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周锐老师聊京剧

2023-02-28 03:01周锐
小学生学习指导·爆笑校园 2023年8期
关键词:王佐陈琳人儿

周锐

这是《岳传》里的故事,武小生的戏,也叫《断臂说书》。

为什么叫“八大锤”呢?因为宋营岳飞元帅手下有四员使锤的大将:金锤严正芳,银锤岳云,铜锤何元庆,铁锤狄雷。每人两个锤,加起来就是八大锤了。

八大锤跟着岳元帅在朱仙镇大败入侵的金军,金国四太子兀术急调义子陆文龙助阵。

陆文龙使双枪,骁勇无比,八大锤竟都不是他的对手。

岳飞很伤脑筋,和参军(应该跟参谋差不多吧)王佐商议如何对敌。他们都知道,陆文龙原是潞安州节度使陆登之子,十六年前兀术攻破潞安,陆登夫妇遇难,兀术就把还在吃奶的陆文龙连同乳娘一起掳走了,于是十六年后宋军就多了一个劲敌。

王佐向岳飞建议,可以由他诈降兀术,找机会把杀父之仇告诉陆文龙。但岳飞觉得这太冒险,要再想想。

王佐辗转难眠,看书时看到《要离断臂刺庆忌》的故事,顿时受了启发。春秋时期鲁国的庆忌被刺,就是刺客自断其臂骗取了庆忌的信任。

王佐就依葫芦画瓢,断了一臂去见兀术,说他劝岳飞投降金国,却被如此摧残。

兀术相信了,说:“王佐,你为孤家吃苦了,孤家收留于你就是。”

王佐说:“谢狼主。”

兀术说:“你如今已是我国的人了,必须改个名儿。——有了,你为孤家吃了苦,就叫‘苦人儿吧。”

兀术下令,满营之中任凭苦人儿行走。有人问起,就把被岳飞断臂之事说给他们听。

这样,王佐就很顺利地走进陆文龙的营帐。他先见到陆文龙的乳娘,试探了几句,觉得她初心未变,便向她交了底。

陆文龙来了,他在兀术身旁见过王佐,问道:“啊,苦人儿,这几天你在做什么?”

王佐说:“那些王爷将军们,这个请我吃酒,那个叫我说评书。今日得空,特来向千岁请安。”

陆文龙好奇:“你还会说评书吗?”

王佐说:“一肚子的评书呢。”

陆文龙就请乳娘一起来听评书。

王佐问:“殿下喜欢听文的还是武的?”

陆文龙说:“小王习武,武的好。”

乳娘说:“武的热闹。”

王佐就咳嗽一声,拿起一块木头拍了一下,吓了陆文龙一跳。

“这是什么?”

“这是惊堂木,拍一下是说书时的规矩。”

“说书还有规矩?”

“无有规矩,不成方圆哪。”

“那咳嗽也是规矩?”

“嗯,也是规矩。”

“好,你慢慢讲来。”

王佐就开始讲《骅骝思乡》的故事。

他说的是宋真宗时,奸臣王钦若要害忠臣杨延昭。王钦若启奏一本:“臣启万岁,北国有一匹好马,头上有角,遍体生鳞,眼如日月,四蹄生烟,名唤日月骕骦追风驹。若得此马,可算得国家之祥瑞也,只有三关杨元帅才能盗回此马。”

王佐对陆文龙说:“千岁,这正是奸臣暗害忠良之计呀。”

“哦,后来怎样?”

“宋王下旨,命杨元帅去北国盗马。杨元帅正在发愁,大将孟良讨下将令,愿去盗马。不到一个月,即将此马盗回来了。”

陆文龙说:“这孟良真乃好手段哪。”

“宋王一见此马,十分欢喜,赏赐孟良,加封杨元帅的官职。只是,可惜呀可惜!”

“可惜什么?”

