙江将切实强化成果导向,把发挥好已布局重大科创平台作用、实施好“双尖双领”重大科技项目、加快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作为重中之重。重点是做优做强“2+1”体系:“2”就是新型实验室体系和技术创新中心体系,这是塔尖;“1”就是新型研发机构体系,这是塔基。浙江将通过建立人才、成果、转化、建设这“四本账”比学晾晒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等,进一步压实重大科创平台的主体责任,加快提升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浙江“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具体目标已经明晰:在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上,争创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3 家以上省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落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部署实施省级重大科技项目400 项以上,取得重大科研成果100 项以上。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实现技术交易总额超2000 亿元,探索构建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圈,新增众创空间60 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5 家。在科技人才引育上,引进培养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5 个,争创“国字号”战略科技人才平台“中欧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心”等。
当天的部署会现场,省政府与省科技厅、相关设区市和单位签订责任书。一位浙江科技人领取“任务书”后坦言:“拿出创新成果才是硬道理。”
把“落实”落到实处,“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科技企业的“扩面提能”。
在扩面上,浙江将实施“双倍增”升级版,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的梯度体系,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库—培育库—成长库”,力争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0 家。
在提能上,浙江将实施“两清零一提升”专项行动,今年确保实现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动态清零,1 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动态清零,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提升到65%,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扩面提能”的愿景,是实现浙江科技创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这些年浙江在人才集聚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高端人才数量不足、灵魂式人物和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人才团队缺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当前浙江科技人才工作重点就是提升高端人才团队的集聚力,最紧迫的就是要“引得进”,要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气势和干劲“抢人才”。
谋篇布局,浙江正浓墨重彩书写“人才+改革+合作”大文章。
在人才引育上,瞄准“战略人才”集聚这个目标,重点实施好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育等重大人才计划,实施海外工程师计划升级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积极培育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在科技改革上,重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科技激励机制、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创新联合体运行机制、“科技大脑”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增添新动能。
在科技合作上,重点落地启动我国首个国际大科学计划——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争取落地中欧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心大力拓展“一带一路”及重点创新型国家(地区)的科技合作,进一步优化国际化科研环境。
赓续前行,奋楫争先。
之江实验室以提质增量为目标,以海外人才、博士后人才、青年人才为重点,持续做大“人才蓄水池”。
新昌县高举“小县大科技”,到2027 年,集聚全球顶尖人才5 人以上、国家和省级人才计划150人以上,万人拥有人才量达3980 人以上,高技能人才达4.5 万人以上。
……
浙江“抢人大战”飙出新高度。
供图/视觉中国
进一步展读“315”科技创新体系蓝本,不难发现重在三个“做强”。
“点”上做强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目前浙江省有2 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包括8 个国家级的67 个高新区。浙江省将有序开展高新区创建和认定,加快推进设区市国家高新区、工业强县省级高新区两个“全覆盖”,构建“国家自创区—国家高新区—省级高新区”梯次发展格局。
“线”上做强科创走廊。大力支持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杭州城西、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等为重要载体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联动推进G60(浙江段)、温州环大罗山、台州湾、绍兴、浙中等科创走廊建设。
“面”上做强创新型市县,浙江省将迭代升级以“科技创新鼎”和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核心的市县争先创优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县大抓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群,持续擦亮县域创新“金名片”。
毋庸讳言,浙江科技创新区域不平衡。进展明显的领域和地方,亟待进一步拓展领域、优化升级,保持久久为功的定力,乘势而上,推动科技创新更广覆盖、多出成果。进展滞后的领域各地区要有“等不起”“坐不住”的紧迫感,找准问题和短板,落实责任、逐点突破,完善机制、加快推进,争取早上跑道、早出成果。
“点线面”三维协同发力,激发出浙江省科技创新强劲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