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陈晨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相继出台。近年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了互联网和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承担着孩子第一次社会化的责任,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环,在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自身的教育行为,并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其中第十四条明确表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因此,明确当前社会青年家长的教育观念现状、找出青年家长教育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促进青年家长教育观念发展依然是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定义,学界目前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但相关的文献都涉及到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亲子关系、家庭中最重要的教养内容这三方面。因此,本文所述的教育观念参考了俞国良、辛涛提出的教育观念的定义,即“家长基于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对儿童教养的理解”。结合调查内容将教育观念具体细化为人才观、亲子关系和养育观三个维度:人才观是指,家长本人对人才的理解、成才的看法以及对孩子的期待;亲子关系是指,家长对于子女与自己的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于孩子的意义的理解;养育观是指,家庭教育中重视的教养内容以及对于教养孩子方法的选择。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
选定X市某小学两个班级的家长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向家长发放问卷。这次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231份,有效回收率92.4%。其中参与答题的女性187人,男性44人。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回答者集中在30-39岁的女性,且多数家庭拥有2个孩子。从回答者的学历、职业和家庭的月收入来看,月收入6 000元以上且拥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回答者所占比例较大。本次调查问卷涉及的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孩子的基本情况、教育孩子的重心、人才观、亲子关系、养育观等六个维度共计40题。
在问卷调查结束之后,从参与问卷回答的家长中抽取5人进行30-60分钟的半结构化访谈。被访谈者全员女性,年龄在33-38周岁。访谈内容围绕被访谈者的基本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情况、人才观、亲子关系以及养育观等五个大类展开,具体如下:(1)人才观包括对孩子的期待,希望孩子将来拥有怎样的生活,对成功的理解等;(2)亲子关系中包括家庭中一起庆祝的节日、活动以及庆祝方式,家长所期望的亲子关系等;(3)养育观包括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表扬孩子的场合及方式、责备孩子或惩罚孩子的场合及方式,孩子与兄弟姐妹及朋友争吵时的态度以及干涉方式等内容。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幼儿的教育大多发生在家庭,而这样的传统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围绕树立道德、立身出世、科举提名这三个。受此影响,现当代的家庭教育中也依然能看到这三个教育目的的缩影或其他的变形。如在一直以来的观念中,家长提到“人才”总要和名校挂钩,提到孩子的未来总要提到“大学”。似乎所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抱有较高、较明确的学历期待,希望着孩子们通过学业成才。但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年家长对于孩子未来的期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单一“学历期待”。当提及对于孩子未来的展望时,家长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没有家长明确提到对孩子的“学历”或“成绩”有要求。在“您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孩子”的题目中,家长们的选择较为多样,有62.3%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拥有强壮的身体,60.1%的家长希望孩子能与身边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还有44.59%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要有责任感,在这之中只有44.16%的家长选择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学习的能力,成绩优异”。
当我们访谈时进一步谈论到对于孩子未来的期待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幸福”,不难看出,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幸福的家庭和多样的人生。
青年家长更倾向于在家庭中构建一个平等的亲子关系,他们意识到家庭当中拥有一个平等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您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家长”这一问题当中,选择“什么都能互相商量的家长”以及“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和主张的家长”的回答者达到了87%,当孩子犯错时,青年家长往往会选择先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在这之上进行教导或训斥。同时,青年家长对亲子活动的价值也十分重视,家庭中的亲子活动频率较高且种类多样,他们会和孩子一起庆祝多个传统节日或其他节日且在节假日时也会抽出时间带孩子去各地旅行或去游乐场。他们普遍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开心的事,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但是,依然有部分青年家长觉得养育孩子的意义是为了将来的养老,并且觉得养育孩子十分辛苦,自己也经常为了孩子担心,对于这部分青年家长来说,家庭当中孩子带来的焦虑要远多于快乐。
青年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当中侧重的内容较为全面,孩子的道德礼仪、社会关系、安全意识甚至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他们更倾向于正面的表扬教育和鼓励教育,比起传统的“表扬会使孩子不谦虚”的养育观念,青年家长认为只有毫不吝啬对于孩子的赞扬,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多自信和可能性。同时他们表扬孩子的原因和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青年家长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因此他们也会主动从书籍、杂志、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去获取较为现代的、主流且科学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城市青年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传统教育观念来说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种改变较符合如今互联网与经济高速发展之下人们普遍的教育观念。他们重视孩子未来人生的“幸福”、希望在家庭中努力构建出平等的亲子关系、采取“鼓励与表扬孩子”的教育方式并关注着孩子的各个方面。但是即便如此,家庭教育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新的问题还在持续出现,这说明青年家长的教育观念依然存在某些问题。