“可惜那宝马,自到南朝,一连七日七夜不食草料,眼望北国长嘶三声,就饿死了。”

陆文龙问:“却是为何?”

王佐说:“那马它是思乡啊!”

陆文龍说:“马还会思乡?”

乳娘说:“有道是良马比君子,俱是一样。”

王佐说:“啊,老太太,我看如今的人儿啊,反倒不如畜类了呀。”

陆文龙拍手叫好。

王佐却说:“完了。”

“往下讲。”

“无有了。”

陆文龙摆手:“不好,不热闹。”

“怎么,还不热闹?”

乳娘说:“是呀,你要讲一个热闹的故事。”

王佐假装想了想:“有了,待苦人儿说一段四狼主大破潞安州的故事。”

陆文龙问:“可是我父王大破潞安州的故事?”

“正是。”

“苦人儿,快快讲来!”

王佐拿出一幅画:“这里有图画一幅,悬挂起来,照图言讲。”

陆文龙挂图时,乳娘见图要哭,被王佐制止了。

“苦人儿,”陆文龙问,“图画上有许多兵将,是宋军还是我国人马?”

王佐回答:“宋军也有,我国人马也有。”

陆文龙又问:“上面有一员大将,手持宝剑自刎,他是何人?”

王佐说:“这就是潞安州节度使,姓陆名登。只因寡不敌众,被攻破城池,陆老先生就拔剑自刎了。”

“哦,那旁有一妇人,悬梁自缢,她是何人?”

“那是陆老夫人。见丈夫为国尽忠,她也尽节了。”

陆文龙又问:“啊,苦人儿,看上面还有一员大将,好像我父王模样,为何下拜?”

王佐说:“那大将正是四狼主,他见陆老先生为国尽忠,令人敬佩,故而在那里拜了他一拜。”

陆文龙说:“我父王拜得,小王我可拜得吗?”

王佐说:“千岁吗?可拜,可拜!”

乳娘说:“你还要多拜几拜呀!”

于是陆文龙恭恭敬敬地对着图说:“陆老先生在上,受小王一拜。”

王佐也对着图说:“啊,陆老先生,千岁在这里拜你呀!”

陆文龙有些不明白:“那陆老先生已死,他为何立尸不倒?”

王佐说:“那陆老先生恐他后辈不肯与他报仇,故而立尸不倒。”

“哦?”陆文龙问,“那陆老先生他还有后吗?”

“怎的无有?有道是忠良不绝后哇。”

陆文龙再看画:“那旁有一妇人,怀抱一婴孩儿,为何在那里啼哭啊?”

王佐说:“那乃是陆府乳娘,她怀中的陆公子未满三月……”

乳娘忍不住痛哭失声。

陆文龙问乳娘:“你怎么啼哭起来了?”

乳娘说:“我,我听他一家死得好惨,故而伤心落泪。”

陆文龙追问:“苦人儿,这个娃娃他还在吗?”

王佐看看乳娘,乳娘点头,王佐就说:“在。”

“他在哪里?”

“被四狼主带回抚养。”

“他多大了?”

“今年一十六岁了。”

“哎呀,他与小王同庚哪。苦人儿,他可有本领?”

王佐说:“他能力敌万人。”

“哦?”陆文龙吃惊了,“他、他、他既能力敌万人,为何不与他父母报仇?”

王佐冷笑:“他非但不与父母报仇,如今他还认仇人为父呢。”

“他叫什么名字?”

“他叫陆文龙。”

陆文龙跳起来:“呀呀呸!胆大苦人儿,竟敢戏耍我。快将此事说明便罢,如若不然……”

乳娘拦住陆文龙拔出的宝剑:“哎呀公子,这就是你全家被害的故事啊!”

