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爱民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万向小学,浙江 杭州 311215)
小学劳动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作为主旨。为有效落实劳动教育,学校可尝试通过真实情境视域下项目化课程推进的方式在基层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笔者对小学生活劳动课程项目进行了设计,形成了包括确定生活劳动项目主题、目标设定、参与劳动的形式以及生活劳动教育过程评价等环节为一体的学教样态,尝试构建以实践为主线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体系。
(1)生活劳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劳动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始终。劳动即生活,生活从劳动开始。生活劳动是人类最为原始,最为基础的一项劳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的使用和维护等。
(2)生活劳动课程。生活劳动课程是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的学习实践过程。该课程以课程目标为指引,以项目化的方式设计适合各年级学生体认的生活劳动。该课程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实施方式灵活,能使学生在掌握日常生活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收获经验,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该课程主要包含三个项目模块: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的必修课程;规划生活的选修课程;烹饪与营养及家用电器使用的实践类选修课程。
生活劳动作为小学阶段劳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人价值主要是学生自理自立等基本生活关键能力的培育。课程目标主要体现在:初步培养具有个人生活、学习自理的意识,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清扫校园的意识、观念与能力;具有“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自我服务劳动意识,“他人的事帮着做”的劳动参与的意识与能力;初步学会简单的整理、清洁、规划等生活方法,具有自理自立的生活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1)培养生活劳动价值观。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生活劳动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知,让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在自我服务劳动中找到生活乐趣和个人价值,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培养生活劳动意识。课程引导和组织学生形成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习惯,将劳动作为一个常规教育去抓,持之以恒,把生活劳动这一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并形成习惯。
(3)培养生活劳动知识和劳动能力。学生参与项目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从被动接受教师指令参与劳动转变为自主参与劳动。学生在劳动中完成项目目标,课程则在保证劳动效率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参与劳动的同时完成日常知识的学习,在参与同类劳动活动的过程中以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质量完成劳动活动,劳动技能在实践中得以成长。
围绕日常生活,笔者在调查分析与课程实践基础上,通过了解各个年级在学习相应的劳动技能要求,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经验储备选定了以下内容与课时安排,如表1。
表1 小学生活劳动实践项目
真实需求下的小学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模式,关键在于真实情境和项目方式的设计。真实情境要求学生在一个模拟的真实场景中采取行动,围绕项目主题,自主探索尝试完成劳动任务目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和认识的提升。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项目中,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劳动项目,确保劳动教育的目的得以实现。它主要包括任务目标的明确、劳动过程的分解、劳动阶段反馈三大程序。
(1)明确任务目标。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处于初始阶段,生活经验相对有限,在学生正式参与劳动教育之前,教师应明确说明劳动目标,要求学生按照目标要求自行探索目标实现方式,将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充分体现出来。
(2)分解劳动过程。劳动教育项目化要求从认知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围绕学习目标开展教育活动。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有限,为提升劳动教育质量,教师可围绕生活劳动的项目主题将实践项目分解开来,逐一落实,保证活动的充分性,使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以《我是小小面包师》活动为例,为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分三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第一步,积累知识阶段。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查阅书籍、网络搜索、询问他人等方式确定面包制作的过程、需要的材料以及具体的制作手法,包括和面、揉面、放入酵母、发面烤制等一系列过程的技术操作指南。第二步,准备阶段。学生结合计划确定小组内部人员分工,按照分工要求完成面粉配比、和面、揉面、醒面等过程,做足准备。第三步,执行阶段。学生需要完成面块分割、压模、烤制等流程,完成面包制作的全过程。学生在分步走的劳动计划中完成面包制作活动,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该活动让学生劳有所感、劳有所得。
(3)组织阶段反馈。生活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劳动目标。这一阶段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教师可采取针对性措施。为此教师可在劳动教育阶段适时组织阶段反馈交流活动,了解学生在活动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以保证劳动效能。
