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多思创新学校
词汇在二语习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正如Wilkins(1972)所言:没有语法,能表达的东西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词汇教学一直是外语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在我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领域,众多研究者以词汇教学理论为指导,从不同角度探索了词汇学习的效率和词汇复习巩固的策略与方法(如罗之慧,2021;孙桐、相晓姣,2021;张剑平,2021)。还有研究者从词汇的接受性和产出性视角对小学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进行了研究(孟海蓉、王岚,2021;蒋炎富、何淑菁,2021)。根据现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词汇知识三级要求为围绕相关主题学习并使用约1600个单词进行交流与表达(教育部,2022)。可见,初中阶段的词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听和读的过程中理解词汇的含义,还要能够在说和写的过程中正确运用词汇进行表达。本文阐释了产出性词汇的概念,并结合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课标理念,尝试探索在初中英语单元教学中开展产出性词汇教学的具体做法。
词汇学习是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对中国学生来说,掌握一个英语单词或短语不仅意味着要正确拼写并了解其汉语释义,还应掌握与其适用的语法句型、与其他单词搭配和使用的适切性以及对其他词的联想(Nation,2003)。词汇知识可分为接受性知识和产出性知识。例如,词义的接受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听到或看到某个单词时知道它的意思;词义的产出性知识则指当学习者想表达某个意思时知道该用哪个词的哪种形式。通常词汇的接受性知识先于产出性知识被学习者掌握(Schmitt,2014)。
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对词汇的最初接触总始于对其含义的理解。也就是说,学习者起初只能在听到或看到某个单词时知其含义,但无法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使用该词进行意义表达,此时词汇被称为“接受性词汇”(receptive vocabulary)。随着词汇的不断积累和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者逐渐能够使用部分词汇进行意义表达,此时这部分接受性词汇就转化为“产出性词汇”(productive vocabulary)。Nation和Gu(2019)认为,学习者接触词汇的次数和对词汇的加工深度是促进接受性词汇向产出性词汇转化的两个主要因素(转引自孟海蓉、王岚,2021)。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需运用教学策略促成学习者的接受性词汇向产出性词汇转化。
在教学观察中,笔者发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存在要求过低或过高的问题。
词汇教学要求过低体现在教师仅要求学生记住单词、短语的拼写和基本词义,背记单元词汇表。而检查方式通常是听写,即教师读出单词或短语,学生拼写并写出与之对应的汉语释义;或者教师给出汉语释义,要求学生默写相应的英语单词或短语。很多教师将词汇教学目标直接等同于提高听写或默写的正确率,有的教师还通过组织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背单词。这种传统、机械的背单词方法背后反映出教师对词汇教学的认识不足,认为学生只要记住了单词的正确拼写和对应的汉语释义,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词汇,能看懂文章并能造句表达了。
词汇教学要求过高体现在教师要求学生记住每一个单词、短语的各种含义和用法。有些教师意识到词汇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单词和短语的拼写和释义,还要掌握其用法。因此,教师对单元中的所有单词和短语都进行详细的讲解,教学内容囊括具体的词性、词义、同义词、反义词、适用的句型、词语搭配等,试图对词汇的所有知识都一网打尽,使词汇学习一步到位,认为词汇教学涵盖的知识越多,学生就越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上述两种做法看似不同,但却反映出一个共同问题,即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对词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词汇的实际运用。事实上,这种脱离语境的死记硬背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还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词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词汇学习是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学生不可能在初次接触单词时就完全掌握其全部意义及用法。因此,教师在主题单元中所开展的产出性词汇教学活动也要层层递进,不断丰富,并通过词汇的复现加以巩固。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设计了词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基于教材活动,结合具体学情,设计培养词汇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接受性词汇向产出性词汇转化。下面笔者基于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介绍在单元教学中开展产出性词汇教学的具体案例,探讨促进学生词汇产出性掌握的方法并分析其理据。
确定产出性词汇是培养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第一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词汇表以黑体标出单元重点词汇,教师可将其确定为单元产出性词汇,其他词汇则可以作为接受性词汇来处理。而如前所述,生词教学应避免一次性深度挖掘,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分层次、分阶段展开。因此,教师不宜要求学生在词汇学习中一步到位地掌握单元产出性词汇,并迅速达到完全正确运用的程度。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词汇掌握的渐进性特点,将一些学生已学过的接受性词汇补充为本单元的产出性词汇。一般来说,在完成单元主题任务时所要用到的词汇都可以被确定为本单元的产出性词汇。