陆文龙呆掉了,乳娘一直叫他“殿下”的,第一次叫他“公子”。

他对着图画哭叫了爹娘,便要去找兀术报仇。

王佐觉得让陆文龙安全回归宋营更重要。他得知兀术次日要炮击宋军,便写了信让陆文龙射入宋营。

陆文龙走后,乳娘安慰地说:“他这才明白了。”

王佐感慨道:“他明白了,我残废了。”

岳飞得到箭书,立即布置了埋伏。第二天,兀术全军出发,留陆文龙看守大营。他们来到宋营外,正要架炮轰击,发现面对空营,他们被包围了。兀术正惊慌失措,陆文龙一马杀到。

兀术大喜,没想到陆文龙挺枪刺来。

兀术抓住枪头:“哎呀儿啊,你怎么杀起你皇阿玛来啦?”

“兀术啊兀术!”陆文龙怒道,“十六年前,你这老贼攻破潞安州,害死我一双爹娘,今日我定报此仇!”

“哎呀儿啊,难道你就不念这十六载养育之恩吗?”

“呸!似这等国仇家恨,不共戴天,还说什么养育之恩,休走看枪!”

这时四员金将架住陆文龙的双枪,兀术逃下。陆文龙和金将开打。

打败了四金将,陆文龙又被宋营的八大锤团团围住。

王佐和岳飞赶来,王佐急道:“怎么自己人杀起来了!不要动手,此乃陆公子,见过元帅。”

陆文龙向岳飞行礼:“小侄归降来迟,叔父恕罪。”

岳飞说:“公子归国,其功非小,一同回营去吧。”

扮陆文龙的武小生是需要武功的。一条腿站着,把另一条腿扳得脚底向上,这叫“朝天蹬”。然后再把这条腿朝前扳,另一条腿三蹲三起。还有“探海”等很多难度高的动作。

有人会问:“兀术说‘你怎么杀起你皇阿玛来啦,‘皇阿玛是清朝的话,怎么用到宋朝了?”

在京剧里,会把清朝满族的一套用到历史上的其他异族身上。比如兀术戴清朝的尖顶帽,穿箭衣。《四郎探母》里,辽国的铁镜公主和萧太后都是满族打扮,梳高高的“两把头”,穿旗袍;鞋子是木頭的,下面有二十厘米高的桩,叫“花盆底”。

还有,京剧里的“番邦”或者山大王会拖着两条毛茸茸的狐狸尾。

陆文龙是这样,《穆柯寨》里的穆桂英也是这样,很帅的。有一出戏叫《挡马》,杨家将的八姐乔装改扮去辽邦侦察,她也戴上了狐狸尾。

关于这出戏还有一个故事。

有一次马连良先生带戏班去天津演出,在天津栽了个小跟头(跟谭富英一样)。他演王佐,演到“断臂说书”时,一上台就发现全场观众嘁嘁喳喳都在议论。他悄悄问扮陆文龙的叶盛兰和扮乳娘的马富禄:“出什么事了?”叶盛兰说:“您的手错了。”“手?怎么错了?”“王佐断的是左臂。”原来,应该把左臂绑在身上,让左边的袖子空空的,而管扮戏的余师傅左右弄颠倒了,马连良当时也没注意。这跟前一天演《要离刺庆忌》有关,要离断的是右臂,搞混了。这下小报记者有文章做了,说马连良为了这事懊恼得要跳河。余师傅别提多惶恐了,但马连良安慰了余师傅,并引以为戒,以后再没出过错。

《遇太后》和《打龙袍》合演时就简称《遇后龙袍》,这是狸猫换太子故事中的一段,包公戏。

宋朝时陈州大旱闹饥荒,清官包拯去陈州放粮,回朝途中路经赵州桥。

这时有个人拿着一面旗走过场(我们平时形容草草了事就叫“走过场”)。这面旗叫“风旗”,意思是刮起了大风。包拯的轿顶被风吹去,这提醒包拯,此地有事要他做呢,也许出了什么冤情。(在小说和评书里更好玩,包公的帽子被吹走了,他就叫手下捕风捉帽,至今江南地区有句口语,把忙得团团转叫“捉落帽风”。)包公就让地保敲锣喊叫,说包大人就在旁边的天齐庙办公,有什么冤屈可来申诉。

地保觉得奇怪:“别的老爷怕人家打官司,这位大人叫人打官司!”