以《水果拼盘的设计》活动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水果拼盘的设计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设计理念,出具初版设计图纸。随后教师可利用班会时间组织设计反馈活动,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网络上搜集的水果拼盘的设计模型,提出问题:“同学们觉得哪一张图片中的水果拼盘更好看呢?”学生作答后,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大家说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拼盘设计像图片中的一样好看呢?”教师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内容梳理水果拼盘设计的要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照执行。教师要对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的小组提出表扬,并奖励劳动积分,鼓励其他小组的学生主动学习,在后续的劳动活动中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教师通过设置多样化的项目主题让学生参与生活劳动,以生活劳动中队主题式的方式发布项目内容,让学生自己组团,完成项目内容,并在主题中队中分享劳动的积极意义,在劳动中让学生获得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让学生形成正向的劳动认知。
(1)确定项目主题。生活劳动教育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需要结合国家要求、校园环境情况、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周边环境构建出结构化、系统化的劳动教育项目主题,以保证项目化的劳动教育活动的最终结果与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吻合。
以《勤俭节约好品质》为例,为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教师在征求学校和家长意见的前提下,围绕劳动教育目的和小学生的活动能力设置如下项目主题:“我的纽扣自己缝”“我的袜子自己补”“旧衣服回收巧利用”“利旧变新小能手”。教师结合主题内容设置项目周期、项目载体和劳动价值,如“我的纽扣自己缝”其主要项目内容为学会自己缝补脱落的衣服纽扣,载体为学生个人。教师可利用主题班会和校园活动时间完成纽扣的缝补活动,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理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衣物要自己负责。“我的袜子自己补”和“旧衣物回收巧利用”劳动教育项目主要为家庭实践活动,主要在家庭环境中完成,项目周期应以双休日和寒暑假实践为主,项目载体以家庭为主。学生需要在父母的看护和指导下完成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使其在长期劳动中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利旧变新小能手”项目周期集中在集体活动时间,项目载体为班级主题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活动目标。劳动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模拟的社会环境体验劳动过程,在劳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方式方法,提高劳动质量。
(2)明确劳动任务的育人意义。生活劳动任务是劳动教育项目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参与活动获得能力成长的重要过程。真实情境下的劳动任务设计应包括真实的劳动情境、具有驱动性的问题任务、真实的劳动体验和真实的劳动评价四个部分。真实情境下的劳动任务能让学生在任务中经历整个劳动过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做到劳有所得、劳有所感,同时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完成真实的劳动任务,并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得到成长。
小学劳动教育的载体可大致分为学校、社会、家庭三种类型。为丰富生活劳动教育的类型,提高劳动教育项目的规范性和高效性,教师可以根据生产劳动内容摸索建立规范化的竞标式管理机制,将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劳动项目以工程竞标的的方式开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有现实意义的“竞标”体验,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新颖。班主任首先要给学生解释好竞标的意义,再开展活动。生活劳动竞标承包的方式不仅在前期的竞标准备工作中锻炼了学生,同时也链动了家长与社会力量,增值了实践与育人效果。
教师根据班级团队生活实践项目和家庭生活劳动内容分析可能涉及的主体要素,结合各类要素打造出一体化的竞标书。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借助家长力量组团制定承包方案公开竞标获得承包权利。例如,教师可以发布“校园标识牌的制作”竞标项目,主要劳动实践项目包括了解校园标识牌的设计样式,分析标识牌的制作方式,组队共同完成校园标识牌的制作活动。整个项目顺利完成需要借助社会和家庭力量为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为培养学生的废物利用能力和环保意识,学生可组团线上查找资料,从而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自主思考避免乱扔垃圾的行为再次出现的方法;父母为学生搜集可回收利用的活动材料,组织学生在垃圾桶附近树立校园标识牌,并在标识牌处添加“禁止随地乱扔垃圾”字样。在“利用废弃材料制作校园标识牌”的活动中,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到项目网络为学生提供支持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学校沟通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教育活动场地,使学生可以在公园内部自主完成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为劳动实践活动开展保驾护航。
劳动项目学习有其特质,需要评价劳动项目的知识获取与技能习得的实现程度。笔者从学校生活劳动任务和家庭生活劳动任务两个维度设计了一系列的评价量化表,利用分项式的多样性评价形式,有效实现评价的全面性。笔者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自评和小组内的学生互评为主,教师评价和家长及社会评价为辅,设计了三年级学校生活评价的内容与量化指标,如表2。
表2 家庭生活劳动任务评价表(3年级)
劳动源于生活内容,而生活劳动立足于形成生活中的一种必要技能。我们将生活劳动习惯融入校园的各项活动中,形成基于过程参与的表现性评价,打造“月、节、周”展:即每月国旗下展示;每节日(劳动节、丰收节)展示;每年的劳动周进行展示。
设计面向项目化学习劳动实践的学创单。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劳动项目化学习的前后变化和过程性思考,尤其是要进行适当的跟踪研究,关注学生在劳动项目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自我构建能力、探索与成果形成能力、反思评论以及劳动精神等能力的增值变化(见表3)。
真实需求视域下的生活劳动为劳动教育的基层落实提供了丰富实践的可能性,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素养。它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树立自理、自立、自强意识过程中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在真实情境下的项目化生活劳动教育模式有着光明的前景,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劳动动机,让学生在劳动体认、体验、体悟的过程中学到各方面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反思能力、规划统筹以及创新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表3 学创评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