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科幻”考古笔记

2023-02-28 03:31深海水草
小学生学习指导·爆笑校园 2023年11期
关键词:周穆王人偶白衣

深海水草

提起科幻,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壮观强悍的星际舰队,还是神秘冰冷的赛博地下城?是疯狂的弗兰肯斯坦,还是萌萌的瓦力机器人?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科幻是西方的产物,“中式科幻”带给人们的最初印象,似乎还是来自现代的《三体》和《流浪地球》。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们中国就有各种各样硬核的科幻脑洞了。你相信吗,今天我们对于浩瀚宇宙和科学奥秘的许多设想,曾经都有着古老的东方版本,只要仔细考据,就能发现它们的踪迹。

●上古时代的不明飞行物:贯月槎(chá)

不明飞行物,一直是科幻世界最经典的意象之一。在众多目击者报告和科幻作品中,它常常被描述为一种会发光、椭圆形的飞碟或飞船,许多专家都认为它们是由来自外星的高度文明制造出来的飞行器。

古往今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众多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记载,也有许多创作者对不明飞行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脑补。在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中,就写到了一种充满了东方美感的UFO:贯月槎。

据说,在尧帝登位的第三十年,西海上浮现一艘漂浮在海面上的巨大飞船。到了晚上,大船就会发光,光芒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就像船体在星月中出入一样。这艘飞船每十二年绕天地一周,人们把它叫作贯月槎。传说飞船上有“羽人”栖息,他们只需口含露水喷出,就能使日月的光辉变得昏暗。到了虞夏后期,渐渐没有这艘飞船出没的记载了,但民间仍有飞船的传说。

无独有偶,《博物志》里也描述了类似的飞船,叫作八月槎,登上它就可以去往银河。唐朝的《洞天集》里也说汉代曾经留下一条仙槎,长达五十多尺,敲击起来会发出铜铁之声,坚硬不腐。

这些看似玄之又玄的记载,仔细想来,还真有一些线索是符合现代宇宙飞船特质的。比如会发光,材质像金属,不朽不坏……

再进一步脑补:说不定在这些传说里面,真有外星飞船的踪迹呢!

●古代也有人工智能:三千年前的机器人

《列子·汤问》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周穆王曾经遇到一个工匠,为周穆王展示了一个歌舞艺人的人偶,不但外貌和真人无异,还能走能跑,可以跟随舞乐的节奏唱歌跳舞,十分神奇。

周穆王亲眼见识了歌舞人偶的表演,简直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感到新奇之余不由得产生了一丝怀疑:“这别是个真人来忽悠我的吧?”工匠一看,赶紧解释:“小的岂敢欺骗大王,不信我立马把它拆了让您亲自检验。”

于是,工匠把假人进行了拆解,果然都是用皮革、木头等材料做成的,而且这个人偶做得特别走心,连身体里面的五脏六腑也一应俱全。

最牛的是,这些人造器官还“链接”着人偶的一些功能,比如拿掉心脏,嘴巴就不能说话;拿掉肝脏,眼睛就不能视物。周穆王这才高兴地感叹说:“没想到人的技艺竟然能如此高超。”

这虽然只是一篇科幻寓言,却生动地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人造人”的一种有趣的狂想。这种想象并不完全来自虚构。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机关术和手工业高速发展的一个大变革时期,那时候的墨子已经能造出可以飞翔的木鸢(yuān),许多聪明的工匠利用机械力量造出了能够遵循人类指令运转的武器、工具,并广泛地应用在战争和生产中,这些都可以理解为最早的“编程”和“人工智能”的朴素设计。

科技的发展总能让人们对未来产生更大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今天的世界真的生产制造出了能实现各种功能的机器人,谁能说这不是几千年前“上古黑科技”的一种回响呢?

●外星生物探秘:火星男孩与修月亮的人

在遥远的三国时代,某日,一群东吴的小孩正在玩耍,突然有一个怪小孩加入进来。他身高四尺,看起来有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青色的衣服,最奇怪的是,他的两只眼睛能放射出光芒。

小孩们都不认识他,问他是哪家来的,他说我不是你们这儿的人,我来自荧惑星,也就是火星,看见你们一起玩得这么开心,就过来看看。

为了证明自己有点儿东西,火星男孩给小孩们讲了一个预言:你们这里三分天下的时代很快就要结束了,三国将归于姓司马的人,然后就飞上天空不见了。

这个故事出自《搜神记》,虽然看起来像是志怪小说里穿插的科幻彩蛋,“三公归于司马”的预言也明显是宿命论的人为艺术加工,但故事中对于火星男孩的描述,却和现代积累的外星人记录、外星人影視形象有着很高的相似度!是不是很神奇呢?

而在唐朝的笔记小说《酉(yǒu)阳杂俎(zǔ)》中,则展开了对月球的大胆想象。

书生郑仁本的表弟与王秀才在游览嵩山时误入密林迷了路,遇到了一个睡在草丛里的白衣男子,他们叫醒他问路,白衣人遂带着他们下山。闲聊中,他对两个书生开展了一场惊掉两人下巴的天文学科普。

他说:“你们知道吗?月亮是由七种宝物合成的,它是一个圆球,月亮的影子是太阳照在它凸出的地方所形成的。在月亮上,还有八万二千户人负责修造它,我就是其中一个。”

郑仁本的表弟和王秀才这个时候已经听傻了:看了这么多年的月亮,都不知道月亮上有工程队……

白衣人仿佛瞧出了他们的心思,立刻从包袱里拿出了一把斧子、一把凿子,说:“你们看,这就是我修月亮的工具。”然后,他又拿出了两份营养工作餐——玉屑饭送给他们,说:“这两份饭你们吃了,虽然不能长生不老,但可以一辈子不生病。”

这时,白衣人已经带他们走到了官路的入口,与两人辞别,就不见了。

今人能够知晓月球表面的样子还是在17世纪天文望远镜发明之后。故事里的两个唐朝书生邂逅白衣人的这场奇遇,比天文望远镜的发明时间还要早几百年。八万二千户的修月团队齐聚月球开工,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几乎就是月球空间站的设定。现代科学家从月球带回的土壤样品里含有多种金属矿,也呼应了“月乃七宝合成”的说法。这篇唐朝的“科幻小说”,竟然有这么多细节接近月球的真相,着实令人惊叹。

中国古代的科幻世界有着中国人独有的古典浪漫,科技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科幻的想象力永不受限。永远保持好奇的双眼,永远保持孜孜不倦的探索之心,这不但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根源,也是国人传承至今的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周穆王人偶白衣
周穆王:旅行大于当国君
白衣赞歌
白衣英雄
《穆天子传》中周穆王的儒者形象
人偶师的烦恼
葡萄美酒夜光杯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大戏—一泄密》
説《穆天子傳》中的地名“麗虎”
白衣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