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宸 郭寿贵 吴欣宇 卓楚
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1]。胆道系统、门静脉系统和毗邻组织器官是PLA主要的感染来源[2]。而糖尿病被认为是PLA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PLA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5~10倍,而合并糖尿病的PLA患者治疗时间更长,并发症更多、预后也更差[3-4]。CRP与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AR)是一种新型的可以反映患者炎症感染和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已经被证实与部分肿瘤和感染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5-6]。研究发现,影响PLA患者的预后有多种因素,包括CRP、Alb、脓肿大小、血糖水平、治疗方法等,其中多种独立影响因素对PLA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已被证实[7-8]。但是CAR作为一种新型指标,其对PLA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CAR用于判断糖尿病合并PLA患者预后的价值。
1.1 对象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PLA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48例;年龄 32~57(44.83±5.21)岁;脓肿直径 2~8(4.72±1.18)cm。纳入标准:(1)肝脓肿诊断标准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外科学》相关标准;(2)2型糖尿病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既往肝脓肿病史;(2)既往肝脏手术史;(3)合并其他感染患者;(4)结核性、阿米巴性肝脓肿患者;(5)合并恶性肿瘤患者;(6)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7)怀孕或哺乳期患者;(8)肝外伤病史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予糖尿病饮食,监测血糖水平并控制血糖,明确诊断后予三代头孢+甲硝唑抗菌治疗,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床旁行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并取脓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调整敏感抗生素(若部分患者因脓肿液化不明显或者位置不佳无法穿刺,仅采用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分组 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肝脓肿位置、肝脓肿直径、肝脓肿个数、胰岛素治疗方案、肝脓肿治疗方案、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根据确诊当天CRP与Alb值计算CAR)。治疗第7、14和28天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PLA治疗效果。治疗有效标准:确诊后28 d内达到以下标准:(1)白细胞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2)引流管无脓液流出;(3)影像学检查证实脓腔缩小或消失。根据第28天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56例和无效组23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ROC曲线分析CAR预测糖尿病合并PLA患者预后的效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合并PL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肝脓肿位置、胰岛素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效组患者HbA1C大于有效组,脓肿直径≥5 cm、多发肝脓肿、抗生素治疗比例均高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症状比较 两组患者发热、腹痛、畏冷寒战、乏力、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PLT<100×109/L、AST>40 U/L、CRP>8 mg/L、HbA1C>9%比例及CA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WBC>10×109/L、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NE)%>75%、Alb<35 g/L、DBil>5 μmol/L、ALT>40 U/L、ALP>125 U/L、谷氨酰转移酶(GGT)>50 U/L、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0.25 ng/ml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2.4 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R≥3.55、脓肿多发、AST>40 U/L、HbA1C>9%、单使用抗生素治疗均是糖尿病合并PLA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4。
表4 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2.5 CAR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分析 ROC曲线分析显示,CAR预测患者预后的AUC为0.823,95%CI:0.712~0.933,灵敏度为0.699,特异度为0.875,最佳截断值为3.55,P<0.01,见图1。
图1 CAR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研究证实,糖尿病是肝脓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且合并糖尿病的肝脓肿患者预后更差[9]。分析其主要原因,首先糖尿病患者胆汁分泌异常,胆汁中细菌易通过门静脉系统形成肝内感染灶;其次高血糖状态使血浆渗透压升高,易出现病原菌血源播散;最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代谢紊乱状态,免疫功能较低,易发生感染,并且不易控制[10-12]。
本研究共纳入79例合并糖尿病的PLA患者,第28天内治疗有效患者56例,有效率70.9%。从患者确诊时一般情况对比发现,无效组患者HbA1C高于有效组。根据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HbA1C可以反映患者既往3个月内血糖控制情况,当HbA1C>9%时,提示血糖控制较差[13]。而血糖控制较差时,患者末梢神经和内脏的痛觉神经受损,阈值增高,当肝脓肿患者出现症状时,可能已经出现脓肿肝内播散或者全身感染,治疗难度较大[14]。因此,从脓肿大小和脓肿个数分析,无效组高于有效组,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有研究也证实,肝脓肿直径>5 cm时治疗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脓性坏死物质会不断生成影响引流效果,甚至需要多次穿刺置管引流[15-16]。另外,从治疗方式分析,本研究68例患者采用抗生素联合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置管率达到86.09%,定期通过穿刺引流管冲洗脓肿腔,再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而有11例患者因为脓腔液化不明显或者毗邻重要血管未行脓肿穿刺引流,对比发现穿刺引流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单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美国一项针对肝脓肿治疗的研究发现,穿刺引流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17]。
从患者入院时临床症状分析,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79例患者中,发热症状有76例,其次是腹痛症状61例、畏冷寒战45例,神经系统症状最少仅13例。在糖尿病合并PLA患者中,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结论一致[18]。但是在不同年龄段的肝脓肿患者中,临床表现可能存在差异,特别是老年患者可能只有发热而没有其他症状。因此临床上对于糖尿病伴发热的老年患者,应警惕肝脓肿的可能,注意排查诊断以免漏诊,延误治疗[19]。
从实验室检验指标分析,无效组患者CAR高于有效组,ROC曲线分析最佳截断值为3.55,并且是糖尿病合并PLA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CRP是评估全身感染的指标,主要用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判断。Alb是肝脏合成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水平。研究发现CAR升高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20-21]。本研究发现随着CAR升高,患者的预后越差。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CAR既能反映机体炎症状态,还能评价机体营养免疫功能,而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力在肝脓肿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另外,CAR还是体现内环境中“渗漏-抗渗漏”平衡状态的综合指标,当CAR升高时,组织间隙水肿,也影响了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多因素分析发现PLT降低和AST升高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论一致,PLT降低和AST升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感染严重程度[22]。
综上所述,CAR对于糖尿病合并PLA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CAR升高患者预后较差,但是具体的判断界值仍需要进一步验证研究。同时临床上也需要综合考虑血糖水平、脓肿大小、脓肿个数和细菌培养结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