提到对于孩子未来的期待,青年家长虽然大多希望他们拥有幸福的家庭和幸福的生活,但是这不代表着青年家长学历期待的消失,更多的青年家长似乎觉得“学历”的重要性是一件“无需多言”的事情,不需要特别将它拿出来说,大部分的家长依然认为成才的必要前提是“学业有成”。
谈到对幸福的解读,家长们的回答虽然有差异,但依然围绕着“幸福的家庭”“稳定的工作”,而这个稳定的工作,似乎在家长们的观念中依然是和传统的学习紧密结合的。
从问卷的回答结果来看,赞同或十分赞同“从哪个大学毕业会决定孩子未来工作”这一说法的回答者达到了半数以上。在“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什么样学历”这一问题中,有97%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希望自己孩子获得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占到了71%。值得一提的是,X市所处的省份2022年本科录取率为51.26%,迈入本科大学的竞争依然是较为激烈的,家长们显然也知道这个现状而早早地就开始做着准备,例如在“您的孩子参加了以下哪种课外兴趣班”的问题中,问卷回答集中在英语或其他语言兴趣班、游泳兴趣班、绘画手工兴趣班、乐器兴趣班以及舞蹈兴趣班之上,在访谈中,受访者也表示选择课外兴趣班时会尊重孩子的意愿,然而在谈及到对孩子们目前兴趣班的未来展望时,受访者也明确提到了希望这些兴趣班能成为孩子未来的进学方向,或者是目前中考当中可能要涉及的内容。因此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课外兴趣班时虽说考虑了孩子的兴趣,但对于升学作用的考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家长们的人才观虽然不再是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明显主导,但这种观念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潜意识当中。家长们似乎是更期待自己的孩子成为“全才”,能够拥有一个“高学历”似乎是他们不需言明的殷切期望,而在这之上构筑的才是孩子们的幸福与多元化发展。
在调查中问到“您会因为什么事情批评您的孩子呢”,从五位访谈者的回答来看,集中于“撒谎、打了别的孩子、重复犯错”等道德相关的问题上,批评的方法集中于“跟他讲道理、让他下次注意、让他安静听我说、让他坐在我身边反省”等口头提醒商量的方法。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中,父亲在家庭中是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在重“礼”的文化影响之下,父系权威一直通过文化再生产得以保持。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犯了错被严罚、体罚是较为普遍的。另一方面在传统中国文化里,男性与女性承担的家庭角色也不相同,家庭教育中往往有一个“慈母”还有一个“严父”,严慈并用构成了“爱子与教子”并重的家庭教育原则。
在19世纪末,随着“儿童中心主义”在全世界的普及,中国传统的父系家长制开始慢慢消失,传统的父系权威开始瓦解,孩子的地位开始逐渐提高。20世纪开始对于儿童合法权益的保障在全世界开始被广泛关注,儿童不再是家长的附属物而是一个独立的享有权利的个体。“儿童中心主义”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也成了家庭教育的指南针。家长们意识到传统的“家长权威 ,严多慈少”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伤害,深受传统教养方式影响的“80后”青年家长开始改变,他们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更多地选择“鼓励、表扬与沟通”这样“慈多严少”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儿童位于家庭中心的家庭伦理关系,并成为了青年家长育儿的潜在影响指导理论。这样的教养方式虽然是一种进步,但如果尺度把握存在偏差,很容易变成“溺爱型”教养方式,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的道德、责任感的缺失,人际关系的崩坏,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不利的。
青年家长的教养观念和“平等”亲子关系的追求较传统家长教育观念来说更符合现代家庭观和儿童观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尺度把握和方法选择上依然存在误区,传统家庭教养方法中的“严”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逐渐被舍弃了。
科学的教育观念可以有效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且有助于家长构建积极健康的家庭关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社会和家长两个维度利用现有的资源促进青年家长的教育观念向更科学的方向进步呢?如“图1”所示,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需要依靠社会公共领域提供教育信息平台,这样的教育信息平台与家长本身都是变革教育观念的重要双方。
图1 促进家长教育观念进步的社会与家长两维度关系图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抖音”“小红书”“微博”等互联网平台高速发展,在这其中不乏有很多育儿的知识经验分享信息。近些年来关于育儿的书籍也是层出不穷,占据着书店的高位。在本次调查的“您通过哪些方式获取教育孩子的知识”的题目中,有59.74%的家长选择了相关书籍、69.7%的家长选择了从互联网得到育儿知识。因此不难看出家长们在选择获取育儿知识的途径时更多地会偏向这两种方式。但是这些网络分享的信息以及书籍的内容良莠不齐,部分短视频和互联网的分享内容可信度较低,甚至还有些内容并不正确,家长很容易被误导甚至走入育儿的误区,家长们很难找到最科学、最可信的育儿知识。因此在公共领域应该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牵头,打造一个平台为各个年龄段的家长提供教育建议和教育信息,避免家长获取不科学的、不正确的育儿信息。
社区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有需求的家庭给予线下的帮扶援助,定期整理家长们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和不安,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的讲座和亲子活动,帮助家长们缓解焦虑,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有很多家长之所以依然盼望孩子拥有好的学历,是因为传统“科举提名”的观点已经根深蒂固,家长们普遍认为只有成绩好才能够进入大学,才能拥有稳定的工作。成绩与工作之间是划了一个无形的等号。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2022年《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更是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未来的择业中“唯学历”将不复存在。但是家长们对这样的信息掌握较少,加之传统观念改变较为困难,因此更应该关注教育改革,关注教育信息,对未来动向更有把握。这样才能逐步改变传统观念下的人才观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树立一个更为科学、更为多样的人才观。让孩子拥有更多选择性、更多可能性的未来。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当中父亲在家庭里的绝对权威地位是逐渐被否认的,一个关系和睦的家庭中应该人人平等,互相商量。随着儿童的重要性逐渐被发觉以及青年家长科学育儿观的觉醒,如今的家庭教育当中,孩子成为了被环绕的中心,在这样的家庭新伦理指导之下,青年家长的教育观念逐步转向了鼓励、表扬为主的教养方式。但是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当中如果只“慈”不“严”,或是过“慈”少“严”,那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越过了溺爱孩子的边界。颜之推曾说过:“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因此,青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依然要抱有理性,在孩子犯了错误时既应该用平和的讲道理方式沟通,也要让其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有责任意识,成为一个能担当的现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