庙前庙后地喊了一遍,都说没冤屈。忽听呼声凄厉:“破瓦寒窑,有一瞎婆,二十载含冤!”

地保赶紧传报,包拯便命带人。

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失明妇人拄着棍儿走出寒窑,她问地保:“是老包来了?”

“别胡说!”地保训斥道,“我们叫他‘包大人,你怎么叫他‘老包?”

妇人说:“我叫他老包,还是奉承他了。”

地保把妇人带进天齐庙,妇人连叫着:“包拯在哪里?包拯在哪里?”

地保提醒:“快跪下。”

妇人说:“当跪者则跪,不当跪者,我便不跪。”

包拯说:“有何冤屈,一一诉来。”

没想到这盲妇人还是不配合,她说:“你若是真包,我就申诉;你若是假包,诉也无用。”

包拯诧异:“你双目不明,怎知真假?”

妇人就说:“真包脑后与众不同,老身一摸便知分晓。”

包拯比画了一下,他手下的王朝就给地保披上官袍,戴上官帽,让盲妇人来摸。

妇人一摸,立刻生气了:“你是何人,敢来哄我?”

于是包拯亲自下位,马汉把妇人带到包拯身后。

妇人伸手摸去,高呼:“包拯!”

包拯一惊,他先问妇人:“你家住哪里?”

妇人答:“家住在汴梁城龙凤阁下,万民中我算是第一人家。”

包拯又问:“姓甚名谁?”

妇人说:“我本是采荷女陪王伴驾,玉宸宫李娘娘就是哀家。”

“当今万岁,是你什么人?”

“赵祯儿他是我亲生养下……”

“吾皇万岁!”

那时候臣子听到皇帝的名字必须高呼“万岁”的,但没想到这讨饭的妇人却满面怒容:“不孝的人儿你休要提他!”

包拯问:“此事从何而起?”

妇人说出:二十年前她怀孕时,宫中有个刘妃与太监郭槐定计,向老王讨了旨意,负责收生。他们将狸猫剥了皮拿给老王看,说李妃生了妖魔。老王大怒,要斩李妃,经满朝文武求情,将她打入冷宫。刘妃和郭槐又阴谋火焚冷宫,李妃逃脱劫难,于是就在破瓦寒窑乞食为生了。

包拯心想:这事牵涉大宋天子,非同小可。他还要试试这妇人。“且将这瞎婆扶在正位,倘若她能受得老夫一拜,才是真太后。”

王朝和马汉忙将妇人扶坐正中。

包拯唱:“用手儿整整乌纱帽,身上抖抖滚龙袍。走上前来忙跪倒,接驾来迟望恕饶。”

按照皇家礼仪,盲妇人不慌不忙说了声:“包卿平身。”

于是包拯再无疑虑,面前坐的正是国太千岁。

李后又取出一幅黄绢,上有寇準题句,正是老王所赐的一件铁证。包拯便下决心带李后回朝辩冤了。

回到汴梁,包拯向仁宗皇帝汇报了陈州放粮的情况,又说:“臣在午门以外布置了花灯大会,请我主观灯。”

仁宗很有興趣地答应了。

入夜,仁宗与两位丞相——包拯和王延龄来到火树银花的午门外,早有灯官上前迎候。

包拯吩咐灯官:“将灯名报上来。”灯官答应一声,数起板来:“尊万岁,在上听,细听我灯官报花灯。一团和气灯,二仙和合灯,三羊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封相灯,七擒孟获灯,八仙过海灯,九子十成灯,十面埋伏灯。”

丰富有趣,五彩缤纷,仁宗对包拯的安排很满意。

灯官继续报:“这些个灯,那些个灯,灯名一时报不清。往后瞧,又一层,吕布、貂蝉大闹凤仪亭。往后瞧,又一盏,昭君打马和北番。往后瞧,又一套,天雷打死张继保。”

仁宗立刻生气了,吩咐将灯官拿下。

包拯便问缘故。

仁宗说:“这样不忠不孝之灯,要它何用?”

