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间鲤
“好客山东欢迎您!”这句熟悉的文旅广告语,可能是许多人对山东的初印象。
除了孔孟之乡、热情好客,人们对山东印象深刻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过,有个别印象总是透着一点点搞笑气质,比如山东人顿顿都吃葱,人人会开挖掘机。很多外地的朋友直到真正来过山东,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有这么多印象都是误解!
很多人对山东的戏称是“葱省”,因为山东的大葱太出名了,都说葱比人的个头儿还高。山东人沉迷吃葱的传说也一直到处流传,什么顿顿大葱蘸大酱、餐餐煎饼卷大葱……给人们带来了一个错觉:山东人是不是都是吃葱长大的?
有一说一,山东的葱确实好吃,葱比人高也是真的。2022年的章丘大葱节上,一棵2.44米的大葱当选为葱王,这高度恐怕连姚明都得甘拜下风。章丘的大葱葱白长、水分多,味道脆嫩微甜,是生吃的佳品,所以山东人才开发出了大葱蘸酱、煎饼卷大葱这些吃法。
但千万别以为山东人的饭桌就靠大葱撑门面。山东位于黄河下游,整个胶东半岛被黄海、渤海所环抱,境内沃野千里,气候温和,各种物产都很丰富。所以除了大葱,山东还盛产许多蔬菜水果。
武侠小说里有“南慕容、北乔峰”,说的是声名远播的大侠。在山东的蔬菜界,也有着“北寿光、南苍山、西莘(shēn)县”之称的“蔬菜三剑客”!
寿光人称“中国蔬菜之乡”,鼎鼎大名的“太空黄瓜”用的就是来自寿光的蔬菜种子。苍山也就是今天的兰陵,以大蒜闻名全国。莘县则是中国蔬菜第一县,各种瓜果蔬菜菌类的种植产量稳居山东第一。这三个地方让山东成了半个中国的菜篮子。
坐拥如此丰饶的物产,也为鲁菜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九转大肠、油爆双脆、糖醋鯉鱼、芙蓉鸡片、德州扒鸡、油焖大虾……都是山东孩子从小吃到大的美味,大葱只能算是众多“明星菜品”中的一种哟!
“哈(喝)啤酒,吃嘎啦(蛤蜊)”,这句话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山东人热情好客的性格,也让山东话的“海蛎子”味儿“鲜”到了全国。
有人曾经用一个经典案例描述过这种方言的精髓:用普通话读出“1893”,你将学会一句山东话“一把旧伞”。
这种感觉,这种气质,仿佛带着海蛎子的咸鲜,透着一种淡淡的彪悍和喜感。咱就这么说吧,假如林黛玉说的是山东话,听众保准觉得她下一秒就能来一个倒拔垂杨柳。
许多外地的朋友就很好奇了:你们山东人说话都是这个味儿吗?
真相其实是:山东话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片,分别是中北部的冀鲁官话,鲁南、鲁西南的中原官话和沿海地区的胶辽官话,只有胶辽官话是海蛎子味儿的。要问另外两个片区具体什么风格,还得用实例感受一下:
济南话(冀鲁官话):老师儿,你这个九转大肠炒得是齁甜啊!(师傅,你这个九转大肠炒得也太甜了吧?)
济宁话(中原官话):白慌,马上给你重新揍一份,保证不孬!(别着急,马上给你重新做一份,保证好吃!)
得嘞,甭管什么味儿,反正山东人一张嘴就是人均喜剧人这事儿是坐实了。
“吃了吗您?”
“没有呢还。”
“吃啥呢咱?”
“周围看看吧一起。”
据说这是典型的山东人倒装句对话日常,对于山东人人都爱用倒装句这事,有些山东人坚决表示否定,他们是这样说的:
“一点儿也不觉得啊我们。”
“也不是都这样啊我觉得。”
于是这事儿就更说不清了……
其实,爱用倒装句的可不光是山东人,许多地方都有这个语言习惯,比如北京人:吃了吗您哪?天津人:吃吗呢介是?还有“粤语倒装、天下无双”的广东人:饮茶先啦。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就是对山东人爱用倒装句的印象格外深刻。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从老祖宗的时代就流行倒装句,倒装的历史格外悠久。比如孔老夫子常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贤哉,回也”。
这么一来,广大群众在一代代背课文的过程中就加强了山东人爱用倒装句的印象,实际上,很多省份都是倒装句的使用大户,只不过山东人的倒装句是“祖传”的而已。
说到咱们国家经济发达的省份,很多人并不会第一时间想到山东,甚至有不少人还会觉得,山东这个地方似乎、好像、也许有点儿穷。
有人分析过产生这种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影视剧里关于山东的乡土题材特别多,不乏许多经典作品,给人们留下的都是《闯关东》《红高粱》这样的地域记忆;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山东人的风格普遍比较淳朴,不擅长高调宣传,导致许多外地人对山东的认知趋于片面。
大家都知道山东学霸多,事实上,山东的经济发展在全国也是学霸级的,它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一直稳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
有人曾经调侃地把山东称为“鲁大壮”,因为山东是全国唯一兼具海洋性优势和内陆性优势的省份。山东的海岸线非常长,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多海多港,使得山东的贸易自古就非常繁荣。而山东内陆的农业和重工业发展又具备了很好的资源优势,农业总产值率先破万亿,同时形成了煤炭、钢铁、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门类齐全的重工业体系。济南和青岛更是领航省内经济的两大龙头,是支撑“鲁大壮”经济腾飞的一双坚实的翅膀!
所以,论经济发展势头,山东妥妥称得上是北方第一经济强省,就是这“人设”过于朴实,才让人们有所误解。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原来关于山东的刻板印象有这么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鲁大壮”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地方印象经营的重要性,这几年的山东在文化输出上下了不少功夫,人们认知里那些对山东陈旧的印象,也许很快就能来个大变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