本单元的话题是谈论过去的度假经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是学生能通过单元学习与探究,理解与度假相关的多模态语篇的主要内容,获取关键信息,并能够使用正确的词语、句式和时态,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描述、介绍过去的经历,表达个人观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笔者设定与单元话题相关的词汇为重点产出性词汇,如: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有指代功能的不定代词、反身代词,用以描述和表达情感的形容词,以及一些固定搭配短语等。这些词汇的学习、巩固及内化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能力,并能更加准确、生动地介绍度假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单元产出性词汇的确定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产出性词汇的确定过程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教育部,2022)。本单元语篇围绕度假话题,涵盖多种语篇类型,如对话、电子邮件(Section A 3b)、日记(Section B 2b)等。不同人物以语篇文本或对话的形式谈论或介绍各自的度假经历。笔者基于教材活动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关联递进、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深入理解语篇的同时进一步内化产出性词汇,使用所学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进而有效交流,解决真实问题。
(1)以提问激活主题词汇
在完成Section A 1a—1c部分的教学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关于真实度假经历的问答活动。首先,教师问学生去过哪里度假,然后再让学生结对互相问答。该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重复运用所学词汇,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体验真实英语交际带来的成就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对话,除了问同伴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外,还提出What did you see / do / buy there?等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熟练运用本单元应重点掌握的产出性动词,还能调动起以前学过的词汇知识,如动词met、bought、took和名词 park、lake、zoo、picture / photo等,实现了把接受性词汇转变为产出性词汇的目的。
(2)以问答训练意义表达
笔者在教材Section A 2d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后增加一个针对该对话语篇的问答活动。该对话语篇以一般疑问句式Did you...?为主。学生完成角色扮演活动后,教师可以基于语篇内容,用特殊疑问句来提问,如Where did Helen go on vacation? Who did she go with?What did she see in Guizhou? What did she do there? What did Rick do last month? 回答问题跟朗读表演对话不同,学生是在用词汇表达意义,属于词汇的产出能力实践。这样的活动不仅检测了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在问答语境中运用went、saw、took、stayed等动词的过去式,掌握词汇的不同时态。
(3)以仿写促进词汇内化
教材Section A 3b板块的语篇类型为电子邮件,要求学生选择正确的不定代词填空。笔者在该活动后增加了仿写活动,要求学生在语篇语境中使用不定代词something、anything、everything、nothing、someone、anyone、everyone、no one写一封电子邮件,介绍自己的一次度假经历。相比教材设计的选词填空活动,仿写活动要求更高,学生既要表达度假活动的相关内容,如目的地、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还要在语篇中正确使用这些不定代词,通过书面运用内化产出性词汇。
(4)以搭配构建词汇网络
教材Section B 1a—1e围绕Lisa的香港之行展开,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形容词,如special、exciting、expensive、friendly、delicious、good、excellent 等。但教材这一部分的活动主要训练听力理解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这些形容词的运用能力,笔者增加一个词语搭配练习,要求学生使用恰当的形容词填空:
● “The meal was ______,” she said politely.
● What’s ______ about your school?
● People are ______ to strangers in the countryside.
● We can’t eat in ______ restaurants on vacation.
● I love football. It’s a(n) ______ sport.
形容词跟名词有着语义搭配关系,如friendly people、delicious food等,学习词语搭配也有助于学生掌握并运用词汇,因此这样的搭配练习是必要的。
(5)以思维导图梳理关键词汇
教材Section B 2b是Jane写的两则旅游日记,教材活动旨在让学生理解语篇内容。但从词汇学习角度看,这个板块也是用所学词汇描述旅游过程的语言实践活动。语篇中很多词汇都是本单元的产出性词汇,如 arrive、decide、try、have、see、enjoy、taste、special、 delicious、terrible、beach、hotel、place、town、weather、food等。因此,笔者设计了绘制思维导图的活动,让学生呈现语篇中的关键词汇,并利用这张思维导图,仿照Jane的日记写一篇自己的旅游日记,最终实现本单元主题词汇的内化。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以上五个词汇教学活动都是在教材原有活动设计的基础上所做的拓展,围绕单元主题层层递进,并紧密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同时,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包含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活动,符合词汇习得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从不同方面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产出性词汇。此外,补充设计的仿写活动难度高于教材原有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篇表达能力。
图2.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原图)
接受性词汇向产出性词汇转化是学生英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树立为产出而教词汇的理念,不能将词汇教学局限在背诵默写单词和死记硬背词汇接受性知识的低层次上。为此,教师一方面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语言活动,另一方面还需要围绕单元主题补充设计指向词汇产出性掌握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接受性词汇转化为产出性词汇。产出性词汇教学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但要遵循围绕单元主题、先口头后书面、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开展单元新词教学时,也要注意复现之前教授的词汇,从而使接受性词汇像滚雪球般不断积累并逐渐转化为产出性词汇,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