这里就要说说张继保的故事了。有一出戏叫《天雷报》,说的是磨豆腐的老人张元秀没有后代,一天捡到个婴儿。婴儿的包被里有张血书,原来这孩子的父母为逃避战乱不得不舍弃骨肉。张元秀把这男孩抱回家去,起名张继保,老夫妻俩视如掌上明珠。

十三年后,张元秀出门找孩子,找到清风亭,见一妇人在询问继保。这妇人将血书背得一字不差,原来她就是继保的生母,张元秀只好听任继保被领走。从此老夫妇思念继保,张妻患病,也无心无力做生意,几乎沦为乞丐。后来张继保考中状元,他父母嘱他去清风亭看望义父义母,张继保勉强前往。得知义子成了状元老爷,老夫妻高兴极了,他们演练起来,互相称呼“太老爷”“太夫人”,也不觉得饿了。谁知继保不肯相认二老,还斥责他们“冒认官亲”。

老夫妻只得跪求收留:“儿子老爷,你有吃不了的残菜剩饭,赏我二老一碗半碗充饥;有穿不了的破衣烂衫,赏我二老一件两件避寒。”多让人心酸啊!但继保还是铁石心肠,只扔下二百铜钱,逼得二老碰死亭前。后来玉帝就派雷神下凡,把张继保劈死了。地保捡起二百铜钱要去买酒喝,立刻响起雷声,吓得他也不敢要了。这似乎有点儿“迷信色彩”,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出戏已经改名叫《清风亭》,只听雷声不见雷神了。

其实,如果没有这种结局,观众会不满足,大家乐于看到不孝之人没有好下场。

回到《打龙袍》的剧情。让皇帝看到花灯上张继保不孝的故事,这是包拯故意安排的,是为了触动皇帝,伺机为李后申冤。当然这有些冒险。

当时包拯回答仁宗:“别说不忠不孝之灯,就是不忠不孝之人朝中也有。”

宋仁宗说:“当殿奏来,寡人将他治罪。”

包拯说:“若论不孝,就是万岁!”

这还了得,皇帝几时经过这个,包拯立刻被绑起。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脑袋就得搬家。

包拯说了在天齐庙的所见所闻。最后说:“千言万语主不信,景阳宫问一问那二十年前的老陈琳。”

把包拯押下去后,仁宗宣陈琳上殿。

陈琳是个老太监,当年是他和宫女寇珠保护了刚刚出生的仁宗,寇珠还因此献出生命。

仁宗问陈琳:“寡人是哪宫所生?何宫所养?”

陈琳回答:“我主乃是李后所生,刘娘娘抚养。”

仁宗便叫陈琳细说真情,陈琳所说与那盲妇人所说一般无二。

陈琳不解:“此事已过二十余载,万岁为何今日问起奴婢来了?”

仁宗说:“今有包拯还朝,言道国太还在。”

陈琳就说:“既是国太还在,当年老王游逛御花园,赐她黄绫诗帕,上有寇準的诗句可以为证。”

“卿家可曾全记?”

“奴婢全记:春风得意花千里,秋月阳晖桂一枝。天降紫薇接宋后,一对行龙并雄雌。”

仁宗赶紧叫人带来包拯:“你道国太还在,有何为证?”

