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若琦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很多中学生似乎逃不出这个观念的束缚。因为怕在课堂上回答错问题.遭到同学们的嗤笑,因而不敢发言:因为怕丢面子,明明被诈骗了,也不敢求助于相关部门、老师或同学:因为怕被同学瞧不起,学习成绩一下降,就感到压力重重……这个“弱点”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倒逼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可能让人行动退缩.唯唯诺诺,甚至精神压抑,形成精神或心理障碍。在此,笔者与大家一起学习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弱点”.并提出矫正这一问题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某中职学校的王同学有一个让他颇为得意的高等级游戏账号,经常在微信群中炫耀。一次有人私信问他,能不能把账号转让给他。恰好王同学有点事情急用钱,就同意转让。对方让王同学先发截图,看看账号值多少钱再说。看完截图,对方说该账号值1000元,他愿意要。随后他让王同学进入一个QQ群,对方解释说,这是为了保障两人能成功交易而找来的中介群。
进群后,中介先说要收50元的中介费;王同学转了50元过去后,对方又要收200元的担保费,说是担心打了交易费后王同学修改游戏账号的密码。王同学又转了200元。随后中介又提出要收交易的手续费。这时,王同学已经没钱了,就问好朋友借。好朋友善意提醒王同学,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人却三番五次地要求转账,要小心这是一个骗局。王同学思忖了片刻,意识到可能是遇到诈骗了,他赶紧跟中介说自己不想卖账号了,要求退还担保费和中介费。但是对方劝说了几句后,就把王同学踢出了群。
事后,好朋友问王同学怎么样了。王同学不想告诉好朋友自己被骗了,怕他到处说,这样就太丢脸了。因此,他假意对好朋友说,自己已经成功收到了卖账号的钱,把被骗的事隐瞒了下来。但急着要用钱又被骗,又不好意思向好朋友借钱,王同学心中好生苦恼。
案例二
A同学最近做了一些让B同学感觉很不舒服的事。比如,在B同学不在场的时候,还没有经过B同学的同意,就把B同学放在宿舍里的零食拿来吃,还分给其他的同学吃。B同学回到宿舍发现此事,却不敢表达自己的不舒服。因为她怕说出来,对方会不喜欢自己,会觉得自己很小气,为了一点儿零食和同学闹矛盾。事情要是传开了,自己会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
可是,B同学越是谦让退缩,A同学就是步步紧迫,甚至不经B同学同意,就翻动B同学的衣箱。B同学一直压抑自己,闷闷不乐。
广西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梁臣凤说,部分青春期学生会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这是有理论依据的。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将人的毕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冲突和核心任务需要解决,青春期的主要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青春期学生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他们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对外界的评价更敏感,并且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此外,部分青春期学生可能有更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会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内心也会存在“假想观众”,会觉得周围的人都会随时、随地地关注、观察着他们。他们会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状态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周遭的人一直在关注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因而他们特别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事事处处都要刻意维护自己的形象。
中国有句老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爱面子使你表面看起来光鲜,但内心里的苦恼难以述说,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心理障碍。如果不想让“爱面子”这件事伤害身心健康,梁臣凤建议可以这样调整自我。
一是去中心化。其实,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重要事情,时时刻刻关注的是自己,不会一直去关注他人。因此,不必太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因为你不是他人关注的中心,别人不会时时都在注意你的行为。
二是学会多元评价。评价自己不能只看学习或者外貌,而应该是多方面的;评价不能以偏概全,不要因为自己的一个或者一些缺点,就概括化地推论“我是不好的”“我不够优秀”或者“我是不优秀的”。正确的认知应该是“我只是这件事情没做好,但不等同于我不好或者不优秀”;或者“我只是在这方面没有特长,但我也有擅长的方面。”
三是学会把自己的不足转化成提升的动力。“爱面子”也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你在哪些方面还不够自信。只要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将这种不自信转化成动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内在和外在形象。
四是学会寻求帮助。当你因为爱面子而陷入情绪困扰时,很容易被带入不合理的消极认知中。这时,需要旁人及时把你从不良思维的泥淖里拉出来,从而更客观地看待问题。这个旁人可以是信任的家人、朋友、老师,也可以是专业的心理老师、心理医生。因此,要勇于把自己的苦恼说出来,听听他们对事件的看法,你会发现,你所担心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多么严重的事情。
自我同一性:指人在青春期要探索完成“我是谁”“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准备通过什么样的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问题,即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协调一致,且不同于他人的自我。
角色混乱:指青春期的孩子很难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职责和应当承担的角色还不清晰。