“黄绫诗帕为证。”包拯呈上诗帕。

仁宗诵读帕上诗句,只字不差。

“万岁,”陈琳喜道,“不是奴婢记得准,险些斩了栋梁臣。”

这时太监来报:“启万岁,刘娘娘自尽,郭槐拿到。”

那郭槐却大摇大摆,毫不认罪。

斩了郭槐,包拯建议准备龙车凤辇,迎接国太还宫。一句高亢的西皮导板:“龙车凤辇进皇城——”在仁宗的陪伴下,受尽折磨的李太后扬眉吐气地出场了。“御街上来了我讨饭人。”但双目皆盲的她不免感慨:“眼不明观不见花花美景,看不见汴梁城文武公卿。叫皇儿搀为娘忙下车轮。”众人齐呼“迎接国太”。她又唱:“耳边厢又听得接驾声音。”

然后,王延龄和陈琳分别来问候,他们的声音都使李后感到亲切。

接着她听见包拯的声音,不由激动万分:“好一个忠良小包拯,你为哀家巧办花灯。待等大事安排定,保你的官职往上升。”

这时仁宗问包拯:“包卿,我母后还朝,双目不明如何是好?”

包拯建议摆起香案,恳求上苍,或许天赐光明,也未可知。

仁宗依言,在香案前向天祝告:“大宋天子赵祯,望求上苍重赐母后光明。”

因为皇帝自称“天子”,天的儿子,天子有什么请求,天应该会答应吧。

太后慢慢睁眼,奇迹发生了,她看見了周围的一切。不过在戏里很容易发生奇迹,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摆个香案祝告几句也能双目复明,眼科医院就可以关门了。

太后恢复了视力本该高兴,没想到她指着儿子勃然大怒:“一见皇儿跪埃尘,开言大骂无道的君……多亏了陈州放粮小包拯,天齐庙内把冤申。包拯回朝奏一本,儿就该准备下那龙车凤辇一步一步迎接为娘进皇城。不但不准忠良本,反把包拯上绑绳。若不是老陈琳他记得准,险些儿你错斩了那驾海金梁、擎天柱一根。”

她让太监拿来紫金棍,要包拯“替哀家拷打无道君”。

这可给包拯出难题了:自古哪有臣子打皇帝的?

他立刻给皇帝出了个主意:“万岁龙袍忙脱定,俺包拯打龙袍犹如臣打君。”

包公打龙袍表现了这个人物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为了给李后伸张正义,包拯不惜以生命触怒皇帝,这是原则性。可是对李后想要出出气的要求,包拯恰如其分地想出了打龙袍的办法,象征性地惩罚了皇帝,也满足了李后,这是灵活性。

还有个故事,说明包拯不仅清廉严厉,还很聪明。

包拯在天长县当县令时,有人来告状,说他的牛被割去了舌头。包拯的建议是:“你回去把牛杀了,卖掉。”谁都不知道包拯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很快,又有人来告那个杀了牛的人,说他私杀耕牛。当时法律规定,私杀耕牛是有罪的,要被处罚。包拯立刻对这个人说:“你割了人家的牛舌头,还来告人家?”包拯怎么断定就是这个人割了牛舌?《宋史》没说,让我们自己琢磨。我们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割牛舌?割来吃?卖钱?好像没有多大的好处。那么包拯就判断,这个割牛舌的人跟牛主人有矛盾,想报复一下出出气。牛主人杀牛卖了,这个跟牛主人有矛盾的人就觉得可以根据法律让牛主人受处罚,就来告状了,谁知却是自投罗网。包拯怎样处罚这个割牛舌者,《宋史》也没说,我猜大概是让他赔受害者一头牛,因为人家没有耕牛就不能耕田了。

猜你喜欢
王佐陈琳人儿
The Effects of θ on Stability in the θ-Milstein Method for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陈琳作品《一口清茶,板栗飘香》
人体大探索
没有绝对的天分,也没有绝对的天才——指挥家陈琳专访
井冈山时期的另一个王佐
春天里的雪人儿
对我有心的人儿
爱马的人儿
在清华当教师的职校生
袁文才、王